一种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277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涉及面部美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分别包括先天性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和后天性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包括以下步骤:Step11:仔细观察上眼皮内眦赘皮的具体情况,设计标定手术重点区域,并用标记笔标记;Step12:通过皮下注射,注射利多卡因用于局部麻醉;Step13:利用“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面部美容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内眦赘皮是指在内眦角前方自上而下呈顺向性或自下而上呈反向性蹼状皮肤皱褶,是东方人眼睛的特征之一;内眦赘皮在人的双眼睑,上眼睑下缘上部有与下缘平行的高度不同的一道褶(称被褶,德文Deckfalte),即常常从其内侧一面或与之邻接的皮肤独立地生出此褶,向原来覆盖着内眼角的鼻皮斜下,所以根据此褶的发达程度内眼角泪阜的一部或全部为其所遮盖,这种特殊的褶称为内眦赘皮。而内眦赘皮使内眦角及泪阜部分被遮盖,造成共同性内斜视的假象。部分内眦赘皮,伴有下睑内眦部倒睫,刺激角膜,出现怕光流泪症状,可以滴抗生素眼药水和眼膏,防止感染。严重者合并上睑下垂、小睑裂;目前不同人群的上眼皮内眦赘皮的去除效果不一,由于对上眼皮内眦赘皮产生原因了解的不足,使用同一方法进行上眼皮内眦赘皮去除难以产生同一效果,并且方法有误的情况下对患者身体会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安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解决现有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所述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分别包括先天性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和后天性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所述先天性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tep11:仔细观察上眼皮内眦赘皮的具体情况,设计标定手术重点区域,并用标记笔标记;Step12:通过皮下注射,注射利多卡因用于局部麻醉;Step13:利用“V

Y”成型法,通过手术,先Y型切开内眼角皮肤,然后将切口折叠后,改为V型缝合,以达到缩短双侧内眼角之间距离,改善面部形态目的;所述后天性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tep21:仔细观察上眼皮内眦赘皮的具体情况,对比另一侧的情况,确定手术重点区域,并用标记笔标记;Step22:通过皮下注射,注射利多卡因用于局部麻醉;Step23:利用“四瓣法成形术”,通过手术,切开内眼角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并进行剥离,形成四个皮瓣,然后交换位置后缝合,皮缘对合整齐,切口减张缝合,以达到缩短双侧内眼角之间距离,改善面部形态目的。
[0005]优选地,所述手术后包扎得当到位,不留下创面空腔,手术3天后可以拆除纱布,手术10天后再可亲水,在恢复期间需对伤口进行护理,避免弄湿、污染伤口,不要用力闭眼或
者用手搔抓眼部。
[0006]优选地,所述Step13中“V

Y”成型法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缝合时采用V型缝合,进针时要垂直,即针与创面切口平面垂直,可以轻提起切口,针距0.5cm 边距0.2cm,收线时,两手用力均匀,这样缝合有利于恢复,而且美观,适用于病情较重及同时伴有内眼角距增宽的患者,损伤较小、操作强度低,有利于恢复。
[0007]优选地,所述恢复后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应尽量少吃刺激性过强、甜腻和油炸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与蛋白质的食物,能帮助肌肤重建胶原纤维。
[0008]优选地,所述Step12中进行局部麻醉,通过皮下注射,注射利多卡因用于表面麻醉,注射2%~4%溶液,一次不超过100mg。
[0009]优选地,所述恢复后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可以在恢复后通过按摩进行保护:睁着眼,让眉毛尽量向上提升,停留5秒钟。然后眉毛不动,让上眼皮向下成眯缝眼,再停留5秒钟后恢复自然状态,此组动作重复5次,每天练习3

4次。
[0010]优选地,所述恢复后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由于手术后手术部位通常会留下瘢痕,可以在手术后早期给予Vit E油液外用,也可以使用卤米松乳膏或者金纽尔乳膏,在瘢痕的位置涂抹卤米松乳膏或者金纽尔乳膏,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掉,持续3~5周,能够使痕渐渐变淡、变软、变平,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针对面部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的产生形成原因,利用不同的针对性方案对上眼皮内眦赘皮进行切割整形去除,对面部及身体造成的副作用更小,去除完成度更高,效果显现更快速。
[0011]2、本专利技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操作安全可靠,患者与医生的意见结合度高,美容完成后满意度高,具备很强的推广价值。
[0012]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
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分别包括先天性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和后天性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先天性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tep11:仔细观察上眼皮内眦赘皮的具体情况,设计标定手术重点区域,并用标记笔标记;Step12:通过皮下注射,注射利多卡因用于局部麻醉;Step13:利用“V

Y”成型法,通过手术,先Y型切开内眼角皮肤,然后将切口折叠后,改为V型缝合,以达到缩短双侧内眼角之间距离,改善面部形态目的;后天性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tep21:仔细观察上眼皮内眦赘皮的具体情况,对比另一侧的情况,确定手术重点区域,并用标记笔标记;Step22:通过皮下注射,注射利多卡因用于局部麻醉;Step23:利用“四瓣法成形术”,通过手术,切开内眼角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并进行剥离,形成四个皮瓣,然后交换位置后缝合,皮缘对合整齐,切口减张缝合,以达到缩短双侧内眼角之间距离,改善面部形态目的。
[0018]其中,手术后包扎得当到位,不留下创面空腔,手术3天后可以拆除纱布,手术10天后再可亲水,在恢复期间需对伤口进行护理,避免弄湿、污染伤口,不要用力闭眼或者用手搔抓眼部。
[00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分别包括先天性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和后天性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所述先天性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tep11:仔细观察上眼皮内眦赘皮的具体情况,设计标定手术重点区域,并用标记笔标记;Step12:通过皮下注射,注射利多卡因用于局部麻醉;Step13:利用“V

Y”成型法,通过手术,先Y型切开内眼角皮肤,然后将切口折叠后,改为V型缝合,以达到缩短双侧内眼角之间距离,改善面部形态目的;所述后天性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tep21:仔细观察上眼皮内眦赘皮的具体情况,确定手术重点区域,并用标记笔标记;Step22:通过皮下注射,注射利多卡因用于局部麻醉;Step23:利用“四瓣法成形术”,通过手术,切开内眼角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并进行剥离,形成四个皮瓣,然后交换位置后缝合,皮缘对合整齐,切口减张缝合,以达到缩短双侧内眼角之间距离,改善面部形态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后包扎得当到位,不留下创面空腔,手术3天后可以拆除纱布,手术10天后再可亲水,在恢复期间需对伤口进行护理,避免弄湿、污染伤口,不要用力闭眼或者用手搔抓眼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13中“V

Y”成型法去除上眼皮内眦赘皮,缝合时采用V型缝合,进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广涛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绚素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