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飞华专利>正文

三合一水龙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731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龙头领域,特别是涉及三合一水龙头系统,包括水龙头本体、冷水管路、热水管路和开水系统;竖直方向上,水龙头本体进水端接入冷水管路、热水管路和开水系统,出水端安装有接头部件;水平方向上,水龙头本体两端分别安装有直饮控制阀和冷热切换阀;直饮控制阀用于控制开水系统的关闭;冷热切换阀用于控制冷水管路和热水管路的出水切换及关闭出水,可以实现将冷热水与直饮开水整合至一个水龙头上,对水龙头内部空间合理规划,体积较小的同时带来三种用水模式,且对接头部件进行了改进,将直饮开水与冷热用水隔开,有效避免细菌污交叉污染。菌污交叉污染。菌污交叉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合一水龙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龙头领域,特别是涉及三合一水龙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水龙头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从老式铸铁工艺发展到电镀旋钮式的,又发展到不锈钢单温单控水龙头、不锈钢双温双控龙头、厨房半自动龙头。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水龙头,都会从材质、功能、造型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
[0003]目前所使用的水龙头往往只具有单一的冷热水切换功能,随着人们对饮用水的重视,开始逐渐使用过滤后的水饮用,但是,单独购买饮水机具有空间占位等各种麻烦,因而家庭中逐渐在厨房冷热水管上外接饮用水管,但是这种外接方式会导致两个独立的水龙头存在,成本提高,如果能够合理规划,将两种水龙头整合将会带来很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三合一水龙头系统,它可以实现将冷热水与直饮开水整合至一个水龙头上,对水龙头内部空间合理规划,体积较小的同时带来三种用水模式,且对接头部件进行了改进,将直饮开水与冷热用水隔开,有效避免细菌污交叉污染。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三合一水龙头系统,包括水龙头本体、冷水管路、热水管路和开水系统;竖直方向上,所述水龙头本体进水端接入冷水管路、热水管路和开水系统,出水端安装有接头部件;水平方向上,所述水龙头本体两端分别安装有直饮控制阀和冷热切换阀;直饮控制阀用于控制开水系统的关闭;冷热切换阀用于控制冷水管路和热水管路的出水切换及关闭出水。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开水系统包括净水器、开水机和三个开水管路,所述净水器、开水机和水龙头本体两两间通过开水管路连通,且沿着出水方向,净水器、开水机和水龙头本体依次排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水龙头本体包括弯曲头部和四通管身部;所述弯曲头部由内外管构成,安装于管身部上端,并在管身部内侧部分开设有侧出水口和下出水口,侧出水口与冷热切换阀的出水端相通,下出水口与开水系统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管身部设有与冷热切换阀进水端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冷水管路相通,所述第二通孔与热水管路相通;所述管身部设有与直饮控制阀进水端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直饮控制阀的出水端与开水系统的进水端相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接头部件包括外管接头、内管接头、滤水框和紧固框;所述内管接头和外管接头分别与水龙头本体的内外出水端连接;所述内管接头是弯折结构,位于紧固框内侧,远离水龙头本体的一端依次穿过滤水框和外管接头伸出;滤水框紧固于紧固框和外管接头之间;在所述滤水框和外管接头上均开设有与内管接头相匹配的斜孔;所述内管接头与斜孔间连接有密封组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嵌套在内管接头外端的第一密封圈和套设在内管接头外端的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靠近内管接头出水端,所述斜孔内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件对应的环形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垫圈、连接骨和密封环,所述垫圈、连接骨和密封环依次固定。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骨和垫圈均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内管接头外侧设有阶梯,所述垫圈的内径小于阶梯处的最大外径,使得垫圈不易越过阶梯至第一密封圈处。
[0013]进一步的,所述内管接头伸出端固定连接有伸缩管,伸缩管呈曲线形状,出水端向下,所述伸缩管与外管接头之间连接有调节机构,用于对伸缩管的出水端位置调节。
[0014]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杆、转动套筒和定位块,所述螺杆与伸缩管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定位块与外管接头固定,所述转动套筒一端与定位块转动,另一端与螺杆螺纹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管压缩至最短后,内管接头和伸缩管的宽度小于滤水框的最小内径L,使得组装接头部件时,内管接头可以伸入滤水框内。
