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199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2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电桩热管理系统,包括:自然风冷回路、环路热管回路以及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包括第一风道和套设于第一风道外侧的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的底端转动安装有风门;第一风道用于为环路热管回路提供冷风,第二风道用于为自然风冷回路提供冷风;风门可关闭第一风道或者第二风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充电桩热管理系统,自然风冷回路与环路热管回路相结合,自然风冷回路对充电桩内大面积区域进行强制对流冷却,当充电模块出现局部高温,环路热管回路针对充电模块高热流密度区域进行高效散热,防止局部热点的出现;在满足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同时,仍保证高效散出充电桩内的产热。充电桩内的产热。充电桩内的产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桩热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散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桩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即本身具有动力得以驱动,不须依轨道或电力架设,得以机动行驶之车辆。广义来说,具有四轮行驶的车辆,普遍多称为汽车。目前的汽车的动力大多为燃油,而随着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工业废气的排放,全球气温普遍升高。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汽车。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目前,电动汽车因其节能、环保、经济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使用,电动汽车产业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相应的电动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
[0003]充电桩是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中最重要的设施,利用专用充电接口,采用传导方式,为具有车载充电机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能,并具有相应的通讯、计费和安全防护功能。通过投币或购买专用的IC卡,为电动汽车充电。由于充电桩内部设有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若不及时将这些热量排出,易导致充电桩的烧毁。
[0004]现有的充电桩冷却系统只能通过热管或者自然风冷对充电桩系统进行冷却,冷却能力恒定且非常有限,不能及时有效的对局部高产热区域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桩热管理系统,用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的充电桩冷却系统散热效率较差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桩热管理系统,包括:自然风冷回路、环路热管回路以及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第一风道和套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外侧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底端转动安装有风门;所述第一风道用于为所述环路热管回路提供冷风,所述第二风道用于为自然风冷回路提供冷风;所述风门可关闭所述第一风道或者所述第二风道。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自然风冷回路包括出风通道和围设在充电模块外侧的进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进风通道相连通。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风通道上安装有排风风扇。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环路热管回路包括依次首尾相连通的第一换热器、蒸气管路、第二换热器以及液体管路;所述第一换热器布置于充电模块的高热流密度区域,所述第一风道用于为所述第二换热器提供冷风。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换热器安装在所述第一风道的内部。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环路热管为不带毛细芯的重力环路热管或者带毛细芯的环路热管。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环路热管回路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所述第一换热器。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顶壳和底壳,所述顶壳设在所述底壳上,所述顶壳和所述底壳之间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安装有毛细芯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均压腔和储液腔,所述毛细芯内构造有与所述均压腔相连通的蒸气槽道。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毛细芯为铜粉在300℃~500℃下烧结制备而成。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顶壳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壳上。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桩热管理系统,通过风门相对应的转动,灵活控制自然风冷回路和环路热管回路的工作,根据充电模块的散热需求,自然风冷回路和环路热管回路可以单独工作或者一起工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热管理系统,自然风冷回路与环路热管回路相结合,根据充电模块产热量灵活调节风门的开度的比例,自然风冷回路对充电桩内大面积区域进行强制对流冷却,当充电模块出现局部高温,环路热管回路针对充电模块高热流密度区域进行高效散热,防止局部热点的出现,确保充电模块正常工作;在满足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的同时,仍保证高效散出充电桩内的产热。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桩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桩热管理系统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桩热管理系统的又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蒸气管路;2、第二换热器;3、液体管路;4、第一换热器;5、进风通道;6、排风风扇;7、出风通道;8、送风装置;9、环路热管;10、进风口;11、毛细芯;12、底壳;13、顶壳;14、储液腔;15、均压腔;16、蒸气槽道;17、充电模块;18、风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桩热管理系统,包括:自然风冷回路、环路热管回路以及送风装置8,送风装置8包括第一风道和套设于第一风道外侧的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的底端转动安装有风门18;第一风道用于为环路热管回路提供冷风,第二风道用于为自然风冷回路提供冷风;风门18可关闭第一风道或者第二风道。
[0027]需要说明的是,自然风冷回路用于对充电桩内大面积区域进行强制对流冷却;当充电模块17出现局部高温,环路热管回路用于针对充电模块17的高热流密度区域进行高效散热,防止局部热点的出现,确保充电模块17进行正常工作。
[0028]可以理解的是,送风装置8用于将外界的冷风输送至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即外界的冷风通过进风口10分别进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的尺寸小于第二风道的尺寸,第二风道的内壁和第一风道的外壁构成了用于为自然风冷回路提供冷风的风道,第一风道的底端位于第二风道的底端的上方;或者第二风道的顶端所处的位置低于第一风道的底端所处的位置。
[0029]以下以第二风道的顶端所处的位置低于第一风道的底端所处的位置为例进行说明。
[0030]在第一风道的底端和第二风道的顶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然风冷回路、环路热管回路以及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第一风道和套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外侧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底端转动安装有风门;所述第一风道用于为所述环路热管回路提供冷风,所述第二风道用于为自然风冷回路提供冷风;所述风门可关闭所述第一风道或者所述第二风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风冷回路包括出风通道和围设在充电模块外侧的进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进风通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上安装有排风风扇。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路热管回路包括依次首尾相连通的第一换热器、蒸气管路、第二换热器以及液体管路;所述第一换热器布置于充电模块的高热流密度区域,所述第一风道用于为所述第二换热器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南田亚玲田长青徐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