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嵌合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874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提高了密封性能。具有:端子配件;容纳部件,其容纳端子配件;以及环状的止水部件,其组装于容纳部件的嵌合部的外周面,并且在嵌合完成位置使外周侧密接于对侧嵌合部的内周面,嵌合部具有将针对每个内周边部而设置的外周边部和针对每个内周角部而设置的外周角部在周向上交替地连接多个而成的外周面,该外周边部在嵌合完成位置时与对侧嵌合部的内周面的内周边部隔开第一间隙地对置配置,该外周角部在嵌合完成位置时与对侧嵌合部的内周面的内周角部隔开第二间隙地对置配置,止水部件具有:针对每对外周边部以及内周边部的组合而设置的止水边部;以及针对每对外周角部以及内周角部的组合而设置的止水角部,外周角部形成为使第二间隙的间隔比第一间隙的间隔窄。成为使第二间隙的间隔比第一间隙的间隔窄。成为使第二间隙的间隔比第一间隙的间隔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及嵌合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及嵌合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连接器,已知有通过使壳体的嵌合部与对侧连接器或端子台的嵌合部嵌合连接来使各个端子配件彼此电连接的连接器。在这种连接器中,由于在各个嵌合部之间形成有筒状的间隙,因此为了堵塞该间隙,在该间隙配置有如衬垫等那样环状的止水部件。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了用方型的环状止水部件填埋方筒状间隙的连接器。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190346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

1084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然而,止水部件在形成为多个边部和多个角部交替地连接的方型那样的环状的情况下,无论该角部的形状如何,角部比边部更难以弹性变形,存在各个嵌合部的内周面和外周面的密接性在角部比边部低的可能性。因此,在连接器中,在使用这种环状的止水部件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密封性能,有时需要采取与使用圆环状的止水部件时不同的应对方案。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设置有角部的止水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密封性能的连接器以及嵌合连接器。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具有:端子配件;容纳部件,所述容纳部件容纳所述端子配件,并且设置有使外周面与对侧嵌合部的内周面嵌合连接的嵌合部;以及环状的止水部件,所述止水部件使内周侧与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外周面密接而组装,并且所述止水部件在所述嵌合部和所述对侧嵌合部处于嵌合完成位置时使外周侧与所述对侧嵌合部的所述内周面密接,所述嵌合部具有由外周边部和外周角部在周向上交替地连接多个而成的所述外周面,所述外周边部针对每个所述内周边部而设置并且在所述嵌合完成位置时与所述对侧嵌合部的所述内周面的内周边部隔开第一间隙地对置配置,所述外周角部针对每个所述内周角部而设置并且在所述嵌合完成位置时与所述对侧嵌合部的所述内周面的内周角部隔开第二间隙地对置配置,所述止水部件具有:针对每对所述外周边部及所述内周边部的组合而设置的止水边部,所述止水边部在一对所述外周边部及所述内周边部之间使所述内周侧及所述外周侧与所述外周边部及所述内周边部密接;以及针对每对所述外周角部及所述内周角部的组合而设置的止水角部,所述止水角部在一对所述外周角部及所述内周角部之间使所述内周侧及所述外周侧与所述外周角部及所述内周角部密接,所
述外周角部形成为使所述第二间隙的间隔比所述第一间隙的间隔窄。
[0012]在此,优选的是,多个所述第一间隙形成为全部呈弧状或直线状,或者形成为使弧状和直线状混合存在,多个所述第二间隙形成为全部呈弧状。
[0013]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外周面由4个所述外周边部和4个所述外周角部构成。
[0014]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具有螺纹部件,所述螺纹部件在所述嵌合完成位置时将所述容纳部件的固定部螺纹紧固固定于对侧固定部。
[0015]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嵌合连接器具有: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在已相互嵌合的嵌合完成位置电连接;以及环状的止水部件,所述止水部件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任一者,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端子配件;以及容纳部件,所述容纳部件容纳所述端子配件并且设置有嵌合部,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对侧端子配件,所述对侧端子配件与所述端子配件物理连接且电连接;以及对侧容纳部件,所述对侧容纳部件容纳所述对侧端子配件并且设置有使内周面与所述嵌合部的外周面嵌合连接的对侧嵌合部,所述嵌合部具有由外周边部和外周角部在周向上交替地连接多个而成的所述外周面,所述对侧嵌合部具有由内周边部和内周角部在周向上交替地连接多个而成的所述内周面,所述内周边部针对