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2738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组件、第一正极耳、第一负极耳、第二电极组件、第二正极耳、第二负极耳。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连接于第一电极组件,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连接于第二电极组件。电池还包括分隔件,分隔件与壳体连接以在分隔件的两侧分别限定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电极组件设置于第一腔体,第二电极组件设置于第二腔体。分隔件设有导电区域,第一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电连接于导电区域。本申请还公开了装载有上述电池的用电设备。上述电池能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上述电池能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上述电池能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了获得较高的输出电压,通常在用电设备中做多个电池串联。现有技术中,采用成品电池进行串联,极耳在外部进行串接需要占用电池组的部分空间,损失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和装载有该电池的用电设备,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0004]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组件、第一正极耳、第一负极耳、第二电极组件、第二正极耳、第二负极耳。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连接于第一电极组件,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连接于第二电极组件。电池还包括分隔件,分隔件与壳体连接以在分隔件的两侧分别限定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电极组件设置于第一腔体,第二电极组件设置于第二腔体。分隔件设有导电区域,第一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电连接于导电区域。
[0005]分隔件与壳体连接并设于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之间,以将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物理隔绝。第一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电连接于导电区域,以使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在壳体内部实现串联。与现有的多个电池的极耳在外部进行串接的方式相比,电池仅需要引出一对极性相反的极耳伸出壳体作为串联后的电极组件的正负极端子,其余极耳通过连接至分隔件的导电区域实现内部串联。通过减少引出壳体的极耳数量,减少与电池连接的电路板需要预留的连接极耳的空间,便于简化电路板的结构,进而减少电池与电路板封装时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br/>[000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还设有绝缘区域,在绝缘区域,分隔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导电层和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分别与壳体连接;在导电区域,分隔件包括导电层,第一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分别与导电层电连接。
[0007]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导电层和第二绝缘层用于提高分隔件的结构强度。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分别设置于导电层两侧并分别与壳体连接,以使导电层与壳体绝缘隔离。导电层夹设于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中,导电区域内的导电层从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中露出,以便于第一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分别穿过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与导电层电连接。
[000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还包括延伸部,延伸部电连接于导电层并伸出壳体。延伸部可用于与外部检测设备连接,以便于检测电池的电压,内阻和容量等参数。
[000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第一包装体与第一绝缘层连接以限定出第一腔体,第二包装体与第二绝缘层连接以限定出第二腔体。第一负
极耳从第一包装体和分隔件之间伸出壳体,第二正极耳从第二包装体和分隔件之间伸出壳体。
[0010]第一负极耳作为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总的负极端子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第二正极耳作为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总的正极端子与电路板进行连接。通过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分别与分隔件连接,便于将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设于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之间的分隔件还能提高壳体的结构强度。
[00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第一包装体与第一绝缘层连接以限定出第一腔体,第二包装体与第二绝缘层连接以限定出第二腔体。第一包装体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包装体包括第二导电部,第一负极耳电连接于第一导电部并收容于第一腔体,第二正极耳电连接于第二导电部并收容于第二腔体。
[0012]第一导电部作为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总的负极端子与电路板进行连接,第二导电部作为第一电极组件与第二电极组件总的正极端子与电路板进行连接。通过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分别与分隔件连接,便于将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设于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之间的分隔件还能提高壳体的结构强度。
[00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各自独立地包括铝、铝合金、镍、镍合金、钢或不锈钢中的至少一种。
[00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各自独立地包括聚丙烯、酸酐改性聚丙烯、聚乙烯、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

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醚腈、聚氨酯、聚酰胺、聚酯、非晶态α

烯烃共聚物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导电层包括Ni、Ti、Cu、Ag、Au、Pt、Fe、Co、Cr、W、Mo、Al、Mg、K、Na、Ca、Sr、Ba、Si、Ge、Sb、Pb、In、Zn、不锈钢及其组合物或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00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可减少电池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00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为卷绕式结构或叠片式结构;第二电极组件为卷绕式结构或叠片式结构。
[0017]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电池。
[0018]上述电池和装载有该电池的用电设备中,分隔件与壳体连接并设于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之间,以将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物理隔绝。第一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电连接于导电区域,以使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在壳体内部实现串联。与现有的多个电池的极耳在外部进行串接的方式相比,电池仅需要引出一对极性相反的极耳伸出壳体作为串联后的电极组件的正负极端子,其余极耳通过连接至分隔件的导电区域实现内部串联。通过减少引出壳体的极耳数量,减少与电池连接的电路板需要预留的连接极耳的空间,便于简化电路板的结构,进而减少电池与电路板封装时占用的空间,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第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中分隔件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中分隔件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中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第二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中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沿第二方向并列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9]电池
ꢀꢀꢀꢀꢀꢀꢀꢀꢀꢀꢀꢀꢀꢀꢀꢀꢀꢀꢀꢀꢀꢀꢀꢀꢀꢀ
100
[0030]用电设备
ꢀꢀꢀꢀꢀꢀꢀꢀꢀꢀꢀꢀꢀꢀꢀꢀꢀꢀꢀꢀꢀꢀ
200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的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第二电极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以在所述分隔件的两侧分别限定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分隔件设有导电区域,所述第一正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耳电连接于所述导电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还设有绝缘区域,在所述绝缘区域,所述分隔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绝缘层、导电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分别与所述壳体连接;在所述导电区域,所述分隔件包括所述的导电层,所述第一正极耳和所述第二负极耳分别与所述导电层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电连接于所述导电层并伸出所述壳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所述第一包装体与所述第一绝缘层连接以限定出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包装体与所述第二绝缘层连接以限定出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负极耳从所述第一包装体和所述分隔件之间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正极耳从所述第二包装体和所述分隔件之间伸出所述壳体。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所述第一包装体与所述第一绝缘层连接以限定出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包装体与所述第二绝缘层连接以限定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矗罗世康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