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芯数高密度微簇光缆用便捷式小张力绕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060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芯数高密度微簇光缆用便捷式小张力绕纱机,包括机架、电机、支撑套筒、中心空心管、第一轴承、动环模座、纱筒轴套、导引模、飞梭和导纱管,中心空心管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安装在支撑套筒的内侧;电机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中心空心管的第一端,中心空心管的第二端安装动环模座,动环模座上安装导引模;纱筒轴套通过第二轴承可转动安装在支撑套筒的外侧;飞梭固定安装在动环模座上;导纱管固定安装在飞梭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第二轴承的转动阻力力矩转换为绕纱张力与纱卷外径到中心空心管的力臂积,最大绕纱缠绕张力很小,绕纱力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控,控制非常安全,不会出现勒伤微簇管或光纤的情况,非常可靠。非常可靠。非常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芯数高密度微簇光缆用便捷式小张力绕纱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大芯数高密度微簇光缆用便捷式小张力绕纱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为节约稀缺的管孔资源,大芯数高密度微簇光缆用的越来越普及,如港珠澳大桥上使用的光缆中,光纤芯数已经达到1152芯,有的数据中心使用的单根光缆芯数达到3456芯,在国外的应用中,单根光缆甚至达到1万多芯。由于每根套管容纳12根光纤,这样大芯数光缆中的套管数就有可能达到数百根,如何管理识别这些套管成为难题。
[0003]目前常规的方式是在套管表面进行喷环或其它识别标识进行管理识别,这对于芯数不超过288芯的光缆来讲,具有一定可操作性,施工人员识别不是特别费劲。光缆喷环成本增加有限,用户还勉强可以接受,一旦光缆超过432芯,从36根以上套管中快速找到其中一根需要熔接的套管,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随着套管数量的增加,喷环识别成本几乎成倍数增加,因此需要有新的管理方式对这些套管进行分组管理。
[0004]通过给48芯及以下光纤进行绕不同颜色的纱线来区分各组光纤在OPGW已有一些应用,由于光纤非常脆弱,外表经受不了扎纱很大的张力来进行捆绑,因此在现有的绕纱设备中,纱线均是被动拖到光纤表面,纱线绕放一周,一组光纤表面就绕了一圈带颜色的非常细纱线,这样产生的光纤组别的识别带来的问题是,纱线节距会非常大,通常大于700mm,由于绕纱节距的不可在线调整与控制,实际需要把套管剥离3m

5m才可勉强区分这4组光纤,如果将此方案用于数百根套管的识别,将变得非常困难;同时由于纱线被动放线,节距越大,纱线在放线时会下垂,使得扎纱的节距变得更大,这种下垂在实际生产中很有可能造成行走路径中挂上周围物体产生断缆风险。
[0005]绕纱识别作为大芯数高密度微簇光缆中重要一环,需要将12根套管组成一组,采用节距(一般以90mm为宜)可调的方式进行捆扎而不让其散开,当光缆熔接时,只需剥离1m护套情况下,几十组套管也能轻松区分,这样便会实现快速分组识别及管理。目前市场上绕纱设备要么就是没有节距调节的直接拖放的,要么就是非常笨拙体积庞大能进行节距调节的大型扎纱机,占地面积达1m2‑
1.5m2,体积达2m3‑
3m3,重量一般超过1000kg,这些节距能调节的扎纱机,均采用电磁离合进行扎纱张力控制,扎纱张力有的大到700g,即使有的对扎纱行走路径和控制程序进行极限优化,降低到200g左右,但由于电磁离合控制张力方式会受升降速的影响,控制电流波动本身带来扎纱张力变化非常大,生产中经常出现勒伤微簇管中光纤,造成光纤衰耗变大现象。
[0006]同时,对于大芯数高密度微簇光缆生产为提高生产效率,往往需要将很多套管成组后同时绕纱识别后一起成缆或护套,绕纱设备体积过大会干扰各组套管行走路径,需要很大空间来进行设备摆放,再加上现有能够进行节距调节的扎纱机重量有的多达上吨重以上,需要动用叉车才能进行挪动,极不适合多组套管同时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芯数高密度微簇光缆用便捷式小张力绕纱机,其设备体积极小,重量轻,整体设备重量不到30KG,占地面积仅0.2m2不到,一个人可以随意搬动,绕纱张力小于100g,典型中心值为50g,仅为转动第二轴承所需力矩张力且非常恒定,不受调节绕纱节距的电机电流变化影响。非常适合多组微簇管同时使用,通过用不同颜色的纱线来捆扎各组微簇管进行识别区分,不在需要给套管上进行喷环区分,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解决了熔纤快速识别和分组管理微簇管的难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大芯数高密度微簇光缆用便捷式小张力绕纱机,包括机架、电机、支撑套筒、中心空心管、动环模座、纱筒轴套、飞梭和导纱管,其中:
[0009]所述电机和所述支撑套筒均安装在所述机架;
[0010]所述中心空心管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套筒的内侧;
[0011]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中心空心管的第一端,以驱动所述中心空心管转动,所述中心空心管的第二端安装中空的所述动环模座,以便套管组穿过所述中心空心管和动环模座的内腔;
[0012]所述纱筒轴套通过第二轴承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套筒的外侧,以用于套装纱筒;
[0013]所述飞梭固定安装在所述动环模座上;
