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套以及齿套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920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50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前齿部形成环状的层叠痕的齿套以及齿套的制造方法。是由层叠塑形装置(30)制造的、以覆盖齿(10)的方式佩戴于口腔内的齿套(齿列矫正用矫正器(20))的制造方法,以在覆盖前齿(中切齿(10a)、侧切齿(10b)、犬齿(10c))的颊侧面(12)的颊侧部(22)不形成环状的层叠痕的方式层叠硬化层(25)而制造齿套(齿列矫正用矫正器(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齿套以及齿套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齿套以及齿套的制造方法,所述齿套由层叠塑形装置制造,且以覆盖齿的方式佩戴于口腔内。

技术介绍

[0002]公知有使用层叠塑形装置制造齿套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0003]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基于患者的齿列数据而利用3D打印机制作齿科矫正用矫正器的构成。由此,对矫正器直接地进行塑形,无需如现有的矫正器那样地制作阳模,能够缩短工序并降低成本。
[0004]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基于患者的齿列数据而由3D打印机制作咬合夹板(bite splint)的构成。由此,能够得到一种咬合夹板,能够正确地设定颚变形症患者的上下颚骨切除手术后的上颚与下颚的正常的位置关系。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9424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81747号公报。
[0006]但是,由3D打印机塑形的塑形物根据塑形方向(层叠方向)而层叠痕的残留方式不同。特别地,在如拱形那样地从大的面到小的面顺次层叠而成的形状时,在完成的塑形物的表面形成年轮那样的环状的层叠痕。该环状的层叠痕在制造齿套形状的塑形物时,必然形成在塑形物的某处。专利技术者发现,若该环状的层叠痕形成于前齿部,则对审美性有较大损害。
[0007]天然齿上几乎没有规则的环状的图案。另一方面,环状的层叠痕容易对光进行漫反射,无法得到天然齿所具有的半透明性。因此,在佩戴环状的层叠痕形成于前齿部的齿套等时会存在异样感。此外,前齿部的审美性会影响容貌。因此,若前齿部的审美性降低,则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大幅降低。
[0008]但是,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并没有记载由3D打印机制造齿科矫正用矫正器以及咬合夹板的层叠方向(塑形方向)。因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矫正器以及专利文献2记载的咬合夹板存在会在前齿部形成环状的层叠痕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前齿部的环状的层叠痕的形成的齿套的制造方法。
[0010]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齿套的制造方法为由层叠塑形装置制造的以覆盖齿的方式佩戴于口腔内的齿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齿套以在覆盖前齿的颊侧面的颊侧部不形成环状的层叠痕的方式将硬化层层叠而制造。
[0011]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齿套以覆盖齿的方式佩戴于口腔内,其特征在于,在覆盖前齿的颊侧面的颊侧部不存在环状的层叠痕。
[0012]这样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齿套以及齿套的制造方法能够防止在前齿部形成环状的
层叠痕。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齿列矫正用矫正器和下颚的分解立体图。
[0014]图2是表示将实施例1的齿列矫正用矫正器在三维数据中佩戴于矫正目标位置的齿模型的状态的臼齿的截面图。
[0015]图3是说明实施例1的齿列矫正用矫正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16]图4是说明实施例1的层叠塑形工序的图。
[0017]图5是说明实施例1的层叠塑形工序的图。
[0018]图6是说明实施例1的层叠塑形工序的图。
[0019]图7是表示由实施例1的层叠塑形工序制作的塑形物的侧视图。
