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定型机润滑油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970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循环系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智能定型机润滑油循环系统,包括机壳、循环机构,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有油箱、第一出油管、油泵、第一进油管、第二出油管、吸附箱、过滤网、连接块、第二进油管、环形冷凝管和散热片,所述机壳的右侧与油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所述油箱的顶部与加油口的底端连通设置,所述油箱的顶部与出油口的底端连通设置,所述加油口位于出油口的右侧,所述第一出油管的一端与出油口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循环机构、油箱、第一出油管、油泵、第一进油管、出油孔、第二出油管、吸附箱、过滤网、连接块、第二进油管、进油孔、进水孔和出水孔,达到了循环的效果。达到了循环的效果。达到了循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定型机润滑油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润滑油循环系统
,具体为智能定型机润滑油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定型机是用于工业制造定型用的机器,定型机按种类可分为鞋面定型机、袜子定型机、面料定型机。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定型机在工作时内部产生大量的热,而润滑油会吸收摩擦产生的热量,导致润滑油的温度升高,但现有的润滑油循环装置缺乏冷却装置,润滑油温度升高会导致其粘度降低,影响润滑油的使用效果,并且现有的润滑油循环装置缺乏吸附装置,定型机内部的零件之间摩擦会产生碎屑,这些碎屑落入润滑油中,如果不及时清除的话会影响定型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润滑油循环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智能定型机润滑油循环系统,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定型机润滑油循环系统,包括机壳、循环机构,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有油箱、第一出油管、油泵、第一进油管、第二出油管、吸附箱、过滤网、连接块、第二进油管、环形冷凝管和散热片,所述机壳的右侧与油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所述油箱的顶部与加油口的底端连通设置,所述油箱的顶部与出油口的底端连通设置,所述加油口位于出油口的右侧,所述第一出油管的一端与出油口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出油管的另一端与油泵的输入端连通设置,所述环形冷凝管套设在第二进油管的外壁,所述环形冷凝管的外壁与散热片固定安装,所述第一进油管的内部设置有电磁开关阀。
[0005]优选的,所述油泵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油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进油管的另一端与机壳的顶部连通设置。
[0006]优选的,所述机壳的背面开设有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管的一端与出油孔密封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油管的另一端与吸附箱的顶部进油端密封连接,所述过滤网的外壁与吸附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吸附箱的左侧与连接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左侧与机壳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进油管的一端与吸附箱的底部出油端密封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油箱的背面开设有进油孔,所述第二进油管的另一端与进油孔密封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连通设置,所述出水孔与排水管连通设置。
[0010]本技术提供了智能定型机润滑油循环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循环机构、油箱、第一出油管、油泵、第一进油管、出油
孔、第二出油管、吸附箱、过滤网、连接块、第二进油管、进油孔、进水孔和出水孔,达到了循环的效果。
[0012](2)、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进油管的内部设置电磁开关阀,便于对进出润滑油有效的控制油量,通过设置加油口,便于对油箱进行加油,通过设置环形冷凝管、散热片,达到了使润滑油进行冷却,解决了现有的润滑油循环装置缺乏冷却装置,润滑油温度升高会导致其粘度降低,影响润滑油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机壳正面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机壳背面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2中A放大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2中B放大视图
[0017]图中:1机壳、2循环机构、201油箱、202第一出油管、203油泵、204第一进油管、205出油孔、206第二出油管、207吸附箱、208过滤网、209连接块、210第二进油管、211进油孔、212环形冷凝管、213进水孔、214出水孔、215散热片、3加油口、4出油口、5电磁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智能定型机润滑油循环系统,包括机壳1、循环机构2,循环机构2包括有油箱201、第一出油管202、油泵203、第一进油管204、第二出油管206、吸附箱207、过滤网208、连接块209、第二进油管210、环形冷凝管212和散热片215,机壳1的右侧与油箱201的左侧固定安装,油箱201的顶部与加油口3的底端连通设置,
油箱201的顶部与出油口4的底端连通设置,加油口3位于出油口4的右侧,第一出油管202的一端与出油口4连通设置,第一出油管202的另一端与油泵203的输入端连通设置,油泵203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油管204的一端连通设置,第一进油管204的另一端与机壳1的顶部连通设置,机壳1的背面开设有出油孔205,第二出油管206的一端与出油孔205密封连接,环形冷凝管212套设在第二进油管210的外壁,第二出油管206的另一端与吸附箱207的顶部进油端密封连接,过滤网208的外壁与吸附箱207的内壁固定连接,吸附箱207的左侧与连接块209的右侧固定连接,连接块209的左侧与机壳1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二进油管210的一端与吸附箱207的底部出油端密封连接,油箱201的背面开设有进油孔211,第二进油管210的另一端与进油孔211密封连接,通过设置循环机构2、油箱201、第一出油管202、油泵203、第一进油管204、出油孔205、第二出油管206、吸附箱207、过滤网208、连接块209、第二进油管210、进油孔211、进水孔213和出水孔214,达到了循环的效果,环形冷凝管2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定型机润滑油循环系统,包括机壳(1)、循环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机构(2)包括有油箱(201)、第一出油管(202)、油泵(203)、第一进油管(204)、第二出油管(206)、吸附箱(207)、过滤网(208)、连接块(209)、第二进油管(210)、环形冷凝管(212)和散热片(215),所述机壳(1)的右侧与油箱(201)的左侧固定安装,所述油箱(201)的顶部与加油口(3)的底端连通设置,所述油箱(201)的顶部与出油口(4)的底端连通设置,所述加油口(3)位于出油口(4)的右侧,所述第一出油管(202)的一端与出油口(4)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出油管(202)的另一端与油泵(203)的输入端连通设置,所述环形冷凝管(212)套设在第二进油管(210)的外壁,所述环形冷凝管(212)的外壁与散热片(215)固定安装,所述第一进油管(204)的内部设置有电磁开关阀(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定型机润滑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203)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油管(204)的一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一进油管(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信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