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带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865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高压带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其包括:出料机构、第一压滤带以及和第一压滤带部分叠合的第二压滤带,所述出料机构位于第一压滤带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对第一压滤带和第二压滤带的松紧度进行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处于停工状态下时,第一压滤带处于停滞状态,转辊也会处于静止状态,从而使得转辊内部的连接座处于静止状态,不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对拉线进行拉动,使得拉线处于松弛状态,松弛后的拉线不会对压线轴进行上举,从而在转轴的作用下,摇臂一端的压带辊不会对第一压滤带进行压迫力度,使得第一压滤带处于松弛状态,避免第一压滤带一直处于拉紧状态下放置,可以很好的对第一压滤带进行保护。进行保护。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带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脱水系统相关
,具体涉及高压带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污泥的进一步脱水则称污泥干化,干化污泥的含水率低于百分之十。脱水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化法、机械脱水法和造粒法。自然干化法和机械脱水法适用于污水污泥。造粒法适用于混凝沉淀的污泥,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具有较高的含水量,由于水分与污泥颗粒结合的特性,采用机械方法脱除具有一定的限制,污泥中的有机质含量、灰分比例特别是絮凝剂的添加量对于最终含固率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采用机械脱水可以获得20%-30%的含固率,所形成的污泥也被称为泥饼。
[0003]现有的高压带式污泥脱水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高压带式污泥脱水技术在实际的污泥脱水工作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目前,高压带式污泥脱水设备在停止工作时,设备上的压滤带仍然处于拉紧状态,压滤带长时间处于拉紧状态时,会对压滤带造成损坏,大大降低压滤带的使用寿命,并且,现有的高压带式污泥脱水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压滤带的松紧度进行自动调节,实用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压带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高压带式污泥脱水设备在停止工作时,设备上的压滤带仍然处于拉紧状态,压滤带长时间处于拉紧状态时,会对压滤带造成损坏,并且,现有的高压带式污泥脱水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压滤带的松紧度进行自动调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压带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其包括:出料机构、第一压滤带以及和第一压滤带部分叠合的第二压滤带,所述出料机构位于第一压滤带的上方,所述出料机构的内部装有经处理后的污泥,所述第一压滤带和第二压滤带均通过若干个传动辊支撑,所述第一压滤带和第二压滤带叠合位置处设有若干个对第一压滤带和第二压滤带之间污泥进行挤压的压辊,所述第一压滤带的内侧设有对第一压滤带松紧度进行调整的第一调节装置,所述第二压滤带的内侧设有对第二压滤带松紧度进行调节的第二调节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的组成结构相同大小相同,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线栓和传动机构,所述线栓和传动机构之间位置设有摇臂和固定轴,所述摇臂的中间位置设有转轴,所述摇臂的一端设有压带辊,所述摇臂的另外一端设有压线轴,所述线栓和传动机构之间连接有拉线。
[0007]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辊和固定杆,所述转辊转动套设于固定杆的外壁,所述转辊的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位于转辊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壁固定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内部滚动套设有滚珠。
[0008]优选的,所述拉线的一端固定于连接座,另外一端连接于线栓,所述拉线套设于压
线轴下侧外壁和固定轴上侧外壁。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座通过滚珠与转辊内壁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压辊的上端面和最右侧的传动辊的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线。
[0011]优选的,所述摇臂在拉线和压线轴的作用下能够以转轴为基点进行摆动。
[0012]与现有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高压带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一、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压滤带的内侧设置第一调节装置,在第二压滤带的内侧设置第二调节装置,在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对第一压滤带和第二压滤带的松紧度进行自动调整;
[0014]二、本专利技术在处于停工状态下时,第一压滤带处于停滞状态,相应的,转辊会处于静止状态,从而使得转辊内部的连接座处于静止状态,不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对拉线进行拉动,使得拉线处于松弛状态,松弛后的拉线不会对压线轴进行上举,压线轴会稍微向下倾斜,从而在转轴的作用下,摇臂一端的压带辊不会对第一压滤带进行压迫力度,使得第一压滤带处于松弛状态,避免第一压滤带一直处于拉紧状态下放置,可以很好的对第一压滤带进行保护,提高第一压滤带的使用寿命;
[0015]三、本专利技术上的压辊上端面和最右侧的传动辊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这样使得位于压辊和最右侧传动辊上端的第一压滤带处于水平状态,从而使得该处第一压滤带上端放置的污泥能够进行平稳的进行重力脱水工作。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高压带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第一调节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传动机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传动机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第一调节装置;11、线栓;12、压线轴;13、传动机构;131、固定块;132、连接杆;133、转辊;134、固定杆;135、连接座;136、滚珠;14、压带辊;15、摇臂;16、转轴;17、固定轴;18、拉线;2、传动辊;3、第一压滤带;4、污泥;5、出料机构;6、第二调节装置;7、第二压滤带;8、泥饼;9、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高压带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其包括:出料机构5、第一压滤带3以及和第一压滤带3部分叠合的第二压滤带7,出料机构5位于第一压滤带3的上方,出料机构5的内部装有经处理后的污泥4,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滤带7均通过
若干个传动辊2进行支撑,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滤带7的叠合位置处设有若干个对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滤带7之间污泥4进行挤压的压辊9,且最右侧压辊9处的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滤带7之间产生由污泥4脱水后形成的泥饼8,在压辊9的作用下,能够将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滤带7进行挤压贴合,从而可以对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滤带7之间的污泥4进行挤压脱水工艺,使得污泥4脱水后呈块状的泥饼8掉落,第一压滤带3的内侧设有对第一压滤带3松紧度进行调整的第一调节装置1,第二压滤带7的内侧设有对第二压滤带7松紧度进行调节的第二调节装置6,在第一调节装置1和第二调节装置6的作用下,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对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滤带7的松紧度进行自动调节。
[0024]第一调节装置1和第二调节装置6的组成结构相同大小相同,第一调节装置1包括线栓11和传动机构13,线栓11和传动机构13之间位置设有摇臂15和固定轴17,摇臂15的中间位置设有转轴16,摇臂15的一端设有压带辊14,摇臂15的另外一端设有压线轴12,线栓11和传动机构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压带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出料机构(5)、第一压滤带(3)以及和第一压滤带(3)部分叠合的第二压滤带(7),所述出料机构(5)位于第一压滤带(3)的上方,所述出料机构(5)的内部装有经处理后的污泥(4),所述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滤带(7)均通过若干个传动辊(2)支撑,所述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滤带(7)叠合位置处设有若干个对第一压滤带(3)和第二压滤带(7)之间污泥(4)进行挤压的压辊(9),所述第一压滤带(3)的内侧设有对第一压滤带(3)松紧度进行调整的第一调节装置(1),所述第二压滤带(7)的内侧设有对第二压滤带(7)松紧度进行调节的第二调节装置(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带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1)和第二调节装置(6)的组成结构相同大小相同,所述第一调节装置(1)包括线栓(11)和传动机构(13),所述线栓(11)和传动机构(13)之间位置设有摇臂(15)和固定轴(17),所述摇臂(15)的中间位置设有转轴(16),所述摇臂(15)的一端设有压带辊(14),所述摇臂(15)的另外一端设有压线轴(12),所述线栓(11)和传动机构(13)之间连接有拉线(18)。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廷雪李永照吴琳王首俣文永书刘春泽唐裕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