[0020]图8是表示以角度θ=0
°
对齿列矫正用矫正器塑形时的前齿部的图。
[0021]图9是表示以角度θ=30
°
对齿列矫正用矫正器塑形时的前齿部的图。
[0022]图10是表示以角度θ=60
°
对齿列矫正用矫正器塑形时的前齿部的图。
[0023]图11是表示以角度θ=90
°
对齿列矫正用矫正器塑形时的前齿部的图。
[0024]图12是表示由实施例2的层叠塑形工序制作的塑形物的侧视图。
[0025]图13是实施例2的齿列矫正用矫正器的硬化层的截面图。
[0026]图14是说明其他的实施例的齿列矫正用矫正器的制造方法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基于附图示出的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来说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齿套以及齿套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1实施例1中的齿套适用于以覆盖下颚的齿的方式佩戴于口腔内的齿列矫正用矫正器。
[0029][齿列矫正用矫正器的结构]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齿列矫正用矫正器和下颚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实施例1的齿列矫正用矫正器在三维数据中佩戴于矫正目标位置的齿模型的状态的臼齿的截面图。以下,说明实施例1的齿列矫正用矫正器的结构。
[0030]另外,在图中,齿10表示矫正前的齿,齿模型10A表示矫正目标位置的齿。此外,如图1所示,令覆盖前齿14的齿列矫正用矫正器20的部分为前齿部24。
[0031]齿列矫正用矫正器20如图2所示,基于以密接于矫正目标位置的齿模型10A的方式制成的三维数据,由层叠塑形装置形成。齿列矫正用矫正器20佩戴于矫正前的齿10,将成为矫正对象的齿10矫正到矫正目标位置。
[0032](齿的结构)齿10如图1所示,具有由咬合面11,颊侧面12,舌侧面13构成的齿冠。齿10由围绕齿10的齿根的牙龈15支撑。
[0033]咬合面11是指上下的齿的咬合侧的端部即臼齿中的咬合面。
[0034](齿模型的结构)
齿模型10A如图2所示,在臼齿部分中,包括与咬合面11对应的咬合面模型11A、与颊侧面12对应的颊侧面模型12A、与舌侧面13对应的舌侧面模型13A。齿模型10A在前齿部分中由与颊侧面12对应的颊侧面模型12A,与舌侧面13对应的舌侧面模型13A构成。
[0035](齿列矫正用矫正器的结构)齿列矫正用矫正器20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臼齿部分中,由咬合部21、颊侧部22、舌侧部23形成为凹槽状。齿列矫正用矫正器20在前齿部分中由颊侧部22,舌侧部23形成为凹槽状。齿列矫正用矫正器20为能够向下颚的齿冠拆装。齿列矫正用矫正器20以覆盖下颚的全部的齿10的齿冠的方式形成为凹槽状。
[0036]咬合部21如图2所示,形成为沿着齿模型10A的咬合面模型11A的形状。即,咬合部21形成为覆盖咬合面模型11A的形状。
[0037]颊侧部22形成为沿着齿模型10A的颊侧面模型12A的形状。即,颊侧部22形成为覆盖颊侧面模型12A的形状。
[0038]舌侧部23形成为沿着齿模型10A的舌侧面模型13A的形状。即,舌侧部23形成为覆盖舌侧面模型13A。
[0039]这样地构成的齿列矫正用矫正器20以覆盖下颚的全部的齿10的齿冠的方式佩戴。佩戴有齿列矫正用矫正器20的齿10被向矫正目标位置矫正。
[0040]齿列矫正用矫正器20准备多个,将齿10阶段性地矫正到最终矫正目标位置。一个齿列矫正用矫正器20形成为能够将齿10例如移动0.25[mm]程度而进行矫正的形状。
[0041][齿列矫正用矫正器的制造方法]图3是说明实施例1的齿列矫正用矫正器20的制造方法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齿套的制造方法,是由层叠塑形装置制造的、以覆盖齿的方式佩戴于口腔内的齿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齿套以在覆盖前齿的颊侧面的颊侧部不形成环状的层叠痕的方式层叠硬化层而制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1交线与第2交线所成的角度为0~60
°
、120~240
°
、或者300~360
°
的姿势,沿铅直方向层叠前述硬化层而进行制造,所述第1交线为前述齿套的咬合平面与包含前后方向的铅直面的交线,所述第2交线为水平面与包含前后方向的铅直面的交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1交线与第2交线所成的角度为0~30
°
、150~210
°
、或者330~360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东美咲铃木宪司
申请(专利权)人:可乐丽则武齿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