[00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一、本方案将冷热水与直饮开水整合至一个水龙头上,对水龙头内部空间合理规划,体积较小的同时带来三种用水模式。
[0018]二、本方案的冷热水和直饮开水的控制阀虽然在同一个水龙头上,但是出水进行了内外划分,使过滤后的饮用水不会被冷热使用水内的细菌所污染,并利用呈弯折形状的内管接头,将直饮通道的出水末端从冷热水通道内划分出,在不影响冷热水出水的基础上,有效避免冷热出水过程中对直饮出水端口的污染。
[0019]三、本方案的第二密封件由垫圈、连接骨和密封环构成,其中将垫圈和连接骨设置为硬质,密封环为软质,通过内管接头外侧的阶梯推动垫圈与外管接头内壁紧贴,垫圈也可以设置为内硬外软的形式,阶梯推动垫圈接触的同时,还通过连接骨将密封环挤压在外管接头斜孔内的环形槽中,从而加大对斜孔的密封效果。
[0020]四、本方案的内管接头末端连接伸缩管,并利用调节机构对伸缩管的管口方向进行调整,只要旋转转动套筒即可。
[0021]五、本方案的伸缩管压缩至最短后,内管接头和伸缩管的宽度L小于滤水框的最小内径,方便内管接头放入滤水框中。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水龙头本体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水龙头本体侧剖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水龙头本体正剖,第三通孔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图5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图5中加上直饮控制阀和冷热切换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图7中C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是本技术水龙头本体正剖,第二通孔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是图9中D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是本技术接头部件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是本技术接头部件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13是图12中E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4是本技术滤水框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5是本技术内管接头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6是本技术第二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17是本技术中L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中标号说明:
[0040]1水龙头本体、11弯曲头部、12管身部、110侧出水口、111外管、112内管、121第一通孔、122第二通孔、123第三通孔;1a 直饮控制阀、1b冷热切换阀;
[0041]2冷水管路;
[0042]3热水管路;
[0043]4开水管路;
[0044]5接头部件、51外管接头、52内管接头、521伸缩管、53滤水框、54紧固框、55调节机构、551螺杆、552转动套筒、553定位块;
[0045]6密封组件、61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三合一水龙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龙头本体(1)、冷水管路(2)、热水管路(3)和开水系统;竖直方向上,所述水龙头本体(1)进水端接入冷水管路(2)、热水管路(3)和开水系统,出水端安装有接头部件(5);水平方向上,所述水龙头本体(1)两端分别安装有直饮控制阀(1a)和冷热切换阀(1b);直饮控制阀(1a)用于控制开水系统的关闭;冷热切换阀(1b)用于控制冷水管路(2)和热水管路(3)的出水切换及关闭出水;所述开水系统包括净水器、开水机和三个开水管路(4),所述净水器、开水机和水龙头本体(1)两两间通过开水管路(4)连通,且沿着出水方向,净水器、开水机和水龙头本体(1)依次排布;所述接头部件(5)包括外管接头(51)、内管接头(52)、滤水框(53)和紧固框(54);所述内管接头(52)和外管接头(51)分别与水龙头本体(1)的内外出水端连接;所述内管接头(52)是弯折结构,位于紧固框(54)内侧,远离水龙头本体(1)的一端依次穿过滤水框(53)和外管接头(51)伸出;滤水框(53)紧固于紧固框(54)和外管接头(51)之间;在所述滤水框(53)和外管接头(51)上均开设有与内管接头(52)相匹配的斜孔;所述内管接头(52)与斜孔间连接有密封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合一水龙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本体(1)包括弯曲头部(11)和四通管身部(12);所述弯曲头部(11)由内外管构成,安装于管身部(12)上端,并在管身部(12)内侧部分开设有侧出水口(110)和下出水口,侧出水口(110)与冷热切换阀(1b)的出水端相通,下出水口与开水系统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管身部(12)设有与冷热切换阀(1b)进水端相对应的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22),所述第一通孔(121)与冷水管路(2)相通,所述第二通孔(122)与热水管路(3)相通;所述管身部(12)设有与直饮控制阀(1a)进水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飞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