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明花专利>正文

一种环保蒸馏净化水及液体的装置及其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216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34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淡水资源日渐枯竭,形势极为严峻。特别是沿海沙漠地区和远洋轮船,海水资源丰富,但淡水奇缺,亟需低成本的海水淡化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无能耗、低成本的前提下,利用海水、污水大规模制备纯净水,同时还能对周围环境进行降温,有效改善城市热岛现象,增加空气中水的含量、提高降水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保蒸馏净化水及液体的装置及其结构,水及液体5润湿导水条3和蒸发层1,并在蒸发层1表面进行蒸发,利用水重力自流和毛细现象补水,只要有水即能运行;蒸发器A内蒸发的水气,在液化器B内液化成纯净水;通过多个装置组装成外墙、船舶外壳等,也能放置于地面上,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蒸馏净化水及液体的装置及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净化水的
,尤其是涉及利用蒸馏技术净化水及液体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利用蒸馏技术净化水技术,通过加热使水沸腾或接近沸腾时形成大量水蒸汽,然后再使水蒸汽在容器内冷却液化形成纯净水,存在如下缺陷:1.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增加碳排放;2.加热产生的大量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加剧全球变暖;3.加热产生的浓密水蒸汽容易将水中悬浮的、微小的有害颗粒,携带到制成的纯净水中,适用范围较窄。
[0003]当今世界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淡水资源日渐枯竭,形势极为严峻;特别是沿海沙漠地区和远洋轮船,海水资源丰富,但淡水奇缺,现有的海水淡化需消耗大量能源,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亟需低成本的海水淡化技术。本专利技术能在无能耗、低成本的前提下,利用海水、污水大规模制备纯净水,同时还能对周围环境进行降温,有效改善城市热岛现象,增加大气中水的含量、提高降水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环保低能耗或无能耗、低成本维护的条件下全天候运行,通过吸收外界热量快速蒸发水及液体5,再通过蒸发所述水及液体5吸热使水气液化制造纯净水,还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降温。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大规模使用,特别适用于气温较高、光照较强、风力较大的地区,如热带地区、沿海沙漠地区、远洋轮船等;还能有效改善城市热岛现象,增加大气中水的含量、提高降水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0005]在传统的观念中,对于水蒸发的技术存在以下普遍存在的、偏离客观事实的认识:认为水层太薄(如≤5mm)容易因蒸发等原因而干燥,难以持续蒸发。由此在实际使用时往往使所述水层的厚度较厚(如>5mm),造成水蒸发速率慢、装置笨重造价高,并且有时通过直接喷淋等方式补充水,造成水过多而四处横流,极大的浪费水资源、污染环境。
[0006]专利技术人经实验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需要通过增加所述水层的厚度也能有效维持所述水层的存在,只要在所述蒸发层1和导水条3的毛细现象能到达到的高度内进行补水,和\或所述蒸发层1和导水条3低于水面,就能实现给所述蒸发层1均衡的、持续的补水。由此,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的以上普遍存在的、偏离客观事实的认识。
[0007]科学发现,气孔在叶面上所占面积百分比,一般不到1%,气孔完全张开也只占1%

2%,但气孔的蒸腾量却相当于所在叶面积蒸发量的10%

50%,甚至达到100%。也就是说,经过气孔的蒸腾速率要比同面积的自由水面快几十倍,甚至100倍。这是因为气体通过多孔表面扩散的速率,不与孔洞的面积成正相关,而与孔洞的周长成正相关。这就是所谓的孔洞扩散律(small pore diffusion law)。这是因为在任何蒸发面上,气体分子除经过表面向外扩散外,还沿边缘向外扩散。在边缘处,扩散分子相互碰撞的机会少,因此扩散速率就比在中
间部分的要快些。扩散表面的面积较大时(例如大孔),边缘周长与面积的比值小,扩散主要在表面上进行,经过大孔的扩散速率与孔的面积成正比。然而当扩散表面减小时,边缘周长与面积的比值即增大,经边缘的扩散量就占较大的比例,且孔越小,所占的比例越大,扩散的速度就越快。大多数植物白天的蒸腾速率是15

