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可滑移连接方法及其连接组件技术

技术编号:318057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可滑移连接方法及其连接组件。该连接方法中轻质墙板填充墙的两侧设有边框,边框的上部通过第一滑移连接件与横向结构件横向滑移连接,边框的下部通过固定连接件与横向结构件固定连接,边框与竖向结构件之间设有柔性填充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边框、卧梁、第一滑移连接件、固定连接件和柔性填充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轻质墙板填充墙通过第一滑移连接件保证结构主体在地震作用下侧向变形时,与轻质墙板填充墙在面内仍不碰撞,可以忽略轻质墙板填充墙对结构主体抗侧移刚度的影响;轻质墙板填充墙在面外固定在其上、下部结构上,仅作为荷载施加于其下部的支撑结构上,从而结构受力明确,传力路线清晰,保证了结构可靠。保证了结构可靠。保证了结构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可滑移连接方法及其连接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抗震
,具体为一种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可滑移连接方法及其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历次震害表明,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体的刚性连接,且被视为非结构构件的轻质墙板填充墙,实际上参与了结构的地震剪力分配。同时轻质墙板填充墙自身存在刚度不可控制、延性差、耗能能力低等问题,导致轻质墙板填充墙结构主体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软弱层破坏或扭转破坏,从而引起结构严重受损甚至倒塌。
[0003]采用柔性连接则基本上削弱了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的相互作用,虽然与目前的设计规范中将轻质墙板填充墙视为非结构构件的计算假设相符合。但是由于目前的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之间缺少有效连接,在地震中容易因平面外失稳而坍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可滑移连接方法及其连接组件,其在平面内可滑移变形、平面外与受结构主体约束,解决了现有轻质墙板填充墙的连接稳定性、可靠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可滑移连接方法,轻质墙板填充墙的两侧设有边框,砌体填充墙的顶部设有卧梁,卧梁与边框连接,边框的上部通过第一滑移连接件与横向结构件横向滑移连接,边框的下部通过固定连接件与横向结构件固定连接,边框与竖向结构件之间设有柔性填充组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边框为包裹轻质墙板填充墙的前后端角的两道角钢。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滑移连接件为L型的角钢固定件,螺栓穿过第一滑移连接件一端的长圆孔与横向结构件连接,螺栓穿过第一滑移连接件另一端的圆孔与边框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连接件为L型的角钢固定件,螺栓分别穿过固定连接件两端的圆孔与横向结构件、边框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卧梁通过第二滑移连接件与横向结构件横向滑移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卧梁为包裹轻质墙板填充墙的前后端角的两道角钢。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滑移连接件为板状,螺栓分别穿过第二滑移连接件和卧梁上的长圆孔与横向结构件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柔性填充组件为具有保温、防水、防火、隔音功能的冷弯薄壁柔性填充组件。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柔性填充组件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保温防火材料,外壳上相对竖向结构件的嵌缝槽内设有油膏嵌缝材料。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横向结构件为结构板或结构梁,竖向结构件为结构剪力墙或结
构柱。
[0016]一种上述的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可滑移连接方法的连接组件,包括边框和柔性填充组件,所述的边框为对称布置的两组,边框的上部与第一滑移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滑移连接件上设有滑移连接部,边框的下部与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件上设有固定连接部。
[0017]本专利技术实现的功能: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可滑移连接,能够使轻质墙板填充墙在平面内方向滑移运动,并限制其平面外方向位移。上部第一滑移连接件的主体组件为呈L型的角钢固定件,在角钢固定件的一翼,即与顶部横向结构件板相接的翼缘上开长圆孔开口,可使轻质墙板填充墙在平面内相对于结构主体滑移运动;在角钢固定件的另一翼,即与角钢边框通过螺栓连接的翼缘上开圆孔。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轻质墙板填充墙通过第一滑移连接件保证结构主体在地震作用下侧向变形时,与轻质墙板填充墙在面内仍不碰撞,可以忽略轻质墙板填充墙对结构主体抗侧移刚度的影响;同时轻质墙板填充墙在面外固定在其上、下框横向结构件或楼板上,仅作为荷载施加于其下部的支撑横向结构件或板上,从而结构受力明确,传力路线清晰,保证了结构的可靠性。
[0019]前述本专利技术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且本专利技术,(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主视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立体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各连接组件的结构立体图。
[0023]图中:1

