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及其研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8070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及其研磨方法,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包括箱体、电机、行星轮系、磁体及研磨桶;电机固设于箱体内,行星轮系由外齿圈、太阳轮及多个行星轮组成;电机驱动太阳轮转动并同时带动行星轮转动,且行星轮与太阳轮的转向相反;太阳轮及行星轮的顶部分别设多个磁体,研磨桶设于箱体的顶部,研磨桶中盛放由磁针、研磨液及水混合后组成的磁性磨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磁体磁化研磨桶内的磁针,通过磁针击打工件表面实现研磨加工,通过太阳轮与行星轮的反向转动,大大提高磁感应强度,从而提高研磨加工效率。从而提高研磨加工效率。从而提高研磨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及其研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磁力研磨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工件表面进行精密研磨的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及其研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及生产设施从舒适度、可靠性、安全性甚至外观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对零件的要求也有了很大提高,不仅局限于尺寸、使用寿命等基本要求,对零件的表面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小型机械零件和珠宝首饰在加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毛刺,毛刺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它们的性能或价值,去除毛刺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序。目前,对于工件表面的抛光,大多数加工企业都采取酸洗的方式,其虽然能够达到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形貌的要求,但是化学抛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化学试剂对人体有害,这也决定了化学抛光方式不可能成为精密加工的主流方向。而现有磁力研磨机由于磁感应强度变化有限,导致加工效率普遍较低。
[0004]申请公布号为CN 110281085 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集群磁流变研磨抛光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装置包括抛光盘,抛光盘的底面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凹槽内设有抛光吸附垫,抛光吸附垫设有至少一个工件承置槽;抛光盘的侧壁与底面形成用于盛放磁流变抛光液的腔体;磁流变抛光液的磨料包括纳米磨料粒子、结合剂和微米磁性颗粒,纳米磨料粒子在结合剂的作用下包裹在微米磁性颗粒的外表面;设于抛光盘的下方的至少一个磁铁组件,每个磁铁组件均包括至少两个按预设规律排布的磁铁,以使磁流变抛光液形成的柔性抛光垫完全覆盖工件的表面;与磁铁组件相连、用于驱动磁铁组件自转及公转的磁极驱动装置;支撑装置,抛光盘高度可调的设于支撑装置上。该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效率高且磨粒更新自锐的速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及其研磨方法,利用磁体磁化研磨桶内的磁针,通过磁针击打工件表面实现研磨加工,通过太阳轮与行星轮的反向转动,大大提高磁感应强度,从而提高研磨加工效率。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包括箱体、电机、行星轮系、磁体及研磨桶;所述电机固设于箱体内,电机的输出轴向上伸出;行星轮系由外齿圈、太阳轮及多个行星轮组成;外齿圈与箱体的顶板固定连接,太阳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行星轮设于太阳轮与外齿圈之间并同时与太阳轮与外齿圈啮合;电机驱动太阳轮转动并同时带动行星轮转动,且行星轮与太阳轮的转向相反;太阳轮及行星轮的顶部分别设多个磁体,其中太阳轮上的磁体分为内圈磁体及外圈磁体,内圈磁体由2列磁体组成,2列磁体的磁极相反;外圈磁体沿太阳轮周向均匀排列,相邻2个磁体的磁极相反;行星轮上设2列磁体,2列磁体的磁极相反;所述研磨桶设于箱体的顶部,研磨桶中盛放由磁针、研磨液及水混合后组成的磁性磨料。
[0008]一种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还包括控制系统及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设于箱体的一侧,控制面板由LED显示屏及多个控制按钮组成;LED显示屏及控制按钮分别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另外连接电机的驱动端。
[0009]所述控制系统为PLC控制器。
[0010]所述控制按钮包括电源开关按钮、电机启动/停止按钮、电机转数按钮、正转/反转按钮及时间设定按钮。
[0011]述箱体为封闭式结构;箱体的底部设多个垫块,电机的对应端与垫块固定相连。
[0012]述研磨桶的顶部设盖子。