250g/m2/h,夜晚是1

20g/m2/h。
[0008]专利技术人经实验发现,在两个相同的圆桶状空心容器(如玻璃水杯)A和B内各装高度为3cm的常温自来水;A容器的水利用本专利技术,将与所述空心容器内底面积相同的所述蒸发层1(如厚度为1mm的棉纱布或吸水纸巾)一端伸入水中直达杯底,其余部分放置于所述玻璃水杯的内、离水面≤10mm的水平塑料托架上,水可以通过毛细现象持续润湿所述蒸发层1;B容器不进行任何处理,利用水面进行蒸发;将2个容器置于同一空间内且相互靠近(即2个容器所处的环境完全一样);放置48小时后,所述A容器内的水已全部蒸发,而所述B容器内的水面只降低了≤0.3mm;由此,本专利技术能使水在同等条件下以较快的速率进行蒸发。
[0009]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方案,用以更好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而非对其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思路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下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其依然可以对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专利技术技术特征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A部件被称为“固定于”B部件,A部件可以直接在B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件;当A部件被认为是“连接”B部件,A部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B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A部件被认为是与B部件“相互靠近”,A部件可以直接在B部件上或者也可以与B部件有一定的间距,只要实现A、B部件的功能即可,如能将水从A部件输送到B部件、或将热量从A部件传导到另B部件;当A部件被认为是与B部件“直接接触”,A部件可以直接在B部件上或者也可以两者的间距≤1mm;当A部件被认为是与B部件“贴在一起”,A部件可以直接在B部件上或者也可以与B部件贴合成一体。
[0010] (一)一种环保蒸馏净化水及液体的装置及其结构,包括蒸发层1,防水层2,导水条3,储水器4,注水口6,出水口7,通气管8,出水管9,蒸发器A,液化器B等,其特征是:1.所述蒸发层1为任意长度和宽度的、厚度≤10mm的、任意形状的吸水物体;所述吸水物体包括并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的物体:表面和\或内部结构可被水及液体5浸润的物体,表面和\或内部结构表面可附着所述水及液体5的物体等;所述蒸发层1只要能被所述水及液体5润湿,且表面和\或内部具有毛细结构即可;例如,如图1

6所示,所述蒸发层1为厚度0.1

1mm的、长度50mm

500mm的、宽度50mm

300mm的天然纤维和\或化学纤维及其织物(如脱脂棉纱、吸水纸巾、快干仿棉布等);又例如,如图7

11所示,所述蒸发层1为厚度0.1

1mm的、长度50mm

500mm的、宽度100mm

1000mm的吸水纤维织物和\或吸水海绵层;如此,所述蒸发层1包含有毛细结构,不仅能吸收和蒸发所述水及液体5,还能利用毛细现象使所述水及液体5在所述蒸发层1中扩散,同时,所述蒸发层1的厚度较薄(如0.1mm

