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带式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921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带(6)以及依次设置的接料段(1)、第一过渡段(2)、转弯段(3)、第二过渡段(4)和输送段(5),输送带(6)含有上层转弯输送带(61),上层转弯输送带(61)含有上层转弯左侧段(611)、上层转弯中间段(612)和上层转弯右侧段(613),上层转弯左侧段(611)的上端和上层转弯右侧段(613)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上层转弯左侧段(611)的下端和上层转弯右侧段(613)的下端之间的距离。该连续带式输送机将转弯段内的输送带的断面设置成U形结构,以适应隧道的小半径曲线隧道的转弯需要,有效的避免转弯过程中的翻带事故。中的翻带事故。中的翻带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带式输送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带式输送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掘进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推广,复杂曲线的隧道越来越多,传统的带式输送机难于适应小半径曲线和复杂曲线的转弯,最主要的原因是胶带运行过程中向心力较大,仅通过调整机架和托辊难以平衡胶带的向心力。
[0003]目前带式输送机应用于小半径曲线转弯主要存在的问题:
[0004]1.胶带内外侧受力不同容易造成翻带。
[0005]2.胶带外侧受拉易造成撕裂。
[0006]3.胶带内侧受压易产生堆叠。
[0007]4.胶带易跑偏内侧磨损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小半径曲线隧道内的渣石运输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带式输送机,该连续带式输送机将转弯段内的输送带的断面设置成U形结构,以适应隧道的小半径曲线隧道的转弯需要,有效的避免转弯过程中的翻带事故。
[0009]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连续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带以及依次设置的接料段、第一过渡段、转弯段、第二过渡段和输送段,输送带含有位于转弯段内的上层转弯输送带和下层转弯输送带,上层转弯输送带含有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上层转弯左侧段、上层转弯中间段和上层转弯右侧段,上层转弯左侧段的上端和上层转弯右侧段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上层转弯左侧段的下端和上层转弯右侧段的下端之间的距离。
[0011]上层转弯左侧段的上端和上层转弯右侧段的上端之间的距离等于上层转弯左侧段的下端和上层转弯右侧段的下端之间的距离。
[0012]转弯段含有沿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中间支架,中间支架内含有上下设置的上层转弯辊组和下层转弯辊组。
[0013]上层转弯辊组含有上下设置的上层侧挡辊和上层槽型托辊,上层侧挡辊含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立辊,上层侧挡辊夹持上层转弯左侧段和上层转弯右侧段,上层槽型托辊支撑上层转弯中间段。
[0014]上层转弯输送带的断面和下层转弯输送带的断面均呈U形结构,上层转弯辊组与下层转弯辊组互为镜像。
[0015]输送带含有位于第一过渡段内的上层第一过渡输送带和下层第一过渡输送带,上层第一过渡输送带含有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上层第一过渡左侧段、上层第一过渡中间段和上层第一过渡右侧段,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上层第一过渡左侧段和上层第一过渡右侧段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
[0016]第一过渡段含有沿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过渡支架,第一过渡支架内含有上下设置的上层第一过渡辊组和下层第一过渡辊组,上层第一过渡辊组与下层第一过渡辊组互为镜像,上层第一过渡输送带与下层第一过渡输送带互为镜像。
[0017]输送带含有位于第二过渡段内的上层第二过渡输送带和下层第二过渡输送带,上层第二过渡输送带含有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上层第二过渡左侧段、上层第二过渡中间段和上层第二过渡右侧段,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上层第二过渡左侧段和上层第二过渡右侧段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
[0018]第二过渡段含有沿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过渡支架,第二过渡支架内含有上下设置的上层第二过渡辊组和下层第二过渡辊组,上层第二过渡辊组与下层第二过渡辊组互为镜像,上层第二过渡输送带与下层第二过渡输送带互为镜像。
[0019]输送带含有依次层叠设置的上覆盖胶层、上防撕裂层、中间层、下防撕裂层和下覆盖胶层,中间层含有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左侧金属丝芯层、中部非金属丝芯层和右侧金属丝芯层;在转弯段内,左侧金属丝芯层位于上层转弯左侧段内,中部非金属丝芯层位于上层转弯中间段内,右侧金属丝芯层位于上层转弯右侧段内。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有效平衡输送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向心力,避免发生翻带事故。
[0022]2.内外胶带伸长量缩短,避免内外侧伸长量不一致导致的胶带损坏问题。
[0023]3.有效减小内侧胶带的波浪堆叠。
[0024]4.转弯过程中不受张力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6]图1是本技术所述连续带式输送机的主视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中接料段、第一过渡段、转弯段和第二过渡段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所述连续带式输送机在使用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0029]图4是图2中A

