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垂直的高阻断的III
‑
V族双极晶体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垂直的高阻断的III
‑
V族双极晶体管。
技术介绍
[0002]在功率电子部件中,尤其在必须处理大于400V的电压时,通常使用基于硅或碳化硅的晶闸管或IGBT作为开关。
[0003]另一方面,III
‑
V族半导体——尤其是砷化镓——由于较高的电荷载流子迁移率通常用于20V以下的低阻断电压、5GHz以上范围的高频技术。
[0004]例如由T.Landon等人的《Generation 2High Voltage 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 Technology for High Efficiency Base Station Power Amplifiers》,2010IEEE,MTT
‑
S,国际微波研讨会,CD
‑
ROM ISBN:978
‑1‑
4244
‑
7732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的高阻断的III
‑
V族双极晶体管(10),所述III
‑
V族双极晶体管(10)具有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K),其中,所述发射极(E)具有高掺杂的发射极半导体接通区域(20),所述发射极半导体接通区域具有第一导电类型且具有大于1
·
10
18
cm
‑3的掺杂剂浓度和第一晶格常数,所述基极(B)具有低掺杂的基极半导体区域(16),所述基极半导体区域具有第二导电类型和所述第一晶格常数,所述集电极(K)具有层状的低掺杂的集电极半导体区域(12),所述集电极半导体区域具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且具有大于10μm的层厚和所述第一晶格常数,所述集电极(K)具有层状的高掺杂的集电极半导体接通区域(14),所述集电极半导体接通区域具有第一导电类型且具有大于1
·
10
18
cm
‑3的掺杂剂浓度,其中,所述半导体区域(12,16)和所述半导体接通区域(14,20)按所提及的顺序布置,区域构造的第一金属连接接通层(K
E
)与所述发射极材料锁合地连接,区域构造的第二金属连接接通层(K
B
)与所述基极(B)材料锁合地连接,至少区域构造的第三金属连接接通层(K
K
)布置在所述集电极(K)下方,所述发射极半导体接通区域(20)、所述基极半导体区域(16)和所述集电极半导体区域(12)分别包括III
‑
V族材料或由III
‑
V族材料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的III
‑
V族双极晶体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极(E)具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高掺杂的发射极中间层(24),其中,所述发射极中间层(24)布置在所述发射极半导体接通区域(20)和所述基极半导体区域(16)之间,且所述发射极中间层具有大于1
·
10
18
cm
‑3的掺杂剂浓度和第一带隙能量,所述基极半导体区域(16)具有第二带隙能量,且所述第一带隙能量大于所述第二带隙能量。3.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垂直的III
‑
V族双极晶体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极(K)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集电极中间层(26),其中,所述集电极中间层(26)布置在所述基极半导体区域(16)和所述集电极半导体区域(12)之间,且所述集电极中间层具有小于5
·
10
17
cm
‑3的掺杂剂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
申请(专利权)人:阿聚尔斯佩西太阳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