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划伤水性真空镀膜镀膜哑光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225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划伤水性真空镀膜哑光漆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划伤水性真空镀膜哑光漆包括如下按质量份计算的组份: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划伤水性真空镀膜镀膜哑光漆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涂料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抗划伤水性真空镀膜镀膜哑光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涂料行业,特别是油性涂料,是碳排放、耗能的大户,涂料企业积极向“水性化”、“无溶剂化”、“光固化”等绿色化方向发展,已成为行业的必然趋势。真空镀膜能够赋予产品金属化的光泽,而哑光漆的视觉效果柔和、触摸手感上佳,将哑光漆与真空镀膜技术结合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装饰效果和附加值。然而,当前的真空镀膜哑光漆多为醇溶性、热塑性涂料,且生产企业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和削减成本,油漆的固含量一般不到20%,且配制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有机溶剂,使用过程有大量VOCs排放。另一方面,哑光漆的硬度、快干性、抗刮性不足等问题也是行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因此,急需一种高硬度、快干、抗划伤且环保性能优异水性真空镀膜哑光漆。

技术实现思路

[0001]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抗划伤水性真空镀膜镀膜哑光漆,所述水性真空镀膜镀膜哑光漆干燥快速,硬度高,附着力和抗刮性非常优异。
[000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抗划伤水性真空镀膜镀膜哑光漆的制备方法。
[0003]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抗划伤水性真空镀膜哑光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按质量份计算的组份:
[0005]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杂化体
ꢀꢀꢀꢀꢀꢀꢀꢀꢀ
50

70份;
[0006]消光
ꢀꢀꢀꢀꢀꢀꢀꢀꢀꢀꢀꢀꢀꢀꢀꢀꢀꢀꢀꢀꢀꢀꢀꢀꢀ4‑
6份;
[0007]蜡乳液
ꢀꢀꢀꢀꢀꢀꢀꢀꢀꢀꢀꢀꢀꢀꢀꢀꢀꢀꢀꢀꢀꢀꢀꢀꢀ1‑
5份;
[0008]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
ꢀꢀꢀꢀꢀꢀꢀꢀꢀꢀꢀꢀꢀ1‑
5份;
[0009]触变剂
ꢀꢀꢀꢀꢀꢀꢀꢀꢀꢀꢀꢀꢀꢀꢀꢀꢀꢀꢀꢀꢀꢀꢀꢀꢀ2‑
5份;
[0010]增稠剂
ꢀꢀꢀꢀꢀꢀꢀꢀꢀꢀꢀꢀꢀꢀꢀꢀꢀꢀꢀꢀꢀꢀꢀꢀꢀ
0.1

1份;
[0011]水性色精
ꢀꢀꢀꢀꢀꢀꢀꢀꢀꢀꢀꢀꢀꢀꢀꢀꢀꢀꢀꢀꢀꢀꢀ0‑
10份;
[0012]基材润湿剂
ꢀꢀꢀꢀꢀꢀꢀꢀꢀꢀꢀꢀꢀꢀꢀꢀꢀꢀꢀꢀꢀ
0.1

1份;
[0013]消泡剂
ꢀꢀꢀꢀꢀꢀꢀꢀꢀꢀꢀꢀꢀꢀꢀꢀꢀꢀꢀꢀꢀꢀꢀꢀꢀ
0.1

1份;
[0014]分散剂
ꢀꢀꢀꢀꢀꢀꢀꢀꢀꢀꢀꢀꢀꢀꢀꢀꢀꢀꢀꢀꢀꢀꢀꢀꢀ
0.1

1份;
[0015]去离子水
ꢀꢀꢀꢀꢀꢀꢀꢀꢀꢀꢀꢀꢀꢀꢀꢀꢀꢀꢀꢀꢀꢀꢀ
10

30份;
[0016]其中,所述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杂化体为由一种醇溶性、具有反应活性接枝点的羟基型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单体进行溶液自由基接枝共聚,再经中和、水化后形成的水分散体;
[0017]所述消光粉为二氧化硅和有机高分子微球的混合物。
[0018]本申请消光粉为二氧化硅和有机高分子微球的混合物,消光粉既要消光效率高又要透明性好,才能将真空镀铝后的金属化效果表现出来。二氧化硅有较高的消光效果,但会
对体系粘度和触变性产生不利影响;有机高分子微球的透光度高、抗刮性、耐磨性优秀,加入涂料后,对涂料体系的粘度的影响小。消光粉采用二氧化硅和有机高分子微球的组合,透光度高,更能展现真空镀膜的金属化效果,同时其对涂料体系粘度影响不大,也有利于涂层耐磨性、抗刮性的提高,效果更好。
[001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消光粉的平均粒径D50为2

