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晋城大医院专利>正文

一种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925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包括正压接头、延长管、单手夹以及针头,延长管的一端设有针头、另一端设有正压接头,单手夹设在所述延长管上;所述针头包括导管、持针手柄,针芯以及与皮肤相贴面为平面的针柄;所述针柄纵截面的宽度沿针柄厚度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针柄为中空结构、内设有隔离塞,针柄头端与所述导管固定连接;所述针芯固定在持针手柄的头端、且两者位于中空的针柄内,针芯穿过所述隔离塞并位于所述导管内;所述导管位于针柄厚度方向的中心偏下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能有效解决现有圆锥状针柄外壳留置时与贴膜之间会形成夹角和空隙,易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和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问题。性损伤的问题。性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


[0001]本技术涉及静脉留置针
,具体涉及一种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各医院临床上使用的静脉留置针是一种输液工具,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或套管,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以及透明塑料制作的类圆锥状针柄。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正确进入血管后,回撤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但是,类圆锥状的透明塑料针柄外壳在使用专用留置针贴膜固定时会与皮肤表面形成夹角与空隙,给完整的无缝隙的无张力的贴合皮肤的贴膜固定理念形成冲突,并且所形成的夹角与缝隙不仅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而且容易积聚汗液及分泌物,导致贴膜潮湿及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形成,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液体外渗及局部皮肤的坏死,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更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额外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能有效解决现有圆锥状针柄外壳留置时与贴膜之间会形成夹角和缝隙,易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和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包括正压接头、延长管、单手夹以及针头,延长管的一端设有针头、另一端设有正压接头,单手夹设在所述延长管上;所述针头包括导管、持针手柄,针芯以及与皮肤相贴面为平面的针柄;所述针柄纵截面的宽度沿针柄厚度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针柄为中空结构、内设有隔离塞,针柄头端与所述导管固定连接;所述针芯固定在持针手柄的头端、且两者位于中空的针柄内,针芯穿过所述隔离塞并位于所述导管内;所述导管位于针柄厚度方向的中心偏下位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位于距针柄底面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处。
[0007]对于持针手柄的设计有以下两种方案:
[0008]其一为:所述持针手柄包括持针翼和固定钮,所述固定钮设在针柄的末端、且固定钮与针芯固定连接,所述持针翼设有一个,所述持针翼在针柄上沿针柄轴向滑180
°
水平左右转动设置,持针翼通过固定钮活动连接。
[0009]其二为:所述持针翼设有两个、且对称设在针柄的两侧,所述持针翼在针柄上沿针柄轴向滑动设置,两持针翼之间通过固定钮活动连接;设置两个对称布置的持针翼是为了便于不同使用习惯(惯用手为左手或惯用手为右手)的操作者使用。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钮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活动设有连接杆,两持针翼上均设有与连接杆插嵌配合的固定环,两所述固定环以及固定钮通过所述连接杆相连。
[0011]进一步地,连接杆两端均设有防止连接杆滑脱的单向瓣状结构,且两单向瓣状结
构的开口端均朝向连接杆外设置;所述连接杆在预设范围内可活动设在固定环内环。
[0012]更进一步地,延长管通过固定管设在针柄的上侧,固定管与针柄轴向的夹角为15~30
°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将原有的类圆锥形的塑料针柄外壳改成类梯形的上窄下宽的塑料针柄外壳,并且将原位于中心位置的套管针平面进行整体下移;当操作人员手持留置针完成穿刺后,外露体表的及嵌入血管内的套管可与皮肤表面及所处血管的角度最小化地减小,减少机械性的刺激皮肤表面及血管内皮,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与此同时,夹角的减少及针柄的改良会减少原圆锥形针柄带来的剪切力及压力,类梯形的底座还能与皮肤实现最大程度的贴合,从而减少了缝隙的形成,降低了贴膜潮湿及无张力固定时死角形成的发生率,达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1所述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实施例2所述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17]图4为实施例1和2所述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8]图中:1.针柄;11.隔离塞;2.固定管;3.导管;4.针芯;5.持针翼;51.固定环;6.固定钮;7.连接杆;71.单向瓣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0020]实施例1
[0021]一种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包括正压接头、延长管、单手夹(上述结构图中未标出)以及针头,延长管的一端设有针头、另一端设有正压接头,单手夹设在延长管上;针头包括导管3、持针手柄,针芯4以及与皮肤相贴面为平面的针柄1;针柄1纵截面的宽度沿针柄1厚度方向逐渐减小,且针柄1为中空结构、内设有隔离塞11,针柄1头端与所述导管3固定连接;针芯4固定在持针手柄的头端、且两者位于中空的针柄1内,针芯4穿过所述隔离塞11并位于所述导管3内,持针手柄包括持针翼5和固定钮6,6固定钮设在针柄1的末端、且固定钮6与针芯4固定连接,其中持针翼5设有一个,持针翼5在针柄1上沿针柄1轴向滑动、径向转动设置,持针翼通过固定钮活动连接;导管3位于针柄1厚度方向的中心偏下位置;具体为导管3位于距针柄1底面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处;延长管通过固定管2固定在针柄1左侧,且固定管2与针柄1轴向的夹角为30
°
;当固定管设在针柄左侧时便于惯用手为右手的操作者使用,当固定管设在针柄右侧时,便于惯用手为左手的操作者使用。
[0022]本实施例的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如下:当操作人员手持留置针完成穿刺后,退出针芯和持针翼,将贴膜贴设在针柄上,并贴合皮肤粘贴,由于针柄近皮肤一侧为平面,因此可有效避免圆椎状针柄对皮肤的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能够大大降
低机械性静脉炎的产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增加患者使用舒适度。
[0023]实施例2
[0024]一种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包括正压接头、延长管、单手夹以及针头,延长管的一端设有针头、另一端设有正压接头,单手夹设在延长管上;针头包括导管3、持针手柄,针芯4以及与皮肤相贴面为平面的针柄1;针柄1纵截面的宽度沿针柄1厚度方向逐渐减小,且针柄1为中空结构、内设有隔离塞11,针柄1头端与所述导管3固定连接;针芯4固定在持针手柄的头端、且两者位于中空的针柄1内,针芯4穿过所述隔离塞11并位于所述导管3内;导管3位于针柄1厚度方向的中心偏下位置,具体为导管3位于距针柄1底面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处;延长管通过固定管2设在针柄1的上侧,固定管2与针柄1轴向的夹角为15
°

[0025]持针手柄包括持针翼5和固定钮6,固定钮6设在针柄1的末端、且固定钮6与针芯4固定连接,持针翼5设有两个、且对称设在针柄1的两侧,持针翼5在针柄1上沿针柄1轴向滑动设置,具体通过在针柄外设有滑槽,持针翼与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包括正压接头、延长管、单手夹以及针头,延长管的一端设有针头、另一端设有正压接头,单手夹设在所述延长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包括导管、持针手柄,针芯以及与皮肤相贴面为平面的针柄;所述针柄纵截面的宽度沿针柄厚度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针柄为中空结构、内设有隔离塞,针柄头端与所述导管固定连接;所述针芯固定在持针手柄的头端、且两者位于中空的针柄内,针芯穿过所述隔离塞并位于所述导管内;所述导管位于针柄厚度方向的中心偏下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位于距针柄底面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手柄包括持针翼和固定钮,所述固定钮设在针柄的末端、且固定钮与针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平面穿刺的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持针翼设有一个,持针翼在针柄上沿针柄轴向滑动、径向转动设置,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静郭丽芳赵春清
申请(专利权)人:晋城大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