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WiFi的智能反射面板、制造方法及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099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2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持WiFi的智能反射面板、制造方法及供电系统,本申请的智能反射面板包括:绝缘电介质层,绝缘电介质层上方设有馈电极以及与馈电极连接的变阻抗器件,绝缘电介质层内设有光伏电池;光伏PN结硅片层,设于绝缘电介质层下方;以及接地层,设于光伏PN结硅片层下方;其中,绝缘电介质层上设有第一过孔;光伏PN结硅片层上设有第二过孔,馈电极依次穿过第一过孔以及第二过孔,与引线连接。本申请智能反射面板可实现WiFi6和WiFi7工作频段5~6GHz电磁波、以及2.4GHz WiFi或无线物联网等其它频段电磁波反射和光伏电池供电互不干扰,电磁兼容;供电系统集成度高,加工方便,易于大规模制造和使用,施工安装方便,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持WiFi的智能反射面板、制造方法及供电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人工电磁材料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持WiFi的智能反射面板、制造方法及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如WiFi和蓝牙等无线应用进入日常生活,包括虚拟现实,远程教育医疗,智慧城市和人工智能。这些技术的普及都对无线网络的传输速率提出更高要求,伴随着WiFi6技术的普及和WiFi7技术的逐步商用,无线通信技术面临为更多IOT(Internet of Things)设备提供更高速率,更大带宽的挑战。传统的无线通信形式,即接入点(AP)和客户终端相互收发已经遇到瓶颈。在人工智能,新兴材料和波束赋形技术的驱动下,低功耗,低成本的智能反射面技术成为最有希望应对上述挑战的前景技术。智能反射面是一种集成大量低成本,亚波长结构和独立可控的电磁反射元件的智能平面,可通过软件编程方式对入射信号的反射相位和幅度进行调整,实质是对电容,电感和电阻的调整,从而人为改变电磁波传播方向,提高通信质量,增强系统容量和扩大覆盖范围。智能反射面相当于大规模天线阵列,如果辅助WIFI MIMO(Multi Input Multi Output)技术,针对WiFi6和WiFi7工作频段的5~6GHz电磁波进行反射方向的动态调整,将增强整个系统的通信能力,产生更高的效率。
[0003]智能反射面通过调整施加在反射元件的电压实现电磁波反射方向的改变,存在一定的功耗,需要有外供电源。智能反射面板通常部署在户外,如建筑外墙,广告面板和塔架上,这些地方有时候不方便架设供电线路。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太阳能供电的智能反射面板,智能反射面的基质层为透明材料,接地层也为ITO导电薄膜,在其下粘接太阳能面板,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智能反射面的介质基板和导电材料为透明特殊材料,存在成本和加工方面的问题;2.不同使用场景的智能反射面面板尺寸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太阳能面板也要有对应尺寸,增加了太阳能面板加工复杂度;3.二者简单粘接在一起,厚度和重量都有所增加,降低了智能反射面使用的方便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持WiFi的智能反射面板、制造方法及供电系统,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反射面板制造方法制造的智能反射面板可实现对WiFi6和WiFi7工作频段5~6GHz电磁波、以及2.4GHz WiFi或无线物联网等其他频段电磁波反射和光伏电池供电互不干扰,电磁兼容;本申请的供电系统将光伏发电电池作为介质层基板集成在智能反射面板里,从而具有集成度高,材料简单,加工方便,易于大规模制造和使用。由于省去供电线路,施工安装方便,便于在城市复杂环境下部署,而且节能环保。
[0005]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持WiFi的智能反射面板,包括:
[0007]绝缘电介质层,绝缘电介质层上方设有馈电极以及与馈电极连接的变阻抗器件,
绝缘电介质层内设有光伏电池;
[0008]光伏PN结硅片层,设于绝缘电介质层下方;以及
[0009]接地层,设于光伏PN结硅片层下方;
[0010]其中,绝缘电介质层上设有第一过孔;光伏PN结硅片层上设有第二过孔,馈电极依次穿过第一过孔以及第二过孔,与引线连接。
[0011]于一实施例中,馈电极包括馈电正极和馈电负极,变阻抗器件设于馈电正极与馈电负极之间;
[0012]馈电正极底部与引线连接;
[0013]馈电负极与光伏电池的负极共用接地层。
[0014]于一实施例中,光伏电池为梳状结构,光伏电池上方被绝缘电介质层覆盖。
[0015]于一实施例中,绝缘电介质层为SiO2氧化层。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包括多个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反射面板、控制器、驱动电路以及光伏控制器;
