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用抗震支座及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114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用抗震支座,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底部的两端对称分布设置有支撑支架,两支撑支架相对侧的底端设置有设置有抵板,抵板的顶部设置有两压架,两支撑支架相对侧的顶端设置有垂直侧孔,支撑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减震支座,减震支座的顶端设置有顶板,减震支座的顶部设置有减震顶孔,顶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中央升降底座,中央升降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中央升降顶杆,中央升降顶杆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支撑板,顶板顶部的两端对称分布设置有侧翼升降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通过中央升降底座与中央升降顶杆、侧翼升降底座与侧翼升降顶杆的升降配合,进而实现顶部支撑板的升降调节,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用抗震支座及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用器械
,具体为一种工程用抗震支座及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抗震支座是一些工程项目中重要的基础设备,因为它在具备优秀的抗震作用的同时,可以用于对重要设施进行支撑维护,在减震施工领域、维护领域等有着广泛的应用。
[0003]然而,由于传统抗震支座结构的局限性,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用便捷性较差,且其抗震结构较为单一,无法保证其抗震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用抗震支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通过中央升降底座与中央升降顶杆、侧翼升降底座与侧翼升降顶杆的升降配合,进而实现顶部支撑板的升降调节,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其次,通过减震顶孔内部设置有的若干抗震弹簧件,进而保证了顶板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的抗震稳定性;再有的是,两压架呈X型,可为支撑底座提供支撑保护,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抗震稳定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程用抗震支座,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底部的两端对称分布设置有支撑支架,所述两支撑支架相对侧的底端设置有设置有抵板,所述抵板的顶部设置有两压架,所述两支撑支架相对侧的顶端设置有垂直侧孔,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减震支座,所述减震支座的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减震支座的顶部设置有减震顶孔,所述减震顶孔内部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抗震弹簧件,所述顶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中央升降底座,所述中央升降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中央升降顶杆,所述中央升降顶杆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支撑板,所述顶板顶部的两端对称分布设置有侧翼升降底座。
[0006]通过中央升降底座与中央升降顶杆、侧翼升降底座与侧翼升降顶杆的升降配合,进而实现顶部支撑板的升降调节,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其次,通过减震顶孔内部设置有的若干抗震弹簧件,进而保证了顶板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的抗震稳定性;再有的是,两压架呈X型,可为支撑底座提供支撑保护,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抗震稳定性。
[0007]优选的,所述压架的两侧设置有侧翼支脚,且侧翼支脚与垂直侧孔相匹配,位于垂直侧孔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两压架呈X型交叉分布,且交叉处通过中接轴相连接。可为支撑底座提供支撑保护,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抗震稳定性。
[0009]优选的,所述压架的X型顶端设置有顶部抵制块,且顶部抵制块的顶部与支撑底座底部相抵。
[0010]优选的,所述抗震弹簧件的顶部设置有弹簧抵板,且弹簧抵板的顶部与顶板相抵。通过减震顶孔内部设置有的若干抗震弹簧件,进而保证了顶板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的抗震稳定性。
[0011]优选的,所述侧翼升降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侧翼升降顶杆,且侧翼升降顶杆的顶部与顶部支撑板相抵。
[0012]其操作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0013]首先,将装置放置到待使用位置,进行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中央升降底座与中央升降顶杆、侧翼升降底座与侧翼升降顶杆的升降配合,实现顶部支撑板的升降调节,进而满足使用要求;
[0014]最后,进行抗震支撑时,通过减震顶孔内部设置有的若干抗震弹簧件,进而保证了顶板的稳定性,提高装置的抗震稳定性,两压架呈X型,为支撑底座提供支撑保护。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工程用抗震支座,通过中央升降底座与中央升降顶杆、侧翼升降底座与侧翼升降顶杆的升降配合,进而实现顶部支撑板的升降调节,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其次,通过减震顶孔内部设置有的若干抗震弹簧件,进而保证了顶板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的抗震稳定性;再有的是,两压架呈X型,可为支撑底座提供支撑保护,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抗震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减震支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压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支架侧翼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支撑底座;2、支撑支架;3、压架;4、抵板;5、减震支座;6、顶板;7、减震顶孔;8、中央升降底座;9、中央升降顶杆;10、侧翼升降底座;11、侧翼升降顶杆;12、顶部支撑板;13、抗震弹簧件;14、弹簧抵板;15、中接轴;16、顶部抵制块;17、侧翼支脚;18、垂直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程用抗震支座,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底座1底部的两端对称分布设置有支撑支架2,两支撑支架2相对侧的底端设置有设置有抵板4,抵板4的顶部设置有两压架3,两支撑支架2相对侧的顶端设置有垂直侧孔18,支撑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减震支座5,减震支座5的顶端设置有顶板6,减震支座5的顶部设置有减震顶孔7,减震顶孔7内部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抗震弹簧件13,顶板6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中央升降底座8,中央升降底座8的顶部设置有中央升降顶杆9,中央升降顶杆9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支撑板12,顶板6顶部的两端对称分布设置有侧翼升降底座10,通过中央升降底座8与中央升降顶杆9、侧翼升降底座10与侧翼升降顶杆11的升降配合,进而实现顶部支撑板12的升降调节,极大地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0023]在本实施中,压架3的两侧设置有侧翼支脚17,且侧翼支脚17与垂直侧孔18相匹
配,位于垂直侧孔18内部,两压架3呈X型交叉分布,且交叉处通过中接轴15相连接,压架3的X型顶端设置有顶部抵制块16,且顶部抵制块16的顶部与支撑底座1底部相抵,两压架3呈X型,可为支撑底座1提供支撑保护,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抗震稳定性,抗震弹簧件13的顶部设置有弹簧抵板14,且弹簧抵板14的顶部与顶板6相抵,通过减震顶孔7内部设置有的若干抗震弹簧件13,进而保证了顶板6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的抗震稳定性,侧翼升降底座10的顶部设置有侧翼升降顶杆11,且侧翼升降顶杆11的顶部与顶部支撑板12相抵。
[0024]工作原理:首先,将装置放置到待使用位置,进行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中央升降底座8与中央升降顶杆9、侧翼升降底座10与侧翼升降顶杆11的升降配合,实现顶部支撑板12的升降调节,进而满足使用要求,进行抗震支撑时,通过减震顶孔7内部设置有的若干抗震弹簧件13,进而保证了顶板6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的抗震稳定性,两压架3呈X型,为支撑底座1提供支撑保护。
[0025]其操作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0026]首先,将装置放置到待使用位置,进行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中央升降底座8与中央升降顶杆9、侧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用抗震支座,包括支撑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底部的两端对称分布设置有支撑支架(2),所述两支撑支架(2)相对侧的底端设置有设置有抵板(4),所述抵板(4)的顶部设置有两压架(3),所述两支撑支架(2)相对侧的顶端设置有垂直侧孔(18),所述支撑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减震支座(5),所述减震支座(5)的顶端设置有顶板(6),所述减震支座(5)的顶部设置有减震顶孔(7),所述减震顶孔(7)内部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抗震弹簧件(13),所述顶板(6)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中央升降底座(8),所述中央升降底座(8)的顶部设置有中央升降顶杆(9),所述中央升降顶杆(9)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支撑板(12),所述顶板(6)顶部的两端对称分布设置有侧翼升降底座(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用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架(3)的两侧设置有侧翼支脚(17),且侧翼支脚(17)与垂直侧孔(18)相匹配,位于垂直侧孔(18)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用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压架(3)呈X型交叉分布,且交叉处通过中接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堂朱雅雯钱元弟王新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