6μm,且二氧化硅与有机高分子微球的质量比为1

2:1。更优选地,所述消光粉为德固赛OK412和浙江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JJ 6的混合物。
[0020]优选地,所述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体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21](1)将聚酯二元醇、聚碳酸酯二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烯丙基甘油醚、小分子二醇、阻聚剂、催化剂加入到反应釜中,滴加二异氰酸酯、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升温至90
±
5℃,继续反应,反应期间用溶剂调节粘度,待体系中

NCO含量为0时终止反应,得到一种醇溶性、具有反应活性接枝点的羟基型聚氨酯;
[0022](2)将步骤(1)所得的羟基型聚氨酯中加入助溶剂,搅拌溶解后,升温至110℃
±
5℃,滴加丙烯酸酯单体、60

90%过氧化物引发剂、链转移剂的混合液,2~4小时左右滴完,保温 20~60min,补加剩余过氧化物引发剂,继续反应1.5~2.5h,降温至70℃下,加入溶剂调粘,然后加入中和剂进行中和,最后加入水,得到半透明微泛蓝光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杂化体,固含量为35
±
5%;
[0023]其中,步骤(1)中各反应物的用量如下:40~60份聚酯二元醇;10~20份聚碳酸酯二元醇;1~3份聚己内酯多元醇;1~3份烯丙基甘油醚;4~10份小分子二醇;0.01~0.05 份阻聚剂;0.01~0.05份催化剂;10~30份二异氰酸酯;10~30份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且反应原料中羟基与异氰酸根的摩尔比为(1.2

1.6):1,优选地,该摩尔比为(1.2

1.4):1;
[0024]步骤(2)中丙烯酸酯单体由a、b、c、d四种组份组成,组分a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组分b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中的一种,组分c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组分d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组分a、组分b、组分c、组分d的质量比为(40~60):(10~20):(1~5):(4~7);链转移剂的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总质量的1%~2%;引发剂的总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总质量的2%~4%;
[0025]羟基型聚氨酯除溶剂外的质量与丙烯酸酯单体的质量比为(10

30):(70

90)。
[0026]聚合物能够发生自由基接枝改性首先是待接枝聚合物分子链上存在链转移反应的活性接枝点,一般有碳

碳双键的α

次甲基氢原子,叔碳氢原子,仲碳氢原子,碳氢原子反应活性的顺序为碳

碳双键的α

次甲基氢原子>叔碳氢原子>仲碳氢原子。为了提高聚氨酯发生自由基接枝反应的几率,本专利技术通过分子设计,在聚氨酯合成时引入带有具有碳

碳双键的α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划伤水性真空镀膜哑光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按质量份计算的组份:其中,所述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杂化体为由一种醇溶性、具有反应活性接枝点的羟基型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单体进行溶液自由基接枝共聚,再经中和、水化后形成的水分散体;所述消光粉为二氧化硅和有机高分子微球的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划伤水性真空镀膜哑光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杂化体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酯二元醇、聚碳酸酯二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烯丙基甘油醚、小分子二醇、阻聚剂、催化剂加入到反应釜中,滴加二异氰酸酯、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升温至90
±
5℃,继续反应,反应期间用溶剂调节粘度,待体系中

NCO含量为0时终止反应,得到一种醇溶性、具有反应活性接枝点的羟基型聚氨酯;(2)将步骤(1)所得的羟基型聚氨酯中加入助溶剂,搅拌溶解后,升温至110℃
±
5℃,滴加丙烯酸酯单体、60

90%过氧化物引发剂、链转移剂的混合液,2~4小时左右滴完,保温20~60min,补加剩余过氧化物引发剂,继续反应1.5~2.5h,降温至70℃下,加入溶剂调粘,然后加入中和剂进行中和,最后加入水,得到半透明微泛蓝光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杂化体,固含量为35
±
5%;其中,步骤(1)中各反应物的用量如下:40~60份聚酯二元醇;10~20份聚碳酸酯二元醇;1~3份聚己内酯多元醇;1~3份烯丙基甘油醚;4~10份小分子二醇;0.01~0.05份阻聚剂;0.01~0.05份催化剂;10~30份二异氰酸酯;10~30份磺酸盐改性异氰酸酯,且反应原料中羟基与异氰酸根的摩尔比为(1.2

1.6):1;步骤(2)中丙烯酸酯单体由a、b、c、d四种组份组成,组分a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分b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中的一种,组分c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组分d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中的一种,组分a、组分b、组分c、组分d的质量比为(40~60):(10~20):(1~5):(4~7);链转移剂的用量
为丙烯酸酯单体总质量的1%~2%;引发剂的总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总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冠平黄烁鑫黄剑彬袁奕涛黄鸿宏郑浩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深展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