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纤维抗菌牛仔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7813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铜纤维抗菌牛仔面料,涉及抗菌纺织品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市面上的牛仔面料无法对细菌进行阻隔,从而影响穿着者的健康安全的问题。所述纤维层的上方设置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上方设置有耐磨层,且耐磨层、透气层和纤维层之间热压合连接,所述纤维层包括第一纬纱束、第二纬纱束、第一经纱束、第二经纱束、第三经纱束、第一经纱线、第二经纱线和第三经纱线,且第一纬纱束、第二纬纱束、第一经纱束、第二经纱束、第三经纱束、第一经纱线、第二经纱线和第三经纱线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纬纱束和第二纬纱束的材质均为抗菌纤维。纬纱束和第二纬纱束的材质均为抗菌纤维。纬纱束和第二纬纱束的材质均为抗菌纤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铜纤维抗菌牛仔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抗菌纺织品
,具体为铜纤维抗菌牛仔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牛仔面料是一种较粗厚的色织经面斜纹棉布,经纱颜色深,一般为靛蓝色,纬纱颜色浅,一般为浅灰或煮练后的本白纱。纯棉粗支纱斜纹布,透湿,穿着舒适,质地厚实,纹路清晰经过适当处理,可以防皱防缩防变形,因此被广泛用于制作衣服。
[0003]目前市面上的牛仔面料无法对细菌进行阻隔,从而影响穿着者的健康安全,因此市场上急需铜纤维抗菌牛仔面料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铜纤维抗菌牛仔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市面上的牛仔面料无法对细菌进行阻隔,从而影响穿着者的健康安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铜纤维抗菌牛仔面料,包括纤维层,所述纤维层的上方设置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上方设置有耐磨层,且耐磨层、透气层和纤维层之间热压合连接,所述纤维层包括第一纬纱束、第二纬纱束、第一经纱束、第二经纱束、第三经纱束、第一经纱线、第二经纱线和第三经纱线,且第一纬纱束、第二纬纱束、第一经纱束、第二经纱束、第三经纱束、第一经纱线、第二经纱线和第三经纱线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纬纱束和第二纬纱束的材质均为抗菌纤维。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纬纱束和第二纬纱束与第一经纱束、第二经纱束、第三经纱束、第一经纱线、第二经纱线和第三经纱线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经纱束位于第二经纱束的一侧,且第三经纱束位于第二经纱束的另一侧,所述第三经纱束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经纱线,所述第一经纱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经纱线,所述第二经纱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经纱线,所述第三经纱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经纱束。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纬纱束位于相邻第一纬纱束之间,所述第一纬纱束包括五个纬纱线,且第二纬纱束包括三个纬纱线,所述第一纬纱束的一端位于第一经纱束的下方,且第一纬纱束靠近第三经纱束的一端位于第二经纱束的上方,所述第一纬纱束靠近第一经纱线的一端位于第三经纱束的下方。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纬纱束两侧和中间的纬纱线的一端位于第一经纱线的上方,所述第一纬纱束的另两条纬纱线的一端位于第一经纱线的下方,所述第一纬纱束两侧和中间的纬纱线靠近第三经纱线的一端位于第二经纱线的下方,所述第一纬纱束的另两条纬纱线靠近第三经纱线的一端位于第二经纱线的上方,所述第一纬纱束两侧和中间的纬纱线靠近第一经纱束的一端位于第三经纱线的上方,且第一纬纱束的另两条纬纱线靠近第一经纱束的一端位于第三经纱线的下方。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纬纱束的一端位于第一经纱束的上方,且第二纬纱束靠近第三经纱束的一端位于第二经纱束的下方,所述第二纬纱束近第一经纱线的一端位于第三经纱
束的上方。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纬纱束两侧的纬纱线的一端位于第一经纱线的下方,所述第二纬纱束中间的纬纱线的一端位于第一经纱线的上方,所述第二纬纱束两侧的纬纱线靠近第三经纱线的一端位于第二经纱线的上方,所述第二纬纱束中间的纬纱线靠近第三经纱线的一端位于第二经纱线的下方,所述第二纬纱束两侧的纬纱线靠近第一经纱束的一端位于第三经纱线的下方,所述第二纬纱束中间的纬纱线靠近第一经纱束的一端位于第三经纱线的上方。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将第一纬纱束和第二纬纱束设置为抗菌纤维,使用这种纤维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能够抵抗细菌在面料上的附着,从而使人远离病菌的侵扰。抗菌纤维对细菌的抵抗和杀灭作用不是一次性的暂时作用,而是几周到几年的长期功效。之所以具有这种长期的抗菌性,是因为它采用内置式设计,使得抗菌剂能够缓缓溶出,在纤维表面形成抑菌圈,即使表面抗菌剂被洗掉,还会有新的抗菌剂溢出形成新的抑菌圈。