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业务型电力移动作业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8844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综合业务型电力移动作业终端,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电气组件,其中所述电气组件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移动作业信息采集、存储、通信或者计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设置有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采集模块、数据接口、计算模块、继电器开关、存储单元、通信电路和定位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功能较多,适用范围较广,提高了多种电力用户信息采集的效率,有利于电力管理用户对电力移动作业实际情况的操控,提高可现场作业管理能力。提高可现场作业管理能力。提高可现场作业管理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业务型电力移动作业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
,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综合业务型电力移动作业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应用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企业也加强了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移动作业系统的建设,电力营销移动稽查作业终端是对营销现场稽查工作内容及服务手段的创新,但是现有技术中,电力移动作业终端存在以下技术弊端:
[0003](1)功能设计比较单一,适用范围较差,一种电力移动作业终端仅仅适用一种型号的数据信息交互,数据通信能力较差。
[0004](2)电力移动作业终端采集数据信息的速度较慢,在对多种电力用户信息采集时,速度慢。满意适用当前现场移动作业工作模式。
[0005](3)数据采集时,无法对采集位置进行定位,用户难以获取数据信息的具体方位,不利于电力管理用户对电力移动作业实际情况的操控。
[0006](4)数据管理能力较差,在采集到的大量电力移动作业信息中,由于数据量较多,数据计算、管理能力较差,难以实现提高现场作业管理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综合业务型电力移动作业终端,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多种数据通信和远程数据管理,提高了现场作业管理能力,提升了工作效率。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研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综合业务型电力移动作业终端,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电气组件,其中所述电气组件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移动作业信息采集、存储、通信或者计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设置有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采集模块、数据接口、计算模块、继电器开关、存储单元、通信电路和定位模块,其中:
[0010]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为直流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为UPS电源模块;
[0011]所述采集模块为基于CC2530芯片的信息采集电路;CC2530芯片通过IEEE802.15.4通讯协议实现外界数据通信,并且所述信息采集电路设置2个USART端口、12位数模转换端口和21个数据接线端口GPIO;
[0012]所述数据接口为基于防电磁干扰的兼容RS232数据接口、RS485数据接口、CAN总线或者无线通信数据的数据接口;
[0013]所述计算模块为基于DSP处理模块和ARM处理模块的计算电路,其中所述DSP处理模块和ARM处理模块双向连接,所述ARM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传递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传递模块的输出端与计算机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计算机管理模块连接有第一计算接口或者第一计算接口,所述DSP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还连接有A/D转换模块,所述A/D转换模块连接有信号调理模块、第一采集接口、第二采集接口和第N采集接口;其中所述DSP处理模块的DSP核为基于TMS321VC5501的处理芯片,所述ARM处理模块的ARM核为基于
S3C

44BOX的处理芯片;
[0014]所述继电器开关为控制第一采集接口、第二采集接口或者第N采集接口的并联开关电路;
[0015]所述存储单元为512K Flash或者128K RAM存储器;
[0016]所述通信电路设置有RS232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宽带接口或者其他通信模块;
[0017]其中所述数据接口外部还连接有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CAN数据通信与上层管理中心连接,实现电力移动作业终端的远程数据通信。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模块为基于故障定位算法公式的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且集成故障定位算法的程序板。所述程序板为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定位方法。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故障定位算法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1)设置数据采集时间外部环境数据信息,假设外部环境信息通过公式(1)表示,则有
[0021]E(r,t,ω)=∑A(ω)cos(φ(ω))
ꢀꢀ
(1)
[0022]公式(1)中A(ω)表示外界环境参数信息影响权重函数,r表示检测点距离外界环境影响地点的距离,t表示数据检测时间,ω表示外界环境数据发出的电子脉冲频率,其中:
[0023][0024]公式(2)中,ω
α
为数据采集时,外界环境干扰因素中频谱密度的最大值,ω
γ
为外界环境干扰因素中频谱带宽对应的频率;
[0025]φ(ω)=ωt

k(ω)r+φ0ꢀꢀ
(3)
[0026]在公式(3)中,k表示外界环境干扰因素波矢量,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0027]k2=(ω2‑
ω
02
)/c2ꢀꢀ
(4)
[0028]公式(4)中,其中ω0表示在数据采集时,外界干扰数据因素输出的截止频率,c表示为外界干扰因素传播的速度;
[0029]将公式(1)