A剖面的示意图。
[0030]图5是图2中B

B剖面的示意图。
[0031]图6是图2中C

C剖面的示意图。
[0032]图7是图2中D

D剖面的示意图。
[0033]图8是图2中E

E剖面的示意图。
[0034]图9是图2中F

F剖面的示意图。
[0035]图10是图2中G

G剖面的示意图。
[0036]图11是图2中H

H剖面的示意图。
[0037]图12是图2中N

N剖面的示意图。
[0038]图13是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4是图13中I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0040]图15是图13中J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0041]1、接料段;2、第一过渡段;3、转弯段;4、第二过渡段;5、输送段;6、输送带;
[0042]11、接料装置;
[0043]21、上层第一过渡辊组;22、下层第一过渡辊组;23、第一过渡支架;
[0044]31、上层转弯辊组;32、下层转弯辊组;33、中间支架;
[0045]41、上层第二过渡辊组;42、下层第二过渡辊组;43、第二过渡支架;
[0046]51、卸料装置;52、驱动装置;53、储带装置;54、张紧装置;
[0047]61、上层转弯输送带;62、下层转弯输送带;63、上层第一过渡输送带;64、下层第一过渡输送带;65、上层第二过渡输送带;66、下层第二过渡输送带;
[0048]311、上层侧挡辊;312、上层槽型托辊;313、立辊;
[0049]601、上覆盖胶层;602、上防撕裂层;603、中间层;604、下防撕裂层;605、下覆盖胶层;
[0050]611、上层转弯左侧段;612、上层转弯中间段;613、上层转弯右侧段;
[0051]631、上层第一过渡左侧段;632、上层第一过渡中间段;633、上层第一过渡右侧段;
[0052]651、上层第二过渡左侧段;652、上层第二过渡中间段;653、上层第二过渡右侧段;
[0053]671、左侧金属丝芯层;672、中部非金属丝芯层;673、右侧金属丝芯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带(6)以及依次设置的接料段(1)、第一过渡段(2)、转弯段(3)、第二过渡段(4)和输送段(5),输送带(6)含有位于转弯段(3)内的上层转弯输送带(61)和下层转弯输送带(62),上层转弯输送带(61)含有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上层转弯左侧段(611)、上层转弯中间段(612)和上层转弯右侧段(613),上层转弯左侧段(611)的上端和上层转弯右侧段(613)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上层转弯左侧段(611)的下端和上层转弯右侧段(613)的下端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上层转弯左侧段(611)的上端和上层转弯右侧段(613)的上端之间的距离等于上层转弯左侧段(611)的下端和上层转弯右侧段(613)的下端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转弯段(3)含有沿输送方向设置的多个中间支架(33),中间支架(33)内含有上下设置的上层转弯辊组(31)和下层转弯辊组(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上层转弯辊组(31)含有上下设置的上层侧挡辊(311)和上层槽型托辊(312),上层侧挡辊(311)含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一对立辊(313),上层侧挡辊(311)夹持上层转弯左侧段(611)和上层转弯右侧段(613),上层槽型托辊(312)支撑上层转弯中间段(61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上层转弯输送带(61)的断面和下层转弯输送带(62)的断面均呈U形结构,上层转弯辊组(31)与下层转弯辊组(32)互为镜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输送带(6)含有位于第一过渡段(2)内的上层第一过渡输送带(63)和下层第一过渡输送带(64),上层第一过渡输送带(63)含有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上层第一过渡左侧段(631)、上层第一过渡中间段(632)和上层第一过渡右侧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庆华崔利卫徐会敢程进明宋朋洋李传涛贺飞宁向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