边框,2a

第一滑移连接件,2b

固定连接件,2c

第二滑移连接件,4

卧梁,5

柔性填充组件,5a

保温防火材料,5b

油膏嵌缝材料,5c

外壳,6

竖向结构件,7

横向结构件,8

轻质墙板填充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5]实施例1:
[0026]参考图1~图3所示,一种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可滑移连接方法,包括边框1、第一滑移连接件2a、固定连接件2b、第二滑移连接件2c、卧梁4、柔性填充组件5、竖向结构件6、横向结构件7和轻质墙板填充墙8,柔性填充组件5包括保温防火材料5a、油膏嵌缝材料5b和外壳5c。
[0027]竖向的竖向结构件6和横向的横向结构件7交错布置,形成矩形的墙洞,轻质墙板填充墙8位于墙洞内。本申请利用可滑移连接组件实现轻质墙板填充墙在面内与结构主体可滑移,在面外受结构主体约束稳定。横向结构件为结构板或结构梁,竖向结构件为结构剪力墙或结构柱。
[0028]轻质墙板填充墙8的两侧设有边框1,轻质墙板填充墙8的上部设有卧梁4,卧梁4与两侧的边框1螺栓连接。具体的,边框1为包裹轻质墙板填充墙8的前后端角的两道角钢,卧梁4为包裹轻质墙板填充墙8顶部的前后端角的两道角钢,角钢能够对轻质墙板填充墙的横向进行限位保护,也能对轻质墙板填充墙的面外进行限位保护。
[0029]边框1的上部通过第一滑移连接件2a与横向结构件7横向滑移连接,第一滑移连接件2a为L型的角钢固定件,螺栓穿过第一滑移连接件2a一端翼缘的长圆孔与横向结构件7连接,保证轻质墙板填充墙和结构主体在面内可自由滑移不碰撞。螺栓穿过第一滑移连接件2a另一端翼缘的圆孔与边框1连接,实现边框的上部能够相对横向结构件横向滑移,但是不能够面外移动。由于横向的长圆孔仅能实现螺栓的横向滑移,轻质墙板填充墙在面外受结构主体约束稳定。
[0030]边框1的下部通过固定连接件2b与横向结构件7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件2b为L型的角钢固定件,螺栓分别穿过固定连接件2b两端翼缘的圆孔与横向结构件7、边框1连接,实现边框的下部与横向结构件的固定连接。
[0031]卧梁4通过第二滑移连接件2c与横向结构件7横向滑移连接,第二滑移连接件2c为板状,螺栓分别穿过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可滑移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质墙板填充墙(8)的两侧设有边框(1),砌体填充墙(8)的顶部设有卧梁(4),卧梁(4)与边框(1)连接,边框(1)的上部通过第一滑移连接件(2a)与横向结构件(7)横向滑移连接,边框(1)的下部通过固定连接件(2b)与横向结构件(7)固定连接,边框(1)与竖向结构件(6)之间设有柔性填充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可滑移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移连接件(2a)为L型的角钢固定件,螺栓穿过第一滑移连接件(2a)一端的长圆孔与横向结构件(7)连接,螺栓穿过第一滑移连接件(2a)另一端的圆孔与边框(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可滑移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连接件(2b)为L型的角钢固定件,螺栓分别穿过固定连接件(2b)两端的圆孔与横向结构件(7)、边框(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可滑移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卧梁(4)通过第二滑移连接件(2c)与横向结构件(7)横向滑移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质墙板填充墙与结构主体可滑移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卧梁(4)为包裹轻质墙板填充墙的前后端角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宾熊耀清彭志桢姜孝勇刘泽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