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除霾塔工程与由限高自驾车道与电梯载车形成的超小型立体车库工程的合体修建方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75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7
一种城市中除霾塔工程与由限高自驾车道与电梯载车形成的超小型立体车库工程的合体修建方案:在不改动弧形除霾塔工程结构的基础上,环绕除霾塔工程外侧墙壁再扩充修建环形立体车库工程的设计方案要求是:上述环形立体车库工程中设置外环螺旋形司机自开车道(1),在该自开车道(1)远离圆心的外旁侧沿途再设置一圈能够并排相邻停车的停车位(8),并且,在螺旋形司机自开车道(1)与外旁侧设置的螺旋形并排排列的停车位(8)两者之间的分界线(3)外旁侧,至少在一个停车位(8)的位置上设置用于电梯的垂向电梯升降井(2)。——显然,除霾塔工程与立体车库工程两者在合体共同结构设计与合体共用基础地皮这两方面的互补性给一般的城市建设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设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设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中除霾塔工程与由限高自驾车道与电梯载车形成的超小型立体车库工程的合体修建方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霾塔工程,尤其涉及了一种城市中除霾塔工程与由限高自驾车道与电梯载车形成的超小型立体车库工程的合体修建方案。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具有10米直径、60多米高的竖向高空排气管道的雾霾塔工程不久前在中国西安市问世,经实验,每个这样的雾霾塔工程可以解决以该工程为中心的大约10平方公里城区上空的雾霾处理工作,显然,如西安市这样的省会城市,市内再建几十个这样的工程,该市内解决雾霾问题的头等大事就有望不久就能够得到解决。——然而,作为该工程的主体是具有10米直径、60多米高的竖向高空排气管道(雾霾塔身),尽管仅仅具有10米直径,因为它的抗横向震动力(风力或地震力)很弱,因此,它所耗用的占地基础的面积很可能是10米直径占地面积的好多倍。
[0003]而高层立体车库是人们经常见到的工程,其结构设计也已经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事宜,它的钢构结构抗横向震动力极强,而且其基础用地极少,然而,在城市,尤其是在城市闹市区欲建一座就是只有几十个车位的小型立体车库一般也是非常难以实现的事宜。。
[0004]显然:如果将上述两个不同功能的工程进行联合设计,共用一块基础地皮,从占地的角度来说(有益于立体车库工程与除霾塔工程——后者的基础用地很可能会覆盖了前者的全部基础用地)以及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有益于除霾塔工程)来说,都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岂不是更好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岂不是更好吗”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关键在于:就在首先需要在市区某地修建除霾塔工程的前提下,在基本上不需要另辟地皮,或增批极少量地皮的基础上,在完成上述规模的除霾塔工程的前提下,又可增加一千多个停车位,这对于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将是个多么重大而顺便获得解决的喜事呀!
[000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的特点:
[0008]由于在首先需要在市区某地修建除霾塔工程的前提下,在不需要另辟地皮,或增批极少量地皮的基础上,能够既完成除霾塔工程(按照上述西安市建成的数据:10米直径与60多米高)又能完成立体车库工程(根据在后数据推算该库停车位是384个或192个),这就为两个不同功能的工程进行联合设计时,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有益效果创造条件条件。——在基本上不增加一个工程基础用地皮的前提下,又能够多建造一个有几百个停车位的立体车库创造了条件,而奉献出地皮的除霾塔工程自己在结构上的抗震能力也由于附带修建了立体车库工程而获得了大幅度地提高(安全保险系数大幅度地增加了)。
附图说明
[0009]图1示意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方案概况。
[0010]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1]1:螺旋形自开车道;2:垂向电梯升降井;3:螺旋形自开车道与螺旋形并排排列的停车位两者之间的分界线;4:在停车位上停泊的汽车;5:除霾塔工程的圆形长柱体;6:立体车库工程的外围墙;7:在螺旋形自开车道上行驶的汽车;8:以螺旋形并排排列模式分布格局的停车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实现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拟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13]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
[0014]环绕除霾塔工程修建了超小型立体车库,其中设置有螺旋形自开车道1,两层车道1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5米,其中还设置有垂向电梯升降井2,用于让电梯载车与载人,并以此共同完成该超小型立体车库的正常运作。
[0015]——本专利技术的螺旋形车道之间的间距小于2.5米,再算上地面的厚度也应该至少是0.2米,那么,螺旋形车道的总高度至少小于2.3米。如此定量高度的车道很明显就是通过该高度来限制车辆只能够是载重极小的小型轿车才能够通过。
[0016]具体来说,在不改动弧形除霾塔工程结构的基础上,环绕除霾塔工程外侧墙壁再扩充修建环形立体车库工程的设计方案要求是:
[0017]上述环形立体车库工程中设置外环螺旋形司机自开车道1,在该自开车道1远离圆心的外旁侧沿途再设置一圈能够并排相邻停车的停车位8,并且,在螺旋形司机自开车道1与外旁侧设置的螺旋形并排排列的停车位8两者之间的分界线3外旁侧,至少在一个停车位8的位置上设置用于电梯的垂向电梯升降井2;
[0018]本专利技术的重点是在除霾塔工程的外围并以环绕它的形式又修建了环形立体车库工程,该工程的补充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0019]本专利技术中的除霾塔工程的圆形长柱体5外墙至分界线3的距离是3米,也就是水平圆形司机自开车道1的宽度是3米。
[0020]停车位8的长度是6米,宽度是2.5米;因此,分界线3至立体车库工程外围墙6内壁的距离是6米,也就是停车位8以圆周方式并排排列的环形地带的宽是6米,汽车在停车位8内泊车时的车头应该朝向立体车库工程外墙内侧,车尾接近于分界线3。
[0021]本专利技术利用立体车库中的单向自驾车道与载车电梯运载车辆与人的使用方法,在这里就显而易见了,具体细说再次从略。
[0022]不难看出,该除霾塔工程与立体车库工程两者在合体共同结构设计与合体共用基础地皮这两方面的互补性所带来的在合体工程实施上的显著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它适合于在城市或市中热闹区域实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中除霾塔工程与超小型立体车库工程的合体修建方案,其特征在于:环绕除霾塔工程修建了超小型立体车库,其中设置有螺旋形自开车道(1),两层车道(1)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5米,其中还设置有垂向电梯升降井(2),用于让电梯载车与载人,并以此共同完成该超小型立体车库的正常运作。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中除霾塔工程与超小型立体车库工程的合体修建方案,其特征在于,在不改动弧形除霾塔工程结构的基础上,环绕除霾塔工程外侧墙壁再扩充修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嘉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