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用稳定踩踏搁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132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6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动车零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车用稳定踩踏搁脚,包括连接座和本体,本体水平设置,本体两端分别设置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连接座铰接,本体上侧设置有凸条组,凸条组包括第一条和第二条,第一条与本体长度方向平行,第二条位于本体上侧靠近第二端的位置,第二条与第二端的长度方向平行。在使用过程中,骑行者的脚会踩踏在本体上侧,此时第一条能够减小骑行者的脚沿垂直本体长度方向的方向滑下本体的可能性,第二条能够减小骑行者的脚从第二端即搁脚远离电动车的端部滑下的可能性,因此骑行者的脚容易从本体上脱离下来的可能性会减小,骑行者能够更加稳定的踩踏搁脚。定的踩踏搁脚。定的踩踏搁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用稳定踩踏搁脚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动车零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车用稳定踩踏搁脚。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动车作为一种出行工具,电动车上方便骑行者放脚的工具是搁脚。
[0003]搁脚的具体结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10707740U的中国技术专利,搁脚应用于电动车,一个电动车与两个搁脚配合使用,两个搁脚分别位于电动车车身的两侧;搁脚包括连接座和本体,连接座与电动车的车身连接,本体水平设置,且本体长度方向与电动车长度方向垂直,本体一端与连接座铰接,本体能够转动至本体与电动车长度方向平行的位置。在使用过程中,骑行者的脚踩在本体上以方便放脚,在骑行完成后,骑行者可以相对连接座转动本体,直至本体与电动车长度方向平行,减小搁脚与电动车两侧的人或物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骑行者的脚放置在搁脚上的过程中,由于本体表面较为平坦,且骑行过程中较为颠簸,因此骑行者的脚容易从本体上脱离下来,故而踩踏搁脚时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能够更加稳定的踩踏搁脚,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车用稳定踩踏搁脚。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动车用稳定踩踏搁脚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动车用稳定踩踏搁脚,包括连接座和本体,本体水平设置,本体两端分别设置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连接座铰接,本体上侧设置有凸条组,凸条组包括第一条和第二条,第一条与本体长度方向平行,第二条位于本体上侧靠近第二端的位置,第二条与第二端的长度方向平行。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搁脚应用于电动车,一个电动车与两个搁脚配合使用,两个搁脚分别位于电动车车身的两侧,连接座安装在电动车上;在使用过程中,骑行者的脚会踩踏在本体上侧,此时第一条能够减小骑行者的脚沿垂直本体长度方向的方向滑下本体的可能性,第二条能够减小骑行者的脚从第二端即搁脚远离电动车的端部滑下的可能性,因此骑行者的脚容易从本体上脱离下来的可能性会减小,骑行者能够更加稳定的踩踏搁脚。
[0009]可选的,所述第二端上侧由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高度逐渐增大。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骑行者的脚沿着第一条的长度方向向搁脚远离电动车的方向滑动,则滑动至靠近第二端的位置时,第二端上侧的高度逐渐变高能够进一步阻挡骑行者的脚从第二端上方滑出,达到了减小骑行者的脚从本体上脱离下来的可能性的目的。
[0011]可选的,所述本体下侧开设有凹槽。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作搁脚的过程中,凹槽的开设能够减少本体的用料,
进而能够减少搁脚的原料用量,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
[0013]可选的,所述连接座包括立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与立板垂直,支撑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板位于立板的同侧,两个支撑板分别与立板两端连接;本体的长度方向与立板垂直,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面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铰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第一端上侧高于连接块上侧。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组装搁脚的过程中,需要将连接块插入两个支撑板之间,并调整连接块的铰接处和支撑板的铰接处对准,此时组装者可以通过观察第一端与支撑板远离立板的端部的间距而得知连接块的插入深度,进而能够对铰接处的对准起到粗定位的作用,达到了方便搁脚的组装的目的。