[0017]其中,多个智能反射面板相互拼接形成智能反射面板组;
[0018]控制器与驱动电路连接,驱动电路与智能反射面板组连接;
[0019]智能反射面板组与光伏控制器一端连接;
[0020]光伏控制器另一端分别与控制器以及驱动电路连接,用于提供电能。
[0021]于一实施例中,供电系统还包括:蓄电池;蓄电池与光伏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电能储存。
[0022]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制造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反射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0023]按照预设尺寸,加工硅片;
[0024]在硅片表面注入光伏PN结,形成光伏PN结硅片层;
[0025]在光伏PN结硅片层上方铺设光伏电池,在光伏电池上方覆盖绝缘电介质层,在光伏PN结硅片层下方铺设接地层;
[0026]在绝缘电介质层上制作第一过孔,在光伏PN结硅片层上制作第二过孔;
[0027]在绝缘电介质层上方铺设馈电极,并将馈电极表面安装连接变阻抗器件。
[0028]将馈电极依次穿过第一过孔以及第二过孔,与引线连接。
[0029]于一实施例中,在光伏PN结硅片层上方铺设光伏电池,在光伏PN结硅片层下方铺设接地层,包括;
[0030]在光伏PN结硅片层的P极上方铺设梳状结构的光伏电池,在光伏PN结硅片层的N极下方铺设导电电极作为接地层。
[0031]于一实施例中,在绝缘电介质层上制作第一过孔,在光伏PN结硅片层上制作第二过孔,包括:
[0032]在第一过孔、第二过孔上分别镀铜。
[0033]于一实施例中,在绝缘电介质层上铺设馈电极,并将馈电极与变阻抗器件连接,包括:
[0034]在绝缘电介质层上方分别铺设馈电正极与馈电负极,在馈电正极与馈电负极之间连接变阻抗器件。
[0035]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36]本申请通过将光伏电池作为电介质基板,在绝缘电介质层表面铺设馈电正极和馈电负极,以及变阻抗器件,并将馈电负极和光伏电池负极连接,实现具备光伏电池供电功能的智能反射面板。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反射面板制造方法制造的智能反射面板可实现WiFi6和WiFi7工作频段5~6GHz电磁波、以及2.4GHz WiFi或无线物联网等其他频段电磁波反射和光伏电池供电互不干扰,电磁兼容。这种自供电的反射面板可以灵活部署,从而增强了WiFi6和WiFi7系统的无线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
[0037]本申请中,可通过修改智能反射面板的物理参数,例如反射原件类型和密度,也可成为面向2.4GHz工作频段的WiFi或无线物联网等其它频段的应用。
[0038]本申请的整套供电系统将光伏电池作为介质层基板集成在智能反射面板里,从而具有集成度高,材料简单,加工方便,易于大规模制造和使用。由于省去供电线路,施工安装方便,便于在城市复杂环境下部署,而且节能环保。
[0039]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持WiFi的智能反射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电介质层,所述绝缘电介质层上方设有馈电极以及与所述馈电极连接的变阻抗器件,所述绝缘电介质层内设有光伏电池;光伏PN结硅片层,设于所述绝缘电介质层下方;以及接地层,设于所述光伏PN结硅片层下方;其中,所述绝缘电介质层上设有第一过孔;所述光伏PN结硅片层上设有第二过孔,所述馈电极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以及所述第二过孔,与引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反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极包括馈电正极和馈电负极,所述变阻抗器件设于所述馈电正极与所述馈电负极之间;所述馈电正极底部与所述引线连接;所述馈电负极与所述光伏电池的负极共用所述接地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反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为梳状结构,所述光伏电池上方被所述绝缘电介质层覆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反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介质层为SiO2氧化层。5.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反射面板、控制器、驱动电路以及光伏控制器;其中,多个所述智能反射面板相互拼接形成智能反射面板组;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智能反射面板组连接;所述智能反射面板组与所述光伏控制器一端连接;所述光伏控制器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驱动电路连接,用于提供电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强薛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