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电动车辆运行状态的电驱动系统EMI试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881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电动车辆运行状态的电驱动系统EMI试验系统,用于电驱动系统的EMI测试,包括暗室、电驱动系统、铜基座、绝缘基座、放置于暗室外的转速扭矩测量装置、测功机、测功机电源、控制器、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频谱仪、光耦隔离装置。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控制电驱动系统和负载测功机,在电驱动系统处于不同工作情况下,测量直流侧、交流侧的差模和共模EMI;测量得到的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数据,可用于提取电池组在不同工作情况下的共模阻抗。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测试和评估电驱动系统处于各种工况下产生的EMI,获得电驱动系统的EMC性能,测试结果准确可信。测试结果准确可信。测试结果准确可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电动车辆运行状态的电驱动系统EMI试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兼容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模拟电动车辆运行状态的电驱动系统EMI试验系统,可用于独立电驱动系统EMI的测试、以及电池组和驱动电机共模阻抗的提取。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因清洁环保、高效节能等突出优点,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电动汽车中采用电驱动系统作为动力系统,使用车载电源为动力,经逆变器进行能量转换从而控制电机的运转。电驱动系统中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以高频开关模式工作,这个过程中功率器件上的瞬态电压和电流变化速率非常高(很大的dv/dt与di/dt),它们通过电路中寄生电感和电容的作用产生了大量的EMI噪声。这些EMI噪声将通过传导和近场耦合的方式作用到汽车电子设备,容易导致电动汽车内部出现多种电磁干扰问题。
[0003]由于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影响车辆安全性能,关乎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其电磁兼容性能至关重要。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从电磁兼容测试方法、电磁兼容标准、干扰建模以及干扰抑制角度,开展了电动汽车电磁兼容问题的研究。
[0004]电驱动系统电磁兼容测试方面:电动汽车中电驱动系统的作用是带动轮胎转动,因而在对其进行电磁兼容性能测试时,必须给电机施加负载,模拟电驱动系统实际的运行状态,才能获得电驱动系统产生的真实电磁干扰。国内外一些专业测试机构能够提供用于测试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带载EMC性能的测试系统,但现有技术方案中,测试系统的EMC测试往往只能在某一持续平稳的工况下进行,所测试得到的电磁干扰数据只能表征电驱动系统在某一平稳运转工况下的电磁干扰发射情况,而对于工况切换下的电磁干扰数据无法获取。
[0005]电驱动系统与测功机往往分开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测试在不同输出转速与不同输出功率下,电驱动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并不能体现出电驱动系统复杂的工作模式以及模式切换时,电驱动系统产生的EMI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电驱动系统复杂的工作模式以及模式切换时,无法检测电驱动系统产生的EMI特性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模拟电动车辆运行状态的电驱动系统EMI试验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模拟电动车辆运行状态的电驱动系统EMI试验系统,用于电驱动系统的EMI测试,包括暗室、电驱动系统、铜基座、绝缘基座、放置于暗室外的转速扭矩测量装置、测功机、测功机电源、控制器、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频谱仪、光耦隔离装置,
[0008]其中电驱动系统为被测系统,置于暗室内,包括高压锂电池组、逆变器、驱动电机以及绝缘联轴器和轴,电驱动系统的所有部件通过铜基座共地,铜基座下面垫有绝缘基座,用于实现电驱动系统与大地的隔离;
[0009]测功机为负载,测功机电源用于给测功机提供电源;
[0010]控制器和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为控制系统;
[0011]测量反馈系统包括线性阻抗稳定网络LISN、共模电压电流测量电路、转速扭矩测量装置、频谱仪;
[0012]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用于设定目标转速和扭矩,并读取通过转速扭矩测量装置反馈的电驱动系统的输出转速和扭矩,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经控制器控制逆变器,同时,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用于控制测功机,实现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测试;