[0015]可选的,所述支撑板靠近本体的端部的一端为圆弧端,圆弧端与支撑板铰接处同心。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骑行者骑行完成后,为了减小电动车两侧的人或物与搁脚发生碰撞的可能性,骑行者可以相对连接座转动本体90度,此时本体与电动车长度方向平行,在转动过程中放置在本体上的脚与连接座的圆弧端的间距始终相同,因此能够减小转动本体的过程中划伤骑行者的可能性,达到了提升搁脚的安全性的目的。
[0017]可选的,所述立板上贯穿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位于本体水平方向的两侧外。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搁脚时,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件穿过立板的连接孔后与电动车的车身连接,此时能够将立板相对固定在电动车的车身上,由于连接孔位于本体水平方向的两侧外,因此能够减小连接件安装在连接孔处时本体产生干扰的可能性,达到了方便搁脚安装在电动车上的目的。
[0019]可选的,所述本体中部的上侧设置有凸起件。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骑行者骑行时,骑行者的脚踩踏在本体上侧,此时骑行者能够感受到脚下的凸起件,在骑行者的脚感受不到凸起件时能够及时调整脚的位置,进而能够减小骑行者的脚从搁脚上滑落的可能性。
[0021]可选的,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为弧面状。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骑行者相对连接座转动本体的过程中,为了省力骑行者一般都会掰动第二端,由于弧状的第二端使第二端的棱角较少,因此能够减小第二端划伤骑行者的可能性,达到了进一步提升搁脚的安全性的目的。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设置第一条和第二条,第一条能够减小骑行者的脚沿垂直本体长度方向的方向滑下本体的可能性,第二条能够减小骑行者的脚从第二端滑下的可能性,因此骑行者的脚容易从本体上脱离下来的可能性会减小,骑行者能够更加稳定的踩踏搁脚;
[0025]2.通过设置第一端上侧高于连接块上侧,组装者可以通过观察第一端与支撑板远离立板的端部的间距而得知连接块的插入深度,进而能够对铰接处的对准起到粗定位的作用,达到了方便搁脚的组装的目的;
[0026]3.通过设置圆弧端,在转动本体的过程中放置在本体上的脚与连接座的圆弧端的间距始终相同,因此能够减小转动本体时划伤骑行者的可能性,达到了提升搁脚的安全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动车用稳定踩踏搁脚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突出显示第二端上侧高度变化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突出显示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座;11、立板;111、连接孔;12、支撑板;121、圆弧端;2、本体;21、连接块;22、第一端;23、第二端;24、凸条组;241、第一条;242、第二条;25、凸起件;2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动车用稳定踩踏搁脚。参照图1,搁脚应用于电动车,一个电动车与两个搁脚配合使用,两个搁脚分别对称设置在电动车车身的两侧;搁脚包括连接座1和本体2,连接座1与电动车的车身连接,本体2为板状,本体2水平设置在连接座1远离电动车车身一侧外,本体2长度方向与电动车长度方向垂直,本体2一端与连接座1铰接,本体2能够转动90度至本体2与电动车长度方向平行的位置。在骑行过程中,骑行者的脚踩在本体2上侧以方便放脚,在骑行完成后,骑行者可以相对连接座1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用稳定踩踏搁脚,包括连接座(1)和本体(2),本体(2)水平设置,本体(2)两端分别设置为第一端(22)和第二端(23),第一端(22)与连接座(1)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上侧设置有凸条组(24),凸条组(24)包括第一条(241)和第二条(242),第一条(241)与本体(2)长度方向平行,第二条(242)位于本体(2)上侧靠近第二端(23)的位置,第二条(242)与第二端(23)的长度方向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稳定踩踏搁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23)上侧由第一端(22)向第二端(23)的方向高度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稳定踩踏搁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下侧开设有凹槽(2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用稳定踩踏搁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包括立板(11)和支撑板(12),支撑板(12)与立板(11)垂直,支撑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尚高汽车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