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前房维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00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前房维持器,包括:导液头、硅胶连接管和灌注头,灌注头包括医用塑料管和金属管,金属管固定在医用塑料管上,医用塑料管和金属管的内部管道相通,导液头内部有前后贯通的管道,导液头和医用塑料管的端部分别紧密塞入硅胶连接管的两端;金属管的头端呈斜面,金属管的头端斜面角度为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前房维持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前房维持器械。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高发生率,在东亚等一些地区,近视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近视的发病机制,可将近视按度数梯度分为三部分:轻度(<

3.00D)、中度(

3.00D~

6.00D)、高度(>

6.00D)。虽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with center hole,EVO

ICL)和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矫正近视,但对于中度、高度或超高度近视患者的最佳手术方法仍存在一定的不明确性。
[0003]Visian ICL
TM
(STAAR Surgical,Nidau,Switzerland)是一种有晶状体眼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近年来,中央孔型ICL(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with center hole,EVO

ICL)被研制出来并应用于临床中。EVO

ICL植入术作为一种眼内晶状体屈光矫治方法,其不仅能矫正患者的裸眼视力,而且在不改变角膜厚度及形状的前提下保留了患者眼部自身调节能力。既往研究表明,EVO

ICL植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是令人满意的。EVO

ICL植入后可以减少诱导高阶像差,提高对比敏感度。且因为其所处眼内位置与眼球结点接近,放大率接近于1,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大小与正视眼几乎相同,故在一定程度上使EVO

ICL植入术后的患者较角膜屈光术后患者可以拥有更好的视觉质量。其良好的术后视力、视觉质量及可逆性,成为越来越多高度近视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传统标准的EVO

ICL植入术,需要在EVO

ICL推注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以维持操作空间,保护角膜内皮及晶状体,如果黏弹剂在手术结束时没有清除干净,可能会引起术后早期急性眼压升高。术中使用黏弹剂也可能会增加手术成本和时间。较长时间的手术和注水针头冲洗黏弹剂可能会增加ICL与透明晶状体接触的机会,并将导致术后早期晶状体混浊。由于黏弹剂材料的粘性和静电电荷,术后炎细胞可能仍悬浮在前房中,增加了术后炎症反应的几率。
[0004]鉴于以上原因,为了消除黏弹剂的这些不良影响,需要一种专门用于EVO

ICL植入术中的前房维持器械,以满足术中前房稳定性及操作空间,使得EVO

ICL展开更快,不接触晶状体和角膜内皮,避免了冲洗黏弹剂的过程,将手术时间缩短至3min以内,明显低于传统手术方式,从而大大减少了手术时间延长对角膜内皮造成的机械损伤风险,同时降低了耗材成本,使患者和术者的手术体验更好。现有技术中,传统前房维持器械的灌注头主要为圆头或子弹头形状,灌注液从灌注头的多个孔中四散流出,很难避免水流不会冲到角膜内皮面或晶状体前表面,灌注液不断地冲刷内皮,内皮细胞不可再生,因此很有可能造成角膜内皮细胞的永久损伤;晶体前表面是囊膜,水流冲击力量大时,很可能会造成前囊膜损伤,形成晶体局部混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前房维持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前房维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液头(1)、硅胶连接管(2)和灌注头(3),所述灌注头(3)包括医用塑料管(4)和金属管(5),金属管(5)固定在医用塑料管(4)上,医用塑料管(4)和金属管(5)的内部管道相通,导液头(1)内部有前后贯通的管道,导液头(1)和医用塑料管(4)的端部分别紧密塞入硅胶连接管(2)的两端;金属管(5)的头端呈斜面,金属管(5)的头端斜面角度为45
°
,斜面边缘光滑,灌注液从导液头(1)中进入硅胶连接管(2),经过医用塑料管(4),从金属管(5)流出。
[0008]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0009]进一步地,导液头(1)的材质为医用金属或医用塑料;
[0010]进一步地,金属管(5)的外表面为轻度磨砂表面;
[0011]进一步地,金属管(5)的总长为1.5 mm,金属管(5)的外径为0.4 mm,内径为0.3 mm。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前房维持器结构简单,金属管的头端为45
°
的斜面,使金属管能更顺利的进入眼内;灌注头的设计可以控制灌注液水流的方向,灌注液只能从金属管的唯一一个孔中流出,因此,灌注液能够沿金属管向前方流出,并通过这唯一方向进入前房空间内,不容易直接冲至角膜内皮或晶体,尽可能减小了对眼部组织的损伤;前房维持器的管内直径较小,可以通过灌注瓶高低及输液器的开关控制灌注液的水流大小和压力,可以减小灌注液水流对前房空间的冲击,维持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前房的稳定,安全可靠,并且能够为手术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本技术所提供的前房维持器操作简单,可作为一次性医疗手术器械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灌注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导液头1、硅胶连接管2和灌注头3三部分组成,导液头1内部贯穿有中空的管道,导液头1的规格与12号针头相匹配,硅胶连接管2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灌注头3和导液头1的端部分别塞入硅胶连接管2的两端,硅胶连接管2的内径略小于灌注头3和导液头1的外径,使得硅胶连接管2与导液头1、灌注头3紧密连接,能够防止漏水现象的发生;导液头1与输液管相连接,灌注瓶通过输液管向导液头1内引流灌注液,经硅胶连接管2和灌注头3流至前房。
[0017]如图2所示,灌注头3由医用塑料管4及金属管5制成,金属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医用塑料管4的一端上,金属管5和医用塑料管4的内部管道相通;医用塑料管4的另一端塞入硅胶连接管2的一端中,医用塑料管4的外径尺寸略大于硅胶连接管2的内径尺寸,确保灌注
头3与硅胶连接管2之间紧密连接;金属管5的总长为1.5 mm,该长度在正常可行的前房手术中不会触碰角膜内皮面或晶状体前囊膜,也不会自角膜切口脱落,金属管5的外径为0.4 mm,内径为0.3 mm,该尺寸可保证灌注液对眼前段组织的冲击力小、损伤小,金属管5的另一端(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前房维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液头(1)、硅胶连接管(2)和灌注头(3),所述灌注头(3)包括医用塑料管(4)和金属管(5),金属管(5)固定在医用塑料管(4)上,医用塑料管(4)和金属管(5)的内部管道相通,导液头(1)内部有前后贯通的管道,导液头(1)和医用塑料管(4)的端部分别紧密塞入硅胶连接管(2)的两端;金属管(5)的头端呈斜面,金属管(5)的头端斜面角度为45
°
,斜面边缘光滑,灌注液从导液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勤解正高鲍连云胡凯张司何自芳陈菲菲张文文刘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