[0013]基于一种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的研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1)将磁针、研磨液和水按照设定比例混合后置于研磨桶中,将待加工的工件放入研磨桶中,并使工件完全浸没在磁性磨料中;然后盖上盖子;行星轮系上的磁体将研磨桶内的磁针磁化并形成磁场;
[0015](2)按下电源开关按钮接通电源,通过控制面板上的电机转数按钮调节电机转速,通过正转/反转按钮设定电机的转向,通过时间设定按钮设定研磨时间;然后按下电机启动/停止按钮启动电机,带动行星轮与太阳轮反向旋转,增大磁感应强度,磁针随磁场运动并在工件表面高速、多角度撞击,去除工件表面的凸起及毛刺,打磨边缘,同时降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
[0016](3)研磨加工完成后,再次按下电机启动/停止按钮关闭电机;将工件从研磨桶中取出;将研磨桶内的磁针取出洗净、烘干,待下一次加工时重复使用,研磨桶内的液体经收集后统一处理。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利用磁体磁化研磨桶内的磁针,通过磁针击打工件表面实现研磨加工,
[0019]2)采用行星轮系作为磁体的载体,改变了常规采用磁极盘研磨时只能沿单一方向旋转的弊端,通过太阳轮与行星轮的反向转动,大大提高了磁感应强度,从而提高了研磨加工效率;
[0020]3)所述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应用广泛、加工成本低廉,适用于小型实验室和大型工厂生产;在保证加工质量及研磨均匀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研磨加工效率;
[0021]4)设有封闭式箱体及控制面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方便地调整工艺参数,使工件与磁针间的相对撞击更加有效,进一步提高工件的研磨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的外形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的主视剖面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行星轮系与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行星轮系上磁体摆放及磁极布置示意图。
[0026]图中:1.箱体 2.研磨桶 3.控制面板 4.电机 5.行星轮系 51.外齿圈 52.太阳轮 53.行星轮 6.磁体 61.N极磁体 62.S极磁体 7.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8]如图1

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包括箱体1、电机4、行星轮系5、磁体及研磨桶2;所述电机4固设于箱体1内,电机4的输出轴向上伸出;行星轮系5由外齿圈51、太阳轮52及多个行星轮53组成;外齿圈51与箱体1的顶板固定连接,太阳轮52与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行星轮53设于太阳轮52与外齿圈51之间并同时与太阳轮52与外齿圈51啮合;电机4驱动太阳轮52转动并同时带动行星轮53转动,且行星轮53与太阳轮52的转向相反;太阳轮52及行星轮53的顶部分别设多个磁体6,其中太阳轮52上的磁体6分为内圈磁体及外圈磁体,内圈磁体由2列磁体组成,2列磁体的磁极相反;外圈磁体沿太阳轮52周向均匀排列,相邻2个磁体的磁极相反;行星轮53上设2列磁体6,2列磁体的磁极相反;所述研磨桶2设于箱体1的顶部,研磨桶2中盛放由磁针、研磨液及水混合后组成的磁性磨料。
[0029]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还包括控制系统及控制面板3;所述控制面板3设于箱体1的一侧,控制面板3由LED显示屏及多个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电机、行星轮系、磁体及研磨桶;所述电机固设于箱体内,电机的输出轴向上伸出;行星轮系由外齿圈、太阳轮及多个行星轮组成;外齿圈与箱体的顶板固定连接,太阳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行星轮设于太阳轮与外齿圈之间并同时与太阳轮与外齿圈啮合;电机驱动太阳轮转动并同时带动行星轮转动,且行星轮与太阳轮的转向相反;太阳轮及行星轮的顶部分别设多个磁体,其中太阳轮上的磁体分为内圈磁体及外圈磁体,内圈磁体由2列磁体组成,2列磁体的磁极相反;外圈磁体沿太阳轮周向均匀排列,相邻2个磁体的磁极相反;行星轮上设2列磁体,2列磁体的磁极相反;所述研磨桶设于箱体的顶部,研磨桶中盛放由磁针、研磨液及水混合后组成的磁性磨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及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设于箱体的一侧,控制面板由LED显示屏及多个控制按钮组成;LED显示屏及控制按钮分别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另外连接电机的驱动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为PLC控制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星轮系磁力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钮包括电源开关按钮、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星董鑫磊赵强赵晴焦建新张英伟范旋陈雪马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