[0013]高压锂电池组与LISN之间,以及LISN与逆变器之间均通过两根高压直流线缆相连,LISN为电压测量传感器,其与频谱仪相连,用于测量高压锂电池组直流端干扰电压,逆变器为DC/AC电源变换器,根据控制器产生的控制信号进行PWM脉冲波调制,进行DC/AC转换;逆变器与驱动电机通过三相线缆相连,共模电压电流测量装置置于逆变器三相交流输出端,并与频谱仪相连,用于测量获取三相线缆上的干扰发射电压或电流;驱动电机与测功机通过绝缘联轴器和轴相连,驱动电机与测功机之间没有电气连接。
[0014]进一步,模拟测试状态分为驱动状态及能量回收状态两种状态,高压锂电池组为双向直流电源系统:在驱动状态下,高压锂电池组提供电能输出;在能量回收状态下,高压锂电池组回收电能充电。
[0015]进一步,设置了光耦隔离装置,控制器通过光耦隔离装置与逆变器相连。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建立规范的模拟电动车辆运行工况的电驱动系统EMI试验系统,阻断了外部控制器、测功机对独立电驱动系统的干扰耦合,测试结果更为准确;
[0018]2、在电驱动系统处于变换工况下,测试电驱动系统产生的EMI,可评价电驱动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EMC性能;
[0019]3、测量电驱动系统直流侧和交流侧的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数据,可用于提取电池组和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共模阻抗,突破了现有基于电池组和电机静止状态进行阻抗建模的技术局限。
附图说明
[0020]图1、本专利技术系统组成框图
[0021]图2、本专利技术试验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3]首先搭建测试系统:
[0024]搭建被测系统及测量系统,被测系统包括高压锂电池组2、逆变器4、驱动电机6以及绝缘联轴器7和轴10,被测系统置于暗室1内,电驱动系统的所有部件通过铜基座8共地,铜基座下面垫有绝缘基座9,用于实现电驱动系统与大地的隔离;通过两根高压直流线缆连接高压锂电池组2与LISN3,通过两根高压直流线缆连接LISN3与逆变器4,连接LISN3和频谱仪14,逆变器4与驱动电机6通过三相线缆相连,共模电压电流测量装置5置于逆变器4三相
交流输出端,并与频谱仪14相连;
[0025]将负载接入被测系统:驱动电机6与测功机12通过绝缘联轴器7和轴10相连,驱动电机6与测功机12之间没有电气连接。
[0026]搭建控制反馈系统,将转速扭矩测量装置11与轴10相连,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17与控制器16相连,控制器16与逆变器4相连;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17与测功机12相连;
[0027]测试系统用于电驱动系统的EMI测试。模拟测试状态分为驱动状态及能量回收状态两种状态。高压锂电池组为双向直流电源系统:在驱动状态下,高压锂电池组向系统提供电能输出;在能量回收状态下,系统向高压锂电池组充电。
[0028]逆变器的控制器置于暗室之外,并且控制器通过光耦隔离装置与逆变器相连。另一方面,驱动电机与测功机使用绝缘联轴器相连,驱动电机与测功机之间没有电气连接,测功机产生的干扰不会影响暗室内的电驱动系统。
[0029]在驱动状态及能量回收状态下,测试人员选择需要模拟的实车驾驶工况,在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中进行预先设定。当测试状态为驱动状态时,此时系统模拟的工况可为加速、爬坡、匀速驾驶等工况,测功机相当于负载,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依据工况输出指令分配驱动电机转速指令及测功机扭矩指令,由高压锂电池组向系统进行功率输出和能量供给,驱动电机按照指令工况动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电动车辆运行状态的电驱动系统EMI试验系统,用于电驱动系统的EMI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暗室(1)、电驱动系统、铜基座(8)、绝缘基座(9)、放置于暗室外的转速扭矩测量装置(11)、测功机(12)、测功机电源(13)、控制器(16)、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17)、频谱仪(14)、光耦隔离装置(15),其中电驱动系统为被测系统,置于暗室(1)内,包括高压锂电池组(2)、逆变器(4)、驱动电机(6)以及绝缘联轴器(7)和轴(10),电驱动系统的所有部件通过铜基座(8)共地,铜基座下面垫有绝缘基座(9),用于实现电驱动系统与大地的隔离;测功机(12)为负载,测功机电源(13)用于给测功机(12)提供电源;控制器(16)和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17)为控制系统;测量反馈系统包括线性阻抗稳定网络LISN(3)、共模电压电流测量电路(5)、转速扭矩测量装置(11)、频谱仪(14);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17)用于设定目标转速和扭矩,并读取通过转速扭矩测量装置(11)反馈的电驱动系统的输出转速和扭矩,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17)经控制器(16)控制逆变器(4),同时,电驱动系统控制计算机(17)用于控制测功机(12),实现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测试;高压锂电池组(2)与LISN(3)之间,以及LISN(3)与逆变器(4)之间均通过两根高压直流线缆相连,LISN(3)为电压测量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瑛李小健杜晓琳聂秀丽赵骥焦美李燕刘威王天楠赵洋张世巍张毅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