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7844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波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功率合成装置,包括合成部、输出部和至少2个输入部,所述合成部包括合成部本体、带线和第一腔盖,所述带线包括合成端和自合成端向外呈辐射状设置的至少2个输入端,所述输出部包括第二内导体、第二外导体和第二腔盖,所述第一内导体穿过第一通孔后与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内导体的一端与合成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第二空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外导体、合成部本体、第一腔盖、第二外导体和第二腔盖依次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腔盖可拆卸的连接在合成部本体上,提供了一种将传输模式转换结构和功率合成结构合二为一的、结构紧凑的、散热性能和隔离度较高的、输出方向可调的功率合成装置。向可调的功率合成装置。向可调的功率合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率合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微波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功率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微波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应用领域包括移动通信、雷达、卫星通信以及电子对抗等,同时微波技术在工业领域也有很大发展空间,如微波干燥、污水处理等技术应用,应用前景广阔。
[0003]功率合成装置(如功率合成器),是一种将两路或两路以上微波输入信号能量合成为一路输出信号能量的器件,也可反过来用,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配成多路信号能量输出,此时即为功率分配装置(如功率分配器)。
[0004]现有技术的功率合成装置,其尺寸较大,散热性能不高,隔离度较低,输出方向固定不可调,且其传输模式转换结构(如同轴转波导)和功率合成结构较复杂,上述不足严重制约了功率合成装置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传输模式转换结构和功率合成结构合二为一的、结构紧凑的、散热性能和隔离度较高的、输出方向可调的功率合成装置。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合成装置,包括合成部(2)、输出部(3)和至少2个输入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部(1)包括第一内导体(11)和第一外导体(12),所述第一内导体(11)与第一外导体(12)之间绝缘;所述合成部(2)包括合成部本体(21)、带线(22)和第一腔盖(23),所述合成部本体(21)上设置有第一空腔(212)和至少2个第一通孔(211),所述带线(22)包括合成端(221)和自合成端(221)向外呈辐射状设置的至少2个输入端(222),所述带线(22)设置在第一空腔(212)中,所述第一通孔(211)与第一空腔(212)连通,所述第一腔盖(2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31);所述输出部(3)包括第二内导体(31)、第二外导体(32)和第二腔盖(33),所述第二外导体(32)上设置有第二空腔(321),所述第二腔盖(33)上设置有第三通孔(331),所述第一空腔(212)、第二通孔(231)、第二空腔(321)和第三通孔(331)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内导体(11)穿过第一通孔(211)后与输入端(22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内导体(31)的一端与合成端(221)电性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231)、第二空腔(321)和第三通孔(331),所述第一内导体(11)与第一通孔(211)之间绝缘,所述带线(22)与合成部本体(21)之间绝缘,所述第二内导体(31)与第二通孔(231)、第二空腔(321)和第三通孔(331)之间绝缘;所述第一外导体(12)、合成部本体(21)、第一腔盖(23)、第二外导体(32)和第二腔盖(33)依次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腔盖(23)可拆卸的连接在合成部本体(2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率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212)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一通孔(211)的轴线在第一空腔(212)上的投影分布在同一圆A的圆周上,所述圆A的圆心落在第一空腔(212)的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功率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端(221)的中心落在第一空腔(212)的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功率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导体(31)呈圆柱体状,所述第二内导体(31)的轴线与第一空腔(212)的轴线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功率合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端(221)上设置有圆柱体凹陷部(2211),所述圆柱体凹陷部(2211)的轴线与第一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运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沃特塞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