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及新型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17992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及新型锂离子电池。所述方法包括:将氢氧化钴前驱体分散于Tris缓冲溶液中,然后按照氢氧化钴前驱体与多巴胺缓慢加入多巴胺在常温中搅拌,获得分离物;将所述分离物洗涤干净,然后烘干得到Co(OH)2@PDA;将Co(OH)2@PDA和NaH2PO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及新型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及新型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磷化钴作为过渡金属化合物(TMPs)中的一员因其对环境友好、工作电压适宜以及理论比容量高(894 mAh g
‑1)等优点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等下一代负极材料的强力候选之一。然而,CoP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化学转化反应常常伴随着较大的体积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结构坍塌,导致循环过程中的容量快速衰减,因此设计一种合适的结构来缓冲这种体积变化是众多研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例如,Ye等人制备了一种类似花状的CoP纳米片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电解质润湿性,能够有效暴露大量的储锂位点,而且构建的层级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自由空间,在充放电过程中能有效缓解材料发生的体积变化。得益于这些结构优势,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长循环性能,在2 A g
‑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还能维持298.7 mAh g
‑1的容量。Guo等人合成了一种将CoP@C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包裹在与氮掺杂碳纳米管交织的一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氢氧化钴前驱体分散于Tris pH=6.0~9.0缓冲溶液中,然后按照氢氧化钴前驱体与多巴胺按照质量比为1.5~2:1缓慢加入多巴胺在常温中搅拌10~15小时,获得分离物;S2,将所述分离物洗涤干净,然后烘干得到Co(OH)2@PDA;S3,将Co(OH)2@PDA和NaH2PO
2 H2O按照质量比1:8~12分别放入气氛管式炉的下游和上游,在430~470
o
C下保温2~6 h,升温速率为1~5 ℃/min,最后得到CoP@NC。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氢氧化钴前驱体为通过以下方法获得:S11,将六水硝酸钴充分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再加入三乙胺,搅拌后转入反应釜中,在160℃下反应24 h得到沉淀物后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氢氧化钴前驱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Tris 的缓冲溶液pH为6.5~8.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按照氢氧化钴前驱体与多巴胺按照质量比为1.5~2:1缓慢加入多巴胺在常温中搅拌10~15小时的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少明林峰谭雪晴葛乐凯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