所以,用这种纤维制作的面料有良好的耐洗性,通过提高面料的抗菌性从而可以让面料更好的保护穿着者。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让第一经纱线、第二经纱线和第三经纱线的配合对每根纬纱线进行逐一限位,通过第一经纱束、第二经纱束和第三经纱束在对第一纬纱束和第二纬纱束的整理进行压合,在单个纬纱线断裂时还是可以有效的保持牛仔面料的平整和完好,不会出现破洞越来越大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纤维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耐磨层;2、透气层;3、纤维层;4、第一纬纱束;5、第二纬纱束;6、第一经纱束;7、第二经纱束;8、第三经纱束;9、第一经纱线;10、第二经纱线;11、第三经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铜纤维抗菌牛仔面料,包括纤维层3,纤维层3的上方设置有透气层2,透气层2的上方设置有耐磨层1,且耐磨层1、透气层2和纤维层3之间热压合连接,纤维层3包括第一纬纱束4、第二纬纱束5、第一经纱束6、第二经纱束7、第三经纱束8、第一经纱线9、第二经纱线10和第三经纱线11,且第一纬纱束4、第二纬纱束5、第一经纱束6、第二经纱束7、第三经纱束8、第一经纱线9、第二经纱线10和第三经纱线11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纬纱束4和第二纬纱束5的材质均为抗菌纤维。
[0019]进一步,第一纬纱束4和第二纬纱束5与第一经纱束6、第二经纱束7、第三经纱束8、第一经纱线9、第二经纱线10和第三经纱线11之间相互垂直,第一经纱束6位于第二经纱束7的一侧,且第三经纱束8位于第二经纱束7的另一侧,第三经纱束8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经纱
线9,第一经纱线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经纱线10,第二经纱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经纱线11,第三经纱线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经纱束6。
[0020]进一步,第二纬纱束5位于相邻第一纬纱束4之间,第一纬纱束4包括五个纬纱线,且第二纬纱束5包括三个纬纱线,第一纬纱束4的一端位于第一经纱束6的下方,且第一纬纱束4靠近第三经纱束8的一端位于第二经纱束7的上方,第一纬纱束4靠近第一经纱线9的一端位于第三经纱束8的下方。
[0021]进一步,第一纬纱束4两侧和中间的纬纱线的一端位于第一经纱线9的上方,第一纬纱束4的另两条纬纱线的一端位于第一经纱线9的下方,第一纬纱束4两侧和中间的纬纱线靠近第三经纱线11的一端位于第二经纱线10的下方,第一纬纱束4的另两条纬纱线靠近第三经纱线11的一端位于第二经纱线10的上方,第一纬纱束4两侧和中间的纬纱线靠近第一经纱束6的一端位于第三经纱线11的上方,且第一纬纱束4的另两条纬纱线靠近第一经纱束6的一端位于第三经纱线11的下方。
[0022]进一步,第二纬纱束5的一端位于第一经纱束6的上方,且第二纬纱束5靠近第三经纱束8的一端位于第二经纱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铜纤维抗菌牛仔面料,包括纤维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3)的上方设置有透气层(2),所述透气层(2)的上方设置有耐磨层(1),且耐磨层(1)、透气层(2)和纤维层(3)之间热压合连接,所述纤维层(3)包括第一纬纱束(4)、第二纬纱束(5)、第一经纱束(6)、第二经纱束(7)、第三经纱束(8)、第一经纱线(9)、第二经纱线(10)和第三经纱线(11),且第一纬纱束(4)、第二纬纱束(5)、第一经纱束(6)、第二经纱束(7)、第三经纱束(8)、第一经纱线(9)、第二经纱线(10)和第三经纱线(11)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纬纱束(4)和第二纬纱束(5)的材质均为抗菌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纤维抗菌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纱束(4)和第二纬纱束(5)与第一经纱束(6)、第二经纱束(7)、第三经纱束(8)、第一经纱线(9)、第二经纱线(10)和第三经纱线(11)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经纱束(6)位于第二经纱束(7)的一侧,且第三经纱束(8)位于第二经纱束(7)的另一侧,所述第三经纱束(8)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经纱线(9),所述第一经纱线(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经纱线(10),所述第二经纱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经纱线(11),所述第三经纱线(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经纱束(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纤维抗菌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纬纱束(5)位于相邻第一纬纱束(4)之间,所述第一纬纱束(4)包括五个纬纱线,且第二纬纱束(5)包括三个纬纱线,所述第一纬纱束(4)的一端位于第一经纱束(6)的下方,且第一纬纱束(4)靠近第三经纱束(8)的一端位于第二经纱束(7)的上方,所述第一纬纱束(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东郑聪朱晓英温晓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鑫兰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