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线润滑换脂系统及其流体介质注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线润滑换脂系统及其流体介质注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械设备中,许多摩擦副需要加注润滑油脂进行润滑、保养,以保证摩擦副正常运行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机械设备加注润滑油脂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外界杂质会进入润滑油脂内,润滑油脂也会因为氧化变质和基础油析出而变硬,以上原因使润滑油脂的润滑能力下降,无法保证良好的润滑效果,因此,润滑点位中的润滑油脂需要定期进行更换以保证润滑效果。润滑油脂在进行更换时,不仅要加注新润滑油脂,还要将润滑点位中的废旧润滑油脂排出,以免废旧润滑油脂影响新润滑油脂加注或者污染新润滑油脂。
[0003]申请公布号为CN11084854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包括泵油模块和换向模块,泵油模块包括油脂泵和油箱,泵油模块通过换向模块控制双油路以控制吸排器和分配器,一方面,油脂泵能够抽取新润滑油脂经分配器加注至润滑点位中,另一方面,新润滑油脂经过油脂泵加压后可以作为动力介质,控制双油路控制吸排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线润滑换脂系统,包括:油箱;油脂泵;分配器,由油脂泵供给油脂;吸排脂模块,包括双油路液压吸排脂器,双油路液压吸排脂器具有吸脂口、排脂口,双油路液压吸排脂器包括柱塞腔、活塞腔、设置在柱塞腔内的柱塞、设置在活塞腔内的动力活塞,动力活塞将活塞腔分隔为第一动力腔和第二动力腔;换向结构,具有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与油箱相通的回油口、与油脂泵相通的进油口,换向结构具有使第一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第二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的第一状态,还具有使第一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第二工作油口与回油口相通的第二状态;其特征是,吸排脂模块还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均包括液压缸体和滑动密封装配在液压缸体内的活塞,液压缸体内设有处于活塞两侧的油脂腔和流体介质腔;第一工作油口在与进油口相通时用于泵出使第一液压缸的油脂腔压力变大的油脂,第一工作油口在与回油口相通时用于使第一液压缸的油脂腔内油脂回流至油箱;第二工作油口与进油口相通时用于泵出使第二液压缸的油脂腔压力变大的油脂,第二工作油口在与回油口相通时用于使第二液压缸的油脂腔内的油脂回流至油箱;第一液压缸的流体介质腔和第二液压缸的流体介质腔分别与第一动力腔和第二动力腔相通;第一液压缸的流体介质腔和第二液压缸的流体介质腔用于受到油脂腔压力作用后交替排出驱动双油路液压吸排脂器吸排油脂的动力流体介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润滑换脂系统,其特征是,活塞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伸出液压缸体外,所述油脂腔为有杆腔,流体介质腔为无杆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线润滑换脂系统,其特征是,双线润滑换脂系统包括用于向第一液压缸体中注入流体介质时限制活塞杆位置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用于向第二液压缸体中注入流体介质时限制活塞杆位置的第二限位结构。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线润滑换脂系统,其特征是,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包括设置在活塞杆上的、用于显示活塞杆位置的活塞标识。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线润滑换脂系统,其特征是,液压缸体上于流体介质腔所在一侧设有流体介质腔排气口,可用于在向流体介质腔内注入流体介质时供流体介质腔内的空气排出,于油脂腔所在一侧设有油脂腔排气口,可用于在向油脂腔内注入润滑油脂时供油脂腔内的空气排出,油脂腔排气口处和流体介质腔排气口处均可拆密封装配有封堵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润滑换脂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分配器为双线分配器,双线分配器的两个分配器进油口分别与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相通。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线润滑换脂系统,其特征是,双线润滑换脂系统包括用于控制双线分配器油路的供油控制阀,供油控制阀具有使双线分配器的两分配器进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断开的供油断开状态,还具有使双线分配器的两分配器进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接通的供油接通状态。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双线润滑换脂系统,其特征是,第一液压缸的油脂腔与第一工作油口相通,第二液压缸的油脂腔与第二工作油口相通,双线润滑换脂系统包括用于控制双油路液压吸排脂器的吸排脂器控制阀,吸排脂器控制阀具有使第一液压缸的油脂腔与第一工作油口断开、第二液压缸的油脂腔与第二工作油口断开的吸排脂断开状态,还具有使第一液压缸的油脂腔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民章,刘新功,司艳凯,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