1mm)、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所述蒸发层1表面上的所述水及液体5快速蒸发;所述水及液体5,包括并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水及任何具有蒸发性能的液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蒸馏净化水及液体的装置及其结构,包括蒸发层(1),防水层(2),导水条(3),储水器(4),注水口(6),出水口(7),通气管(8),出水管(9),蒸发器(A),液化器(B)等,其特征是:(1)所述蒸发层(1)为任意长度和宽度的、厚度≤10mm的、任意形状的吸水物体;所述吸水物体包括并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的物体:表面和\或内部结构可被水及液体(5)浸润的物体,表面和\或内部结构表面可附着所述水及液体(5)的物体等;(2)所述防水层(2)为任意长度和宽度的、厚度≤200mm、任意形状的防水物体;所述防水物体包括并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的物体:表面和\或内部结构不可被所述水及液体(5)浸润的物体,不可被水及液体(5)浸润的防水涂层,至少有一侧表面附着所述防水涂层的物体等;(3)所述蒸发层(1)、防水层(2)通过包括并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的结构组成装置主体:所述吸水层(1)和所述防水层(2)通过相互靠近且能实现直接接触相连接,所述吸水层(1)和所述防水层(2)通过直接接触相连接,所述吸水层(1)和所述防水层(2)通过贴在一起相连接,所述吸水层(1)和所述防水层(2)制成一体结构相连接等;(4)所述蒸发器(A)和所述液化器(B)为由装置主体制成的、任意尺寸的封闭空心容器;所述蒸发器(A)和所述液化器(B)包括并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的结构:所述蒸发层(1)位于所述蒸发器(A)不与外界直接接触的表面,所述防水层(2)位于所述蒸发器(A)与外界直接接触的表面,所述蒸发层(1)位于所述液化器(B)与外界直接接触的表面,所述防水层(2)位于所述液化器(B)不与外界直接接触的表面等;(5)所述装置至少设置1个所述通气管(8),所述通气管(8)为任意尺寸的、由防水物体制成的、可以通过气体的管道,位于所述蒸发器(A)和所述液化器(B)之间,连通所述蒸发器(A)和所述液化器(B)的内部空间;(6)所述装置至少设置1个所述出水管(9),所述出水管(9)为任意尺寸的、由防水物体制成的、可以通过所述水及液体(5)的管道,其一端位于所述液化器(B)的任意位置,连通所述液化器(B)内部空间与外界;(7)所述装置设置至少1个所述储水器(4),具体包括并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的设置方式:所述储水器(4)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任意位置,所述储水器(4)位于所述装置主体以外的任意位置等;所述储水器(4)包括并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的结构:所述储水器(4)为任意尺寸和任意形状的、可以储存所述水及液体(5)的、和\或任意位置上设置有注水口(6)和\或出水口(7)的空心容器,所述储水器(4)为任意尺寸和任意形状的、可以储存所述水及液体(5)的吸水物体,所述储水器(4)为任何将外界所述水及液体(5)输送到所述装置的输水系统等;所述注水口(6)和所述出水口(7)位于所述储水器(4)的任意位置,为穿过所述储水器(4)外壳的包括并不限于孔洞、管道、空隙、缝隙等其中至少之一的结构;(8)所述储水器(4)与所述装置主体通过包括并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储水器(4)与所述装置主体通过相互靠近相连接,所述储水器(4)与所述装置主体通过直接接触相连接,所述储水器(4)与所述装置主体通过所述导水条(3)相连接,所述储水器(4)与所述装置主体通过导水管道相连接等;(9)所述装置至少设置1条所述导水条(3),具体包括并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的设置方式:所述导水条(3)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任意部位,所述导水条(3)位于所述装置主体靠近
所述储水器(4)的部位,所述导水条(3)位于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储水器(4)之间,所述导水条(3)位于2个及以上的所述储水器(4)之间等;所述导水条(3)为长度为任意尺寸的、宽度≤50mm的、厚度≤50mm的、横截面为任意形状的长条状吸水物体;所述长条状吸水物体具体包括并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的物体:对所述水及液体(5)润湿性好的物体,对所述水及液体(5)吸水率高的物体,对所述水及液体(5)润湿性好且吸水率高的物体等;(10)所述导水条(3)与所述储水器(4)通过包括并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导水条(3)、与所述储水器(4)和\或所述出水口(7)通过相互靠近相连接,所述导水条(3)、与所述储水器(4)和\或所述出水口(7)通过直接接触相连接,所述导水条(3)穿过所述出水口(7)、且伸入所述储水器(4)中相连接等;(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坤吴国中胡鹏飞吴明花杨波杨军龙文昌胡帝飞
申请(专利权)人:吴明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