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878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事物机制砂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包括研磨柱、移动环、研磨上环、多个第一扭条和若干研磨齿。研磨柱和移动环之间具有出料缝隙,研磨上环直径大于移动环直径。多个第一扭条每个第一扭条上端与研磨上环连接。多个第一扭条转动受阻时收缩,使研磨上环和移动环之间的距离缩短。研磨齿第二研磨面与第一研磨面之间的棱为切割棱。沿研磨上环的转动方向,切割棱处于第二研磨面的上端的前侧,以使第二研磨面倾斜设置,进而使第一扭条收缩时使处于第一扭条的下部的多个研磨齿的第一研磨面在穿过切割棱的竖直平面内的投影面积变大。以使第二研磨面对机制砂的接触面积增至,对机制砂进行敲击粉碎,从而实现高效研磨的效果。研磨的效果。研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事物机制砂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机制砂破碎装置中,通过电机带研磨齿直接对机制砂进行研磨处理。遇到质地较硬或较大的机制砂时,研磨齿不能随改变以适应研磨。当研磨质尺寸较大的机制砂时,机制砂会研磨齿无法完成破碎会造成装置卡死。当研磨质地较硬的机制砂时,会对研磨齿造成损坏。这两种情况都能使装置无法继续正常工作,会造成装置损坏,降低研磨效率,减少使用寿命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机制砂处理器研磨效率低容易卡死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研磨柱,还包括移动环、研磨上环、多个第一扭条和若干研磨齿。移动环可上下滑动且可转动地设置在研磨柱上,研磨柱和移动环之间具有出料缝隙;研磨上环可转动地设置于移动环的上方,且直径大于移动环直径;多个第一扭条每个第一扭条上端与研磨上环连接,下端与移动环连接;多个第一扭条沿研磨上环周向均布,配置成在其下端转动受阻时收缩,使研磨上环和移动环之间的距离缩短;若干研磨齿设置于多个第一扭条上,每个第一扭条上的研磨齿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研磨齿具有第一研磨面和第二研磨面,第二研磨面与第一研磨面相互垂直,之间的棱为切割棱,且切割棱水平设置;第二研磨面上的平行于切割棱的直线中的一个或切割棱穿过研磨柱的轴线;沿研磨上环的转动方向,切割棱处于第二研磨面的上端的前侧,以使第二研磨面倾斜设置,进而使第一扭条收缩时使处于第一扭条的下部的多个研磨齿的第一研磨面在穿过切割棱的竖直平面内的投影面积变大。
[0005]进一步地,每个研磨齿呈三棱柱结构,每个研磨齿的下端面为第一研磨面,每个研磨齿的一个侧面为第二研磨面,每个研磨齿的其余两个侧面位于第二研磨面的后侧。
[0006]进一步地,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还包括多个第二扭条和研磨下环;研磨下环可转动地设置于移动环的下方,且与研磨上环直径相同;每个第二扭条上端连接于移动环,下端连接于研磨环,且第二扭条和第一扭条旋向相反;多个第二扭条沿研磨下环周向均布;在研磨上环和研磨下环的速度大于移动环的转速时,多个第一扭条收缩同时多个第二扭条伸长,以使移动环沿研磨柱向上移动。
[0007]进一步地,第一扭条为弹性结构,从其下端向上沿逆时针方向延伸至其上端。
[0008]进一步地,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还包括研磨内壳;研磨内壳为筒状结构;研磨上环固定于研磨内壳上端开口处,研磨下环固定在研磨内壳下端开口处。
[0009]进一步地,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还包括研磨外壳和多个第一连接杆;研磨外壳为桶装结构,从下往上套装在研磨内壳上,且相对于研磨内壳可转动地设置,研磨外壳底面的
侧壁设有排料口;研磨柱上端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研磨外壳开口处固接;研磨外壳开口处向上延伸出进料口,进料口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
[0010]进一步地,研磨下环下端设有集料板;集料板呈环形结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且上端固装于研磨下环。
