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部装置、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867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极部装置、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方法以及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装置。电极部装置是一种用于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的电极部装置,该包覆金属材料是在金属基材上设置表面处理膜而形成的,该电极部装置包括:容器主体,其呈筒状且放置在所述表面处理膜上,并在内部保持与该表面处理膜相接触的含水材料;盖部,其封住所述容器主体的上侧开口部;通孔,其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上侧侧壁上;以及电极,其与收纳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的所述含水材料相接触。器主体的内部的所述含水材料相接触。器主体的内部的所述含水材料相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部装置、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方法及其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包覆金属材料(coated metal material)的耐腐蚀性试验的电极部装置、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方法以及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到目前为止,作为评价涂膜性能的方法,进行了复合循环试验、盐水喷雾试验等加速腐蚀试验。
[0003]但是,在上述加速腐蚀试验中,为了进行评价需要花费数月时间,因此例如难以简便地评价涂装钢板的构成材料、烘烤条件不同的涂膜的膜质量,难以迅速地实现涂装条件的最优化等。因此,在材料开发、涂装工厂的工序管理、车辆防锈所涉及的品质管理的领域中,期望确立一种迅速且简便地评价涂装钢板的耐腐蚀性的定量评价方法。
[0004]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评价形成在金属部件表面的皮膜的耐腐蚀性的方法:将金属部件和对电极部件浸渍在水或电解质溶液中,将测定电源的负极端子侧与金属部件电连接,将测定电源的正极端子侧与对电极部件电连接,基于从对电极部件通过皮膜向金属部件流动的氧极限扩散电流来评价该皮膜的防腐蚀性能。
[0005]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评价方法:经由电解质材料将电极布置在涂装金属材料的涂膜表面侧,在涂装金属材料的基材与涂膜表面之间施加电压,并基于涂膜绝缘击穿时的电压值来评价涂装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
[0006]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评价方法:经由电解质材料将电极布置在涂装金属材料的涂膜表面侧,使电解质材料往涂装金属材料的涂膜渗透,在涂装金属材料的基材与涂膜表面之间施加电压,并基于与随着施加该电压而流动的电流相关的值来评价涂装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
[0007]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如下涂装金属的耐腐蚀性评价方法:通过溶液在对电极对涂装金属连续或间歇地施加直流电压或直流电流,根据涂装金属的阳极化所引起的从涂装金属的涂膜欠缺部剥离的涂膜剥离宽度来判断涂装金属的优劣。
[0008]另外,本申请专利技术者们也注意到了包覆金属材料的腐蚀大多是因为金属基材的表面处理膜的伤痕才进行的,并且已经对模拟这种腐蚀的电化学耐腐蚀性试验方法提交了专利申请(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534500号等)。
[0009]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271501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6-50915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6-50916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4: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昭59-48649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5: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9-0321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4]-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5]专利文献1~5中记载的耐腐蚀性试验方法以及装置均采用电化学方法,在使电解质溶液等与表面处理膜相接触的状态下进行试验。在该情况下,如果在试验中电解质溶液等挥发,电解质溶液的量减少,则试验的可靠性就有可能降低。在试验中由于化学反应而产生气体的情况下,如果将收纳有电解质溶液等的容器完全密封起来,则容器的内压上升,就有可能导致电解质溶液从容器与表面处理膜之间泄漏或导致容器破损等问题出现。
[0016]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和安全性优异的用于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的电极部装置、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方法以及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装置。
[0017]-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此处公开了一种电极部装置,其用于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所述包覆金属材料是通过在金属基材上设置表面处理膜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该电极部装置包括:容器主体,其呈筒状且放置在所述表面处理膜上,并在内部保持与该表面处理膜相接触的含水材料;盖部,其封住所述容器主体的上侧开口部;通孔,其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上侧侧壁上;以及电极,其与收纳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的所述含水材料相接触。
