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806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壳,机壳设置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新风管;室内换热器;送风风机组件;新风组件;第一出风组件和第二出风组件,第一出风组件和第二出风组件分别位于第二出风口的两侧,第一出风组件和第二出风组件的第三出风口可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以在第一出风口的前侧与第二出风口的换热风混风。由此,通过将第一出风组件和第二出风组件与新风组件相连通,并且分别位于第二出风口的两侧,这样可以使新风从第一出风组件和第二出风组件流出后,分别从第二出风口的两侧向第二出风口出风,在第一出风口的前侧与第二出风口的换热风混后吹向室内,这样可以使新风与换热风的混合更加均匀。匀。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室内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调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用户对于空调器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相关技术中,新风模块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的一端,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通常新风出风口位于机器顶部,出风方向不能变动,新风出风后只有少部分新风经空调器室内机换热后吹出,这样不仅会导致新风流通速度较慢,而且新风无法与换热风均匀充分地混合,会降低新风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可以使新风与换热风的混合更加均匀充分。
[0005]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新风管;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送风风机组件,所述送风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所述送风风机组件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与所述新风管相连通;第一出风组件和第二出风组件,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均与所述新风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组件均设置有第三出风口,且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组件的所述第三出风口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以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换热风混风。
[0006]由此,通过将第一出风组件和第二出风组件与新风组件相连通,并且分别位于第二出风口的两侧,这样可以使新风从第一出风组件和第二出风组件流出后,分别从第二出风口的两侧向第二出风口出风,在第一出风口的前侧与第二出风口的换热风混后吹向室内,这样可以使新风与换热风的混合更加均匀。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新风组件设置于所述送风风机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组件中的一个与所述新风组件同侧设置且另一个与所述新风组件之间连接有第一风道件。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组件均包括: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二风道件设置有所述第三出风口,两个所述第二风道件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新风组件上且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件的端部。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组件均还包括:出风调节件,所述出风调节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口,以调节所述第三出风口处
的出风方向。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风调节件呈柱状,所述出风调节件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第二风道件相连通。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组件均还包括: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出风调节件的一端传动连接。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新风组件包括:新风风机和第三风道件,所述新风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三风道件,所述第三风道件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侧。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新风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第三风道件包括:蜗壳和新风壳,所述新风壳和所述蜗壳相对设置,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蜗壳且所述新风壳与所述新风管相连通。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蜗壳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的所述第二风道件构造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送风风机组件包括:送风风机和第四风道件,所述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第四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设置于所述第四风道件上。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风道件包括:风道主体和隔板,所述风道主体设置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风道主体且朝向前侧延伸,所述风道主体、所述隔板和所述机壳限定出所述第四风道件的安装空间,所述第四风道件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剖视图;
[0023]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图;
[0024]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新风组件的示意图;
[0025]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出风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空调器室内机1;
[0028]机壳10;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室内换热器20;
[0029]送风风机组件30;第二出风口31;送风风机32;第四风道件33;风道主体34;隔板35;安装空间36;
[0030]新风组件40;新风风机41;第三风道件42;蜗壳43;新风壳44;
[0031]第一出风组件50;第二出风组件51;第三出风口511;第一风道件52;出风调节件53;通风孔54;驱动件55;传动件56;第二风道件57;导风板60。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3]下面参考图1

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
[0034]如图1

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可以主要包括:机壳10、新风管、室内换热器20、送风风机组件30、新风组件40、第一出风组件50和第二出风组件51。机壳10可以起到遮挡和保护的作用,既可以使空调器室内机1的外观结构更加整洁,也可以避免机壳10内的器件与外物触碰而受到损坏。新风管可以与室外连通,从而可以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到空调器室内机1内。室内换热器20可以起到换热的作用,从而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的制冷和制热的效果。送风风机组件30可以将室内的风吸入到空调器室内机1内,也可以起到送风的效果,可以更加快速地将风排出空调器室内机1。新风组件40主要是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到空调器室内机1内。而第一出风组件50和第二出风组件51则可以对室外的新风进行调节,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室外的新风的出风量,以及室外的新风的出风速度和出风角度。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机壳10设置有进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新风管;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送风风机组件,所述送风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所述送风风机组件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与所述新风管相连通;第一出风组件和第二出风组件,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均与所述新风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组件均设置有第三出风口,且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组件的所述第三出风口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以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前侧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换热风混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组件设置于所述送风风机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组件中的一个与所述新风组件同侧设置且另一个与所述新风组件之间连接有第一风道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组件均包括: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二风道件设置有所述第三出风口,两个所述第二风道件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新风组件上且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件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组件和所述第二出风组件均还包括:出风调节件,所述出风调节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口,以调节所述第三出风口处的出风方向。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康孙祥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