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广谱杀藻活性的海洋微泡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42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广谱杀藻活性的海洋微泡菌及其应用,该海洋微泡菌的培养物对球形棕囊藻、赤潮异湾藻、东海原甲藻等多种有害赤潮藻具有显著杀藻效果。上清液的杀藻活性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广谱杀藻活性的海洋微泡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洋微泡菌,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广谱杀藻活性的海洋微泡菌及其应用。属于杀藻细菌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导致藻华爆发日益频繁,规模也不断加大。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e)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的定鞭金藻,广泛分布在世界多个海域,其繁殖速度快、是形成有害藻华的主要藻种,也是我国南海海域频繁引发藻华的优势藻种之一[1

3]。其爆发时会导致养殖鱼类大量死亡,严重危害海洋环境和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该藻还能产生溶血毒素危害人类健康[3

4]。在特定水体环境下,球形棕囊藻还能形成大型胶状囊体,堵塞核电站冷水源取水口,威胁核电安全。目前,关于赤潮治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法。相比于物理法和化学法存在高成本、二次污染的问题,生物法因其高效、安全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杀藻菌的筛选、分离、鉴定和用于藻华治理的研究成为目前藻华防治的热点[5

6]。
[0003]杀藻细菌是一类能够通过与藻类接触或是自身的代谢活动产生某种物质而杀死藻类、裂解藻细胞的细菌统称。目前已经针对铜绿微囊藻,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异湾藻、中肋骨条藻等多种藻华优势藻种筛选分离杀藻细菌,类群主要包括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γ

变形菌门中的弧菌(Vibrio),噬纤维菌属(Cellulophaga),CFB类群中的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以及低GC含量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7

8]。但是目前国内外有关球形棕囊藻的杀藻微生物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报道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9

14]、链霉菌属Streptomyces[15

17]、河氏菌Hahella sp.KA22[18]、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CBA01[19]。
[0004]总体来说,现有报道的杀藻菌基本局限在针对一种或很少几种藻类的杀藻活性,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广谱杀藻活性的海洋微泡菌及其应用,对多种常见藻类具有很好的杀藻活性,应用范围广。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1、一种具有广谱杀藻活性的海洋微泡菌(Microbulbifer maritimus)YX04,其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时间为2021年3月18日,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568。
[0008]2、上述海洋微泡菌在制备抑藻剂或杀藻剂中的应用。
[0009]优选的,所述杀藻剂的杀藻种类包括:硅藻纲、黄藻纲、甲藻纲、金藻纲。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杀藻剂的杀藻种类包括:假微型海链藻、威氏海链藻、中肋骨条藻、赤潮异湾藻、东海原甲藻、强壮前沟藻、球形棕囊藻。
[0011]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杀藻剂的杀藻种类包括:威氏海链藻、中肋骨条藻、强壮前沟藻、球形棕囊藻。
[0012]3、上述海洋微泡菌在有害藻华防治中的应用。
[0013]4、一种杀藻剂,其有效成分为上述海洋微泡菌的培养物。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将海洋微泡菌株YX04平板涂布、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培养后再转接,培养48~72小时获得菌株培养液。培养液离心取上清液,经过滤后得到无菌上清液,该上清杀藻谱广,对球形棕囊藻、赤潮异湾藻、东海原甲藻等多种有害赤潮藻具有显著杀藻效果。上清液的杀藻活性在

80~100℃,pH 4~12的环境下保持稳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菌株发酵液上清能够高效灭杀多种有害藻类,具有开发用于杀藻菌剂的巨大潜能,在生物法治理有害藻华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杀藻菌YX04的生长曲线及不同生长阶段的杀藻活性。
[0017]图2为杀藻菌YX04的形态图。其中,(A)为平板菌落形态,(B)为菌株扫描电镜图。
[0018]图3为菌株YX04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
[0019]图4为菌株YX04培养液不同成分的杀藻活性图。
[0020]图5为不同浓度菌培养上清的杀藻活性。
[0021]图6为透射电镜观察5%菌YX04培养上清处理球形棕囊藻后的藻细胞结构变化。其中,a为正常的藻细胞;b、c、d分别为菌培养上清分别处理24、48和72小时的藻细胞。
[0022]图7为不同温度处理菌培养上清后的杀藻活性图。
[0023]图8为不同pH处理菌培养上清后的杀藻活性图。
[0024]保藏信息
[0025]分类命名:海洋微泡菌
[0026]拉丁文学名:Microbulbifer maritimus
[0027]保藏单位名称: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
[0028]保藏单位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
[0029]保藏日期:2021年3月18日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0031]一、菌株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0032](1)取漳州云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湿地土壤样品,以无菌海水10倍比例梯度稀释,振荡混匀后各取0.2mL涂布于Zobell 2216E固体平板(细菌蛋白胨5g/L,酵母提取物1g/L,磷酸高铁0.1g/L,琼脂粉15g/L,陈海水定容到1L,pH 7.2。液体培养基则不加琼脂粉),30℃下避光培养7d;
[0033](2)根据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差异,挑取不同菌落接种于20mL Zobell2216E液体培养基中,置于摇床内(30℃,150rpm),避光培养3d;
[0034](3)将培养物重新划线于Zobell 2216E固体平板,30℃下避光培养3d;
[0035](4)重复步骤(3)多次,直至得到纯培养物;
[0036](5)球形棕囊藻由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藻种库提供,藻种所用培养基为f/2培养基(NaNO
3 75mg/L,NaH2PO4.H2O,Thiamine.HCl 0.1mg/L,Biotin 0.5μg/L,B
12 0.5μg/L,Na2EDTA.2H2O 4.36mg/L,FeCl3.6H2O 3.15mg/L,CuSO4.5H2O 0.01mg/L,ZnSO4.7H2O 0.022mg/L,CoCl2.6H2O 0.01mg/L,MnC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广谱杀藻活性的海洋微泡菌(Microbulbifer maritimus)YX04,其特征在于,其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时间为2021年3月18日,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568。2.权利要求1所述海洋微泡菌在制备抑藻剂或杀藻剂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藻剂的杀藻种类包括:硅藻纲、黄藻纲、甲藻纲、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虹朱晓莹陈双双罗桂英谢婉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