[0019]在使含水材料与表面处理膜相接触的状态下,有时通过电化学方法进行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在这种耐腐蚀性试验中,如果在试验中含水材料的成分挥发,则试验的可靠性就有可能降低。根据本构成方式,由于利用盖部封住筒状容器主体的上侧开口部,因此即使含水材料的挥发成分在容器主体内向上方移动,也能够抑制挥发成分向容器主体的外部释放。这样一来,能够抑制在试验中含水材料减少。在使含水材料和包覆金属材料的温度上升而进行试验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保温效率。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试验中,有时会由于化学反应而产生气体。在该情况下,如果将容器主体完全密封起来,则容器主体的内压上升,就有可能导致含水材料从容器主体与表面处理膜之间泄漏或容器破损等。在本构成方式中,由于在容器主体的上侧侧壁上设置有贯穿该侧壁的孔部,因此即使在试验中产生气体,也能够从通孔将气体排出,从而能够抑制容器主体的内压上升。进而,由于上述通孔设置在容器主体的上侧侧壁(上述容器主体的比上述含水材料的上表面更靠上侧的侧壁)上,因此与例如在下侧侧壁(上述容器主体的比上述含水材料的上表面更靠下侧的侧壁)以及盖部等设置通孔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含水材料渗漏、含水材料的挥发成分释放等。
[0021]优选的是,所述通孔用于引出所述电极或与所述电极相连的布线、用于注入所述含水材料、以及/或者用于释放所述容器主体的内压。
[0022]由于在容器主体上设置有盖部,因此需要孔,所述孔用于引出电极或布线、用于注入含水材料、以及/或者用于释放容器主体的内压。在本构成方式中,能够将上述通孔用于引出电极或布线、用于注入含水材料、以及/或者用于释放容器主体的内压。
[0023]优选的是,电极部装置包括:孔,其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下侧侧壁上并贯穿到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以及温度检测单元,其插入所述孔中并检测所述含水材料的温度。
[0024]在上述耐腐蚀性试验中,含水材料的温度、特别是表面处理膜附近的含水材料的温度尤为重要。根据本构成方式,通过将温度检测单元插入以贯穿到容器主体的内部的方式设置在容器主体的下侧侧壁(上述容器主体的比上述含水材料的上表面更靠下侧的侧
壁)上的孔中,从而能够检测容器主体内部的含水材料的温度,因此能够适当地管理含水材料的温度。
[0025]优选的是,所述金属基材由钢材制成,所述电极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底面侧的环状磁铁。
[0026]在金属基材由钢材制成的情况下,通过在容器主体的底面侧布置磁铁,从而能够确保电极部装置与包覆金属材料之间充分的紧贴性。这样一来,能够抑制含水材料从电极部装置与包覆金属材料之间的间隙漏出。
[0027]优选的是,电极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底面侧并放置在所述表面处理膜上的由硅酮树脂制成的筒状底部。
[0028]根据本技术,通过在与表面处理膜相接触的容器主体的底面侧设置由硅酮树脂制成的底部,从而能够填埋容器主体与表面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部装置,其用于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所述包覆金属材料是通过在金属基材上设置表面处理膜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该电极部装置包括:容器主体,其呈筒状且放置在所述表面处理膜上,并在内部保持与该表面处理膜相接触的含水材料;盖部,其封住所述容器主体的上侧开口部;通孔,其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上侧侧壁上;以及电极,其与收纳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的所述含水材料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用于引出所述电极或与所述电极相连的布线、用于注入所述含水材料、以及/或者用于释放所述容器主体的内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装置包括:孔,其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下侧侧壁上并贯穿到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以及温度检测单元,其插入所述孔中并检测所述含水材料的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材由钢材制成,所述电极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底面侧的环状磁铁。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底面侧并放置在所述表面处理膜上的由硅酮树脂制成的筒状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由从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以及芳香族聚醚醚酮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树脂材料制成。7.一种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装置,所述包覆金属材料是通过在金属基材上设置表面处理膜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该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装置包括:一个或两个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极部装置;外部电路,其将所述电极与所述金属基材之间电连接起来,或者将两个所述电极之间电连接起来;以及通电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外部电路上,并将所述电极和所述金属基材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或者将两个所述电极中的一者和另一者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通电,由此来使所述包覆金属材料的腐蚀进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金属材料形成有贯穿所述表面处理膜而到达所述金属基材的伤痕,所述容器主体布置成保证所述含水材料与所述伤痕相接触,所述包覆金属材料的腐蚀的进行表现为在所述伤痕的周围产生的所述表面处理膜的膨胀,所述包覆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试验装置还包括:
第一测量装置,其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田照朗佐佐木将展重永勉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