[0011]进一步地,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还包括电机;研磨外壳向下延伸出电机壳,电机竖直安装在电机壳内;电机主轴向上延伸出研磨外壳底面;输出轴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杆和集料板的下端固定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在多个第一扭条的下端遇到研磨困难的机制砂时,研磨上环相对于移动环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一扭条收缩,进而带动移动环推升,达到解除卡死或适应调节的效果。研磨齿上的第一研磨面和第二研磨面的设置,构成的切割棱,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切割棱对于一些易于粉碎的机制砂有切割效果。当第一扭条受阻收缩形变时,带动研磨齿位置变化。研磨齿的第一研磨面随着第一扭条的收缩趋于水平,第一研磨面在穿过切割棱的竖直平面内的投影面积变大,使第二研磨和机制砂的直接接触面积增大,对于一些不易粉碎的的机制砂有击碎效果。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的研磨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的研磨过程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的研磨过程时研磨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C处放大图;图9为图7中的D处放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的克服卡死状态时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的克服卡死状态时研磨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的E处放大图;图13为图11中的F处放大图;图中:1、进料口;2、研磨外壳;21、研磨柱;22、研磨内壳;23、集料板;24、主轴;3、排料口;4、电机壳;41、电机;51、研磨上环;52、移动环;53、研磨下环;54、第一扭条;55、研磨齿;56、第二扭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13所示,包括研磨柱21,还包括移动环52、研磨上环51、多个第一扭条54和若干研磨齿55。移动环52可上下滑动且可转动地设置在研磨柱21上,研磨柱21和移动环52之间具有出料缝隙。研磨上环51可转动地设置于移动环52的上方,且直径大于移动环52直径;每个第一扭条54上端与研磨上环51连接,下端与移动环52连接。多个第一扭条54沿研磨上环51周向均布,配置成在其下端转动受阻时收缩,使研磨上环51和移动环52之间的距离缩短,使移动环52向上移动。若干研磨齿55设置于多个第一扭条54上,每个第一扭条54上的研磨齿55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研磨齿55具有第一研磨面和第二研磨面,第二研磨面与第一研磨面相互垂直,之间的棱为切割棱,初始状态切割棱对易破碎的机制砂有切割作用,且切割棱水平设置。第二研磨面上的平行于切割棱的直线中的一个或切割棱穿过研磨柱21的轴线。沿研磨上环51的转动方向,切割棱处于第二研磨面的上端的前侧,以使第二研磨面倾斜设置,进而使第一扭条54收缩时使处于第一扭条54的下部的多个研磨齿55的第一研磨面在穿过切割棱的竖直平面内的投影面积变大,此时第二研磨面对机制砂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增大对难以研磨的机制砂的接触面积,达到敲击研磨的效果。每个研磨齿55呈三棱柱结构,每个研磨齿55的下端面为第一研磨面,每个研磨齿55的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包括研磨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环,可上下滑动且可转动地设置在研磨柱上,研磨柱和移动环之间具有出料缝隙;研磨上环,可转动地设置于移动环的上方,且直径大于移动环直径;多个第一扭条,每个第一扭条上端与研磨上环连接,下端与移动环连接;多个第一扭条沿研磨上环周向均布,配置成在其下端转动受阻时收缩,使研磨上环和移动环之间的距离缩短;若干研磨齿,设置于多个第一扭条上,每个第一扭条上的研磨齿的数量为多个;每个研磨齿具有第一研磨面和第二研磨面,第二研磨面与第一研磨面相互垂直,之间的棱为切割棱,且切割棱水平设置;第二研磨面上的平行于切割棱的直线中的一个或切割棱穿过研磨柱的轴线;沿研磨上环的转动方向,切割棱处于第二研磨面的上端的前侧,以使第二研磨面倾斜设置,进而使第一扭条收缩时使处于第一扭条的下部的多个研磨齿的第一研磨面在穿过切割棱的竖直平面内的投影面积变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研磨齿呈三棱柱结构,每个研磨齿的下端面为第一研磨面,每个研磨齿的一个侧面为第二研磨面,每个研磨齿的其余两个侧面位于第二研磨面的后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砂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扭条和研磨下环;研磨下环可转动地设置于移动环的下方,且与研磨上环直径相同;每个第二扭条上端连接于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华斌王建新吕娜钮文卓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