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821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手表,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包括智能手表本体,所述智能手表本体包括安装防护壳,所述安装防护壳的内部卡接设置有智能手表表盘,所述智能手表表盘的一侧设置有人脸识别摄像头,所述安装防护壳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侧边散热槽,所述侧边散热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侧边散热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人脸识别摄像头的设置,可在使用时,对使用者的人脸进行扫描识别,从而防止使用者之外的人对智能手表表盘进行操控,通过侧边散热槽与侧边散热片的设置,可在智能手表表盘长时间使用时,将智能手表表盘的热量继续散发,从而保证智能手表表盘的使用时长,从而增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增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增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手表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手表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手表。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
[0003]现有技术中,智能手表在使用时,多为直接将智能手表的屏幕点亮,进行直接使用,从而使得智能手表使用时有他人在旁边时,外人容易对其智能手表进行操作,使得智能手表内的设置容易被外人改变,从而使得智能手表的安全系数降低,从而不利于智能手表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智能手表在使用时,多为直接将智能手表的屏幕点亮,进行直接使用,从而使得智能手表使用时有他人在旁边时,外人容易对其智能手表进行操作,使得智能手表内的设置容易被外人改变,从而使得智能手表的安全系数降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手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手表,包括智能手表本体,所述智能手表本体包括安装防护壳,所述安装防护壳的内部卡接设置有智能手表表盘,所述智能手表表盘的一侧设置有人脸识别摄像头,所述安装防护壳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侧边散热槽,所述侧边散热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侧边散热片,所述安装防护壳的左右两侧的中部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二号手表表带与一号手表表带,所述一号手表表带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表带限位环,所述一号手表表带与二号手表表带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限位卡接孔,所述限位卡接孔开设在二号手表表带的中部,所述限位卡接孔的上端开设有上限位孔。
[0007]优选的,所述一号手表表带的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卡杆,所述限位卡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端部卡块。
[0008]优选的,所述一号手表表带与二号手表表带的侧面贯穿开设有侧边散热通孔。
[0009]优选的,所述一号手表表带与二号手表表带的下端中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侧边开设槽。
[0010]优选的,所述安装防护壳的下端中部开设有下限位槽,所述智能手表表盘的下端设置有充电触点。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通过人脸识别摄像头的设置,可在使用时,对使用者的人脸进行扫描识别,从而防止使用者之外的人对智能手表表盘进行操控,通过侧边散热槽与侧边散
热片的设置,可在智能手表表盘长时间使用时,将智能手表表盘的热量继续散发,从而保证智能手表表盘的使用时长,从而增加本技术的使用寿命,通过下限位槽与充电触点的设置,用于在智能手表表盘电量不足进行充电时,可无需将智能手表表盘取出,通过下限位槽即可对智能手表表盘进行充电,且通过下限位槽,可将充电器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智能手表表盘在充电时更加稳定,以降低充电触点的磨损程度,以增加本技术的实用性。
[0013]2、本技术中,通过侧边散热通孔与侧边开设槽的设置,可使得二号手表表带与一号手表表带之间的下端,在与使用者的皮肤之间接触时,可通过侧边开设槽配合侧边散热通孔,使得皮肤可与空气接触,从而使得使用者的皮肤表面上的热量容易散发,从而防止在将一号手表表带与二号手表表带长时间佩戴时,可防止皮肤表面出汗,以增加佩戴时的舒适性,通过限位卡接孔与上限位孔的开设,配合限位卡杆与端部卡块,增加限位卡杆、端部卡块与限位卡接孔、上限位孔之间的卡接紧密程度,从而使得一号手表表带与二号手表表带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从而防止一号手表表带与二号手表表带之间脱离。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手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手表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手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例说明:
[0018]1、智能手表本体;11、安装防护壳;12、智能手表表盘;13、人脸识别摄像头;14、一号手表表带;15、橡胶表带限位环;16、二号手表表带;17、侧边散热槽;18、侧边散热片;19、下限位槽;110、充电触点;
[0019]2、散热结构;21、限位卡接孔;22、上限位孔;23、侧边散热通孔;24、限位卡杆;25、端部卡块;26、侧边开设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手表,包括智能手表本体1,智能手表本体1包括安装防护壳11,安装防护壳11的内部卡接设置有智能手表表盘12,智能手表表盘12的一侧设置有人脸识别摄像头13,安装防护壳1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侧边散热槽17,侧边散热槽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侧边散热片18,安装防护壳11的左右两侧的中部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二号手表表带16与一号手表表带14,一号手表表带14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表带限位环15,一号手表表带14与二号手表表带16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结构2,安装防护壳11的下端中部开设有下限位槽19,智能手表表盘12的下端设置有充电触点110。
[0023]下面具体说一下其智能手表本体1的具体设置和作用,通过人脸识别摄像头13的设置,可在使用时,对使用者的人脸进行扫描识别,从而防止使用者之外的人对智能手表表盘12进行操控,通过侧边散热槽17与侧边散热片18的设置,可在智能手表表盘12长时间使用时,将智能手表表盘12的热量继续散发,从而保证智能手表表盘12的使用时长,从而增加本技术的使用寿命,通过下限位槽19与充电触点110的设置,用于在智能手表表盘12电量不足进行充电时,可无需将智能手表表盘12取出,通过下限位槽19即可对智能手表表盘12进行充电,且通过下限位槽19,可将充电器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智能手表表盘12在充电时更加稳定,以降低充电触点110的磨损程度。
[0024]如图1

3所示,散热结构2包括限位卡接孔21,限位卡接孔21开设在二号手表表带16的中部,限位卡接孔21的上端开设有上限位孔22,一号手表表带14的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卡杆24,限位卡杆2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端部卡块25,一号手表表带14与二号手表表带16的侧面贯穿开设有侧边散热通孔23,一号手表表带14与二号手表表带16的下端中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侧边开设槽26。
[0025]其整个散热结构2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手表,包括智能手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表本体(1)包括安装防护壳(11),所述安装防护壳(11)的内部卡接设置有智能手表表盘(12),所述智能手表表盘(12)的一侧设置有人脸识别摄像头(13),所述安装防护壳(1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侧边散热槽(17),所述侧边散热槽(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侧边散热片(18),所述安装防护壳(11)的左右两侧的中部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二号手表表带(16)与一号手表表带(14),所述一号手表表带(14)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表带限位环(15),所述一号手表表带(14)与二号手表表带(16)的内部均设置有散热结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2)包括限位卡接孔(21),所述限位卡接孔(21)开设在二号手表表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成韦浩潮许伟坡段春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科盈数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