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修复菌株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田间应用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234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修复菌株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田间应用技术,包括黑钙土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修复菌株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田间应用技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田间土壤修复
,具体为一种利用修复菌株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田间应用技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积累到一定程度,不仅会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而且还可以通过径流、淋失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恶化水文环境,并可能直接毒害植物或通过食物链途径危害人体健康,生物淋滤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由于其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和操作简单等优点而日益引起广大环保工作者极大的兴趣,分离驯化获得高淋滤效率的功能菌一直是研究者们致力开展的一项工作,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报道较多,已分离能用于生物淋滤的菌株有多种,主要有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黑曲霉和简青霉。
[0003]然而大量的使用化学肥料,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环境,使肥料在土壤中长期积累、残存、得不到有效的分解和营养转化,并且土壤中含有的重金属难以被生物降解,从而导致田间的土壤不适合进行播种,影响着农业生产工作,降低了整体的实用性,因此,需要一种利用修复菌株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田间应用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修复菌株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田间应用技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大量的使用化学肥料,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环境,使肥料在土壤中长期积累、残存、得不到有效的分解和营养转化,并且土壤中含有的重金属难以被生物降解,从而导致田间的土壤不适合进行播种,影响着农业生产工作,降低了整体的实用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修复菌株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田间应用技术,由以下材料的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黑钙土50

80份,栗钙土50

80份,黑垆土50

80份,飞蛾尸体20

30份,农作物秸秆20

40份,家禽粪便15

30份,硅藻土10

20份,塘渣5

15份,树脂10

25份。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其具体步骤如下:S1、将计量好的黑钙土、栗钙土和黑垆土分别置放三个不同的容器内部,放置后使用铲子将土壤内部中端挖出等长高度的槽,将硅藻土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温度在50~60℃,搅拌时长30min,搅拌完成后35℃进行隔温储存;S2、将计量好的家禽粪便与飞蛾尸体放入到单独的容器内部,加入1

2L的清水,打开容器内部通气阀,通气保持10min,随后加入活性剂,关闭通气阀密封静置60min;S3、收集单独的容器内部的混合物,并在内部加入计量好的塘渣放入到经过灭菌的容器中,以30

35℃之间培养2

3天,得出菌液混合物,其中混合物中钙、磷和微量元素在
8%,有效能值为7524kJ/kg,含粗蛋白27%左右,无氮浸出物20%;S4、提取无菌容器内部的菌液混合物放置到反应釜内,温度升至到30

40℃之间,并添入计量好的树脂放置内部进行搅拌,搅拌时长30

60min,搅拌完成后以40℃进行隔温储存;S5、在隔温储存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将分子氧的两个氧原子结合进芳烃中形成顺式二氢二醇,在另一种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将芳香环破裂成邻苯二酚;S6、将计量好的农作物秸秆与硅藻土进行放置在反应釜内进行发酵,通过氧化烷烃末端的一个甲基转变为相应的醇,然后再依次氧化为相应的醛和脂肪酸,经过β

氧化形成羧基并脱落2个碳单元,w

羟基脂肪酸,然后在非专一羟基酶的参与下被氧化为二羧基酸,最后再经历β

氧化途径。
[0007]S7、取出反应釜内飞蛾尸体、农作物秸秆、硅藻土、塘渣和树脂等混合物,并集中放置在搅拌机内进行搅碎,粉碎完成后再集中放置到反应釜进行搅拌混合,并取出放置烘干放置1天,得出菌株修复剂;S8、按照重量份数依次取出等量的菌株修复剂,并分别放置在不同容器内的黑钙土、栗钙土和黑垆土中,观察一周,并每天使用光谱仪记录土壤内部反应情况。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不同类型的土壤作为修复测试样品,分别观察三个土壤的修复情况,使用农作物秸秆、飞蛾尸体和家禽粪便作为主要养分,并反应的菌株进行混合再反应,摄入等量的塘渣与树脂,能够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属酸碱等不利于农作物生产的物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2中,密封静置过程中,所加入的菌体为枯草芽孢杆菌。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培育过程中,微生物菌通过代谢过程中氧气和,氧化碳的交换以及分泌的有机酸等酸性物质,促进士壤中微量元素的释放及螯合,有效打破土壤板结,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并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有机质、腐殖酸和腐殖质的生成。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4中,在搅拌混合的过程中,所加入的菌体为放线菌。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菌体为放线菌等微生物在其繁殖和代谢过程中,可以降解壤中残留的化肥、农药、金属其他污染物等,在其理化反应中对上述污染物质进行分解、转化、固定、转移以及新的无害化合成,把他们分解成低害甚至无害的物质降低士壤污染的程度。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6中,在反应的过程中,所加入的菌体为苏云金荮孢杆菌。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苏云金荮孢杆菌增加菌株内部的抗生性,使菌株整体不仅能够分泌抗生素,并且还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治和减少土壤中士传微生物对作物的危害,并对土壤进行长期维护保养,以达到调控和维护土壤的健康质量,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的目的。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飞蛾尸体为黄群夜蛾、乌桕大蚕蛾和中带白苔蛾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农作物秸秆为稻壳、棉秆皮、棉铃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或人为引进的外源微生物对重金属通过吸收、吸附、沉淀、转化等作用,改变重金属的物理化学特性,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和
转化性质,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毒性,并将其降解或转化成无害物质,最终达到改善土壤生态结构的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利用修复菌株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田间应用技术:1.通过加入苏云金荮孢杆菌增加菌株内部的抗生性,使菌株整体不仅能够分泌抗生素,并且还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治和减少土壤中士传微生物对作物的危害,并对土壤进行长期维护保养,以达到调控和维护土壤的健康质量,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的目的;2.通过利用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或人为引进的外源微生物对重金属通过吸收、吸附、沉淀、转化等作用,改变重金属的物理化学特性,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性质,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修复菌株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田间应用技术,由以下材料的重量份的成分组成:黑钙土50

80份,栗钙土50

80份,黑垆土50

80份,飞蛾尸体20

30份,农作物秸秆20

40份,家禽粪便15

30份,硅藻土10

20份,塘渣5

15份,树脂10

2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修复菌株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的田间应用技术,其具体步骤如下:S1、将计量好的黑钙土、栗钙土和黑垆土分别置放三个不同的容器内部,放置后使用铲子将土壤内部中端挖出等长高度的槽,将硅藻土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温度在50~60℃,搅拌时长30min,搅拌完成后35℃进行隔温储存;S2、将计量好的家禽粪便与飞蛾尸体放入到单独的容器内部,加入1

2L的清水,打开容器内部通气阀,通气保持10min,随后加入活性剂,关闭通气阀密封静置60min;S3、收集单独的容器内部的混合物,并在内部加入计量好的塘渣放入到经过灭菌的容器中,以30

35℃之间培养2

3天,得出菌液混合物,其中混合物中钙、磷和微量元素在8%,有效能值为7524kJ/kg,含粗蛋白27%左右,无氮浸出物20%;S4、提取无菌容器内部的菌液混合物放置到反应釜内,温度升至到30

40℃之间,并添入计量好的树脂放置内部进行搅拌,搅拌时长3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静马超宋路遥吴泽璐王鑫邓家纹王明皓张震胡宏祥叶新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