(4)融合后,则输出以下公式信息:
[0030][0031]在公式(5)中,其中v
p
表示为数据采集时,外界光信息输出的相速度,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0032][0033]把公式(6)代入到公式(5)中,电力移动作业外界数据信息E通过外界信息传递的相速度v
p
表示,则可以为:
[0034][0035]在公式(7)中,其中表示为数据采集时,数据采集端与数据接收端之间的产生的时间推迟势,将两端同时对频率求导,则输出任意时间下的外界干扰数据信息公式,则有:
[0036][0037]公式(8)中,将v
g
(w)表示与外界数据信息干扰参数频率相关的群速度,则把外界干扰数据电磁波群从发生点传播到接收端之间的时间记为到达时间t
g
(ω),通过以下公式表示,则有:
[0038][0039]外界干扰因素发生的绝对时间假设为t
s
,则到达接收端的终端时间记作为T,则有:
[0040][0041]公式(10)中,表示对电力移动作业进行数据采集时,外界干扰因素频段内脉冲信号的平均达到时间,将上述公式联立,则有公式:
[0042][004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层管理中心设置有数据库,所述数据库设置有CAN数据接口,并且所述数据库连接有监控模块。
[004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计算模块与第一计算接口连接,定位模块与第二计算接口连接。
[004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计算模块为基于最优搜索算法的计算模块,所述计算模块包括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输入/输出端子和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并且集成最优搜索算法的程序板。
[004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计算模块包括以下步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业务型电力移动作业终端,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电气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组件(3)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移动作业信息采集、存储、通信或者计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设置有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采集模块、数据接口、计算模块、继电器开关、存储单元、通信电路和定位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为直流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为UPS电源模块;所述采集模块为基于CC2530芯片的信息采集电路;CC2530芯片通过IEEE802.15.4通讯协议实现外界数据通信,并且所述信息采集电路设置2个USART端口、12位数模转换端口和21个数据接线端口GPIO;所述数据接口为基于防电磁干扰的兼容RS232数据接口、RS485数据接口、CAN总线或者无线通信数据的数据接口;所述计算模块为基于DSP处理模块和ARM处理模块的计算电路,其中所述DSP处理模块和ARM处理模块双向连接,所述ARM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传递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传递模块的输出端与计算机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计算机管理模块连接有第一计算接口或者第一计算接口,所述DSP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还连接有A/D转换模块,所述A/D转换模块连接有信号调理模块、第一采集接口、第二采集接口和第N采集接口;其中所述DSP处理模块的DSP核为基于TMS321VC5501的处理芯片,所述ARM处理模块的ARM核为基于S3C

44BOX的处理芯片;所述继电器开关为控制第一采集接口、第二采集接口或者第N采集接口的并联开关电路;所述存储单元为512K Flash或者128K RAM存储器;所述通信电路设置有RS232通信模块、远程通信模块、RS485通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宽带接口或者其他通信模块;其中所述数据接口外部还连接有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通过CAN数据通信与上层管理中心连接,实现电力移动作业终端的远程数据通信;其中所述定位模块为基于故障定位算法公式的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且集成故障定位算法的程序板,所述程序板为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定位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业务型电力移动作业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定位算法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数据采集时间外部环境数据信息,假设外部环境信息通过公式(1)表示,则有E(r,t,ω)=∑A(ω)cos(φ(ω))
ꢀꢀꢀ
(1)公式(1)中A(ω)表示外界环境参数信息影响权重函数,r表示检测点距离外界环境影响地点的距离,t表示数据检测时间,ω表示外界环境数据发出的电子脉冲频率,其中:公式(2)中,ω
α
为数据采集时,外界环境干扰因素中频谱密度的最大值,ω
γ
为外界环境干扰因素中频谱带宽对应的频率;
φ(ω)=ωt

k(ω)r+φ0ꢀꢀꢀ
(3)在公式(3)中,k表示外界环境干扰因素波矢量,通过以下公式表示:k2=(ω2‑
ω
02
)/c2ꢀꢀꢀꢀ
(4)公式(4)中,其中ω0表示在数据采集时,外界干扰数据因素输出的截止频率,c表示为外界干扰因素传播的速度;将公式(1)

(4)融合后,则输出以下公式信息:在公式(5)中,其中v
p
表示为数据采集时,外界光信息输出的相速度,通过以下公式表示:把公式(6)代入到公式(5)中,电力移动作业外界数据信息E通过外界信息传递的相速度v
p
表示,则可以为:在公式(7)中,其中表示为数据采集时,数据采集端与数据接收端之间的产生的时间推迟势,将两端同时对频率求导,则输出任意时间下的外界干扰数据信息公式,则有:公式(8)中,将v
g
(w)表示与外界数据信息干扰参数频率相关的群速度,则把外界干扰数据电磁波群从发生点传播到接收端之间的时间记为到达时间t
g
(ω),通过以下公式表示,则有:外界干扰因素发生的绝对时间假设为t
s
,则到达接收端的终端时间记作为T,则有:公式(10)中,表示对电力移动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羽黄吉涛舒一飞石善堂聂磊臧传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致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