每个所述外周边部而设置并且在所述对侧嵌合部与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嵌合完成位置时与所述外周边部隔开第一间隙地对置配置,所述内周角部针对每个所述外周角部而设置并且在所述嵌合完成位置时与所述外周角部隔开第二间隙地对置配置,所述止水部件具有:针对每对所述外周边部和所述内周边部的组合而设置的止水边部,所述止水边部在一对所述外周边部和所述内周边部之间使内周侧和外周侧与所述外周边部和所述内周边部密接;以及针对每对所述外周角部和所述内周角部的组合而设置的止水角部,所述止水角部在一对所述外周角部和所述内周角部之间使内周侧和外周侧与所述外周角部和所述内周角部密接,并且,所述止水部件被组装于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外周面或所述对侧嵌合部的所述内周面,所述外周角部和所述内周角部中至少一者形成为使所述第二间隙的间隔比所述第一间隙的间隔窄。
[0016]专利技术效果
[0017]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连接器中,与第一间隙的间隔和第二间隙的间隔均匀的以往的连接器相比,嵌合部形成为具有使外周角部向内周角部侧接近的外周面。另外,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嵌合连接器中,通过将外周角部和内周角部中至少一者形成为使第二间隙的间隔比第一间隙的间隔窄,从而形成由这样的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构成的环状的间隙。因此,在该连接器、嵌合连接器中,被外周角部和内周角部夹持而压扁的止水角部的压扁量大于被外周边部和内周边部夹持而压扁的止水边部的压扁量,因此能够提高止水角部相对于外周角部和内周角部的密接性。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以及嵌合连接器能够提高嵌合部与对侧嵌合部之间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嵌合连接器的嵌合连接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9]图2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实施方式的嵌合连接器的嵌合连接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0]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嵌合连接器的嵌合连接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1]图4是图3的X

X线剖视图。
[0022]图5是图4的A部放大图。
[0023]图6是在连接器插拔方向上观察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的俯视图。
[0024]图7是将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局部地分散的分解立体图。
[0025]图8是在连接器插拔方向上观察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的俯视图。
[0026]图9是示出止水部件的平面图。
[0027]图10是表示环状的间隙的变形方式的说明图。
[0028]图11是表示环状的间隙的变形方式的说明图。
[0029]图12是表示环状的间隙的变形方式的说明图。
[0030]符号说明
[0031]1 嵌合连接器
[0032]1A 第一连接器
[0033]1B 第二连接器
[0034]10 端子配件
[0035]20 容纳部件
[0036]21 嵌合部
[0037]21a 外周面
[0038]21a
1 外周边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端子配件;容纳部件,所述容纳部件容纳所述端子配件,并且设置有使外周面与对侧嵌合部的内周面嵌合连接的嵌合部;以及环状的止水部件,所述止水部件使内周侧与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外周面密接而组装,并且所述止水部件在所述嵌合部和所述对侧嵌合部处于嵌合完成位置时使外周侧与所述对侧嵌合部的所述内周面密接,所述嵌合部具有由外周边部和外周角部在周向上交替地连接多个而成的所述外周面,所述外周边部针对每个所述内周边部而设置并且在所述嵌合完成位置时与所述对侧嵌合部的所述内周面的内周边部隔开第一间隙地对置配置,所述外周角部针对每个所述内周角部而设置并且在所述嵌合完成位置时与所述对侧嵌合部的所述内周面的内周角部隔开第二间隙地对置配置,所述止水部件具有:针对每对所述外周边部及所述内周边部的组合而设置的止水边部,所述止水边部在一对所述外周边部及所述内周边部之间使所述内周侧及所述外周侧与所述外周边部及所述内周边部密接;以及针对每对所述外周角部及所述内周角部的组合而设置的止水角部,所述止水角部在一对所述外周角部及所述内周角部之间使所述内周侧及所述外周侧与所述外周角部及所述内周角部密接,所述外周角部形成为使所述第二间隙的间隔比所述第一间隙的间隔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间隙被形成为全部呈弧状或直线状,或者被形成为使弧状和直线状混合存在,多个所述第二间隙被形成为全部呈弧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外周面由4个所述外周边部和4个所述外周角部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有螺纹部件,所述螺纹部件在所述嵌合完成位置时将所述容纳部件的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野克哉曾根隆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