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适应性的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8041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高适应性的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电源输入端口和检测接口;与检测接口连接的BUCK电路;与BUCK电路连接的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与电压检测电路连接的第一A/D转换器;与电流检测电路连接的第二A/D转换器;与第一A/D转换器和第二A/D转换器连接的控制器;与电源输入端口连接的反相降压转换电路;与电源输入端口连接的DC/DC转换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MOS管驱动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的负极与反相降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压检测电路的正极、电流检测电路的正极和MOS管驱动电路的正极均与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MOS管驱动电路与BUCK电路连接,用于为BUCK电路提供PWM控制信号。为BUCK电路提供PWM控制信号。为BUCK电路提供PWM控制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适应性的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测试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高适应性的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测试是锂电池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电池化成的关键步骤。目前的电池测试系统包含对广泛范围内的单一电池、电池模组及高压电池包进行电池化成及测试功能。测试设备要求包含精确的测试控制电路、数据采集系统。但是在不同应用场合下的电池,在尺寸、电压及外形上会有比较大的区别,因此制造商必须购买维护对应电池类型的测试系统,也就增加了生产成本。所以需要提供一种方案以更方便地对各种类型的电池进行检测以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适应性的电池检测系统及方法,用以实现更方便地对各种类型的电池进行检测以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高适应性的电池检测系统,包括电源输入端口和检测接口;与所述检测接口连接的BUCK电路;与所述BUCK电路连接的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连接的第一A/D转换器;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连接的第二A/D转换器;与所述第一A/D转换器和所述第二A/D转换器连接的控制器;与所述电源输入端口连接的反相降压转换电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口连接的DC/DC转换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MOS管驱动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负极与所述反相降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正极、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正极以及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正极均与所述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OS管驱动电路与所述BUCK电路连接,用于为所述BUCK电路提供PWM控制信号。
[0005]进一步地,所述BUCK电路包括第一LC滤波电路、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采样电阻、稳压滤波电路、电流检测滤波电路、电压检测滤波电路、电流检测端口和电压检测端口;所述第一LC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检测接口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LC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稳压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流检测端口的正极均与所述稳压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电流检测端口的负极均与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滤波电路设置在所述电流检测端口的正负极之间;所述电压检测端口的正极与所述电压检测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端口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均与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转换控制端口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稳压滤波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和和第一电感;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均接地;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流检测端口的正极均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压检测滤波电路包括设置在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电压检测端口的负极之间的若干个滤波电容,以及设置在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检测端口的正极之间的熔断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流检测滤波电路为多阶RC滤波电路。
[0009]进一步地,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包括驱动器、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接地电阻、第二接地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驱动器的电源引脚、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驱动器的HB引脚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均与所述驱动器的HS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均与所述驱动器的HO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均与所述驱动器的LO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电阻与所述驱动器的HI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电阻与所述驱动器的LI引脚连接;所述驱动器的LI引脚和HI引脚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二电容滤波电路、第三电容滤波电路、第一输出滤波电路和仪表放大器;仪表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检测端口的正极连接;所述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检测端口的负极连接;所述仪表放大器的负极与所述反相降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滤波电路与所述仪表放大器的负极连接;所述仪表放大器的正极与所述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滤波电路与所述仪表放大器的正极连接;所述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出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A/D转换器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二输出滤波电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电压检测端口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均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极均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极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检测端口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输出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均与所述运算放大器
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A/D转换器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反相降压转换电路包括π型滤波电路、反相降压转换器和第二LC滤波电路;所述π型滤波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口连接;所述π型滤波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反相降压转换器的输入端和使能端连接;所述反相降压转换器的SW引脚与所述第二LC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LC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反相降压转换器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负极连接。
[00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高适应性的电池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适应性的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端口和检测接口;与所述检测接口连接的BUCK电路;与所述BUCK电路连接的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连接的第一A/D转换器;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连接的第二A/D转换器;与所述第一A/D转换器和所述第二A/D转换器连接的控制器;与所述电源输入端口连接的反相降压转换电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口连接的DC/DC转换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MOS管驱动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负极与所述反相降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正极、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正极以及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正极均与所述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MOS管驱动电路与所述BUCK电路连接,用于为所述BUCK电路提供PWM控制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电路包括第一LC滤波电路、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采样电阻、稳压滤波电路、电流检测滤波电路、电压检测滤波电路、电流检测端口和电压检测端口;所述第一LC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检测接口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LC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稳压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流检测端口的正极均与所述稳压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电流检测端口的负极均与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滤波电路设置在所述电流检测端口的正负极之间;所述电压检测端口的正极与所述电压检测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端口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均与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转换控制端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滤波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和和第一电感;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均接地;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流检测端口的正极均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滤波电路包括设置在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电压检测端口的负极之间的若干个滤波电容,以及设置在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压检测端口的正极之间的熔断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滤波电路为多阶RC滤波电路。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包括驱动器、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接地电阻、第二接地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驱动器的电源引脚、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驱动器的HB引脚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平王雨黄旭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