[0014]所述导纱管固定安装在所述飞梭上,以便纱筒上的纱线穿过所述导纱管后缠绕在所述套管组上。
[0015]优选地,所述电机为同步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中心空心管的第一端,所述传动机构为带传动机构,并且包括主动同步带轮、同步带和从动同步带轮,所述主动同步带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且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套装在所述中心空心管上,所述主动同步带轮和所述从动同步带轮通过所述同步带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动环模座上安装中空的导引模,以便套管组穿过导引模后对套管组的行走进行导引。
[0017]优选地,所述导引模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动环模座内,从而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内径的导引模。
[0018]优选地,所述导纱管的两端均安放有瓷环,以降低纱线在导纱管内的行走摩擦力。
[0019]优选地,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安装调整板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0020]优选地,所述机架上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围住所述同步带。
[0021]优选地,所述动环模座与所述中心空心管通过销钉固定在一起。
[0022]优选地,所述导纱管通过飞梭导管固定座与所述飞梭连接。
[0023]优选地,所述飞梭设置有两个并且它们中心对称布置,相应地,所述导纱管也有两根并且它们相互平行。
[0024]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25]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大芯数高密度微簇光缆用便捷式小张力绕纱机,结构简单,设备
重量极轻,占地面积极小,不干扰各组套管组的行走路径,可根据实际生产套管组的组数的多少,单个工人可以随意移动绕纱机进行组合,具有极大的便捷性。
[0026]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大芯数高密度微簇光缆用便捷式小张力绕纱机,可将第二轴承的转动阻力力矩转换为绕纱张力与纱卷外径到中心空心管的力臂积,由于第二轴承转动阻力力矩非常小且基本已知,绕纱力臂最小处即为最大绕纱张力,按此方案设计产生的最大绕纱缠绕张力也不会超过100g,同时不受电机旋转速度的影响,也不会受电机的电流变化影响绕纱张力,控制非常安全,绕纱力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提前可以预知的,不会出现勒伤微簇管或光纤的情况,非常可靠。
[0027]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大芯数高密度微簇光缆用便捷式小张力绕纱机,将纱线缠绕在各组套管组上后,可通过不同颜色的绕纱来区分各组套管组,节距可以根据需要在线进行控制调节,可与生产线主机进行同步,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套管辨识与管理能力,不需要在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芯数高密度微簇光缆用便捷式小张力绕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电机、支撑套筒、中心空心管、动环模座、纱筒轴套、飞梭和导纱管,其中:所述电机和所述支撑套筒均安装在所述机架;所述中心空心管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套筒的内侧;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中心空心管的第一端,以驱动所述中心空心管转动,所述中心空心管的第二端安装中空的所述动环模座,以便套管组穿过所述中心空心管和动环模座的内腔;所述纱筒轴套通过第二轴承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套筒的外侧,以用于套装纱筒;所述飞梭固定安装在所述动环模座上;所述导纱管固定安装在所述飞梭上,以便纱筒上的纱线穿过所述导纱管后缠绕在所述套管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芯数高密度微簇光缆用便捷式小张力绕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同步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中心空心管的第一端,所述传动机构为带传动机构,并且包括主动同步带轮、同步带和从动同步带轮,所述主动同步带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且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从动同步带轮套装在所述中心空心管上,所述主动同步带轮和所述从动同步带轮通过所述同步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芯数高密度微簇光缆用便捷式小张力绕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环模座上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云芳胡海峰杨向荣李志刚王佳詹浩肖毅
申请(专利权)人: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