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护理喂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83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生儿护理喂药器,包括揉捻盒,底壳,外螺纹,更换壳,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内腔,盖体,奶嘴,通孔,空腔和吮吸器,所述揉捻盒的上侧面通过外螺纹与底壳相连,其中底壳的内侧面设置有内腔;所述底壳的上侧面通过外螺纹安装有更换壳,其中更换壳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更换壳的一侧面焊接有第一把手,其中更换壳的另一侧面焊接有第二把手;所述更换壳的上侧面通过外螺纹安装有盖体,其中盖体和更换壳之间设置有奶嘴,该奶嘴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揉捻盒,更换壳和吮吸器的设置,安全防护性较高,能够对颗粒状药物进行碾碎的功能,内部便于清洗,不容易造成多种药物混合影响药效的情况。混合影响药效的情况。混合影响药效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护理喂药器


[0001]本技术属于新生儿护理
,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护理喂药器。

技术介绍

[0002]喂药器是专为0

18个月婴幼儿宝宝必备的喂药工具,主要是针对这个年龄段宝宝喂药过程产生挣扎和抗拒的行为造成药液喂食过程的浪费和肮脏,弥补了勺子喂药的缺陷,借助喂药器可以把药液送进宝宝的嘴里,新生儿一般没有意识,只有觅食、吸允、伸舌、吞咽和拥抱等反射,在对新生儿进行喂药时,一般比较困难,目前,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所以抵抗力差,极易生病。
[0003]国家专利号CN 210472622 U名称为一种新生儿护理喂药器,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护理喂药器,由喂药头、握持杆、出药管、囊体、引药管、药瓶和阻流组件构成,握持杆和喂药头连接,握持杆内的通道与喂药头内的空腔连通,出药管与握持杆固定连接,囊体位于出药管和引药管之间,引药管的下端插入药瓶,通道又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直径小于第一通道的直径,阻流组件又是由挡针、弹簧和阀芯构成,且都位于第一通道内,挤压囊体时,第
‑ꢀ
通道内的压力挤压阀芯,弹簧压缩,药液从阀芯与第一通道之间的缝隙流到喂药头内去,从出药口喷入新生口腔中,完成喂药,当完成喂药后,弹簧抵持阀芯将。但是现有新生儿护理喂药器存在着安全防护性较差,颗粒状药物不能够进行碾碎的功能,同时内部比较难以清洗,容易造成多种药物混合影响药效的问题。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生儿护理喂药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生儿护理喂药器,以解决现有新生儿护理喂药器存在着安全防护性较差,颗粒状药物不能够进行碾碎的功能,同时内部比较难以清洗,容易造成多种药物混合影响药效的问题。一种新生儿护理喂药器,包括揉捻盒,底壳,外螺纹,更换壳,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内腔,盖体,奶嘴,通孔,空腔和吮吸器,所述揉捻盒的上侧面通过外螺纹与底壳相连,其中底壳的内侧面设置有内腔;所述底壳的上侧面通过外螺纹安装有更换壳,其中更换壳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更换壳的一侧面焊接有第一把手,其中更换壳的另一侧面焊接有第二把手;所述更换壳的上侧面通过外螺纹安装有盖体,其中盖体和更换壳之间设置有奶嘴,该奶嘴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奶嘴的内侧面设置有空腔,其中空腔的内部放置有吮吸器。
[0006]所述揉捻盒包括盒体,底板,顶板和内螺纹,所述盒体的底端设置有底板,其中底板的上侧面设置有顶板该顶板的上侧面与底壳的底端相接触;所述盒体的内侧面设置有内螺纹,其中内螺纹通过与外螺纹的啮合使盒体和底壳相连,能够对药物颗粒进行揉捻,通过内螺纹把底壳取出,把药物颗粒放置在顶板上,然后旋转底壳,使底壳的底部对药物颗粒进行揉捻成粉,使用效果较好。
[0007]所述吮吸器包括阻挡板,凹槽,输药管,内壁和加重球,所述阻挡板放置在奶嘴的
内部,其中阻挡板的中部开设有凹槽,且阻挡板的上侧面焊接有输药管;所述输药管的内部设置有内壁,且内壁与凹槽相通;所述输药管的底端设置有加重球,其中加重球的中部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与内壁相通,在当不便于倾斜本装置时,能够通过吮吸器对内腔内部的液体进行吮吸,使用效果较好,便于拆卸,安全防护性较高。
[0008]所述更换壳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外螺纹,其中更换壳的上端通过外螺纹安装有盖体,且更换壳的下端通过外螺纹安装有底壳;所述更换壳内部的内腔与底壳内部的内腔相通,在当使用完毕之后,可以通过外螺纹取下更换壳,便于对内腔的内部进行清洗,清洁效果较好,避免了多种药物混合的情况。
[0009]所述奶嘴采用乳胶材料制成的仿真奶嘴,其中奶嘴的上端中部设置有通孔,且通孔与空腔相通,该空腔与吮吸器的内部相通,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伤害,使用效果较好,安全防护性较高。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揉捻盒的设置,能够对药物颗粒进行揉捻,通过内螺纹把底壳取出,把药物颗粒放置在顶板上,然后旋转底壳,使底壳的底部对药物颗粒进行揉捻成粉,使用效果较好。
[0012]2.本技术吮吸器的设置,在当不便于倾斜本装置时,能够通过吮吸器对内腔内部的液体进行吮吸,使用效果较好,便于拆卸,安全防护性较高。
[0013]3.本技术更换壳的设置,在当使用完毕之后,可以通过外螺纹取下更换壳,便于对内腔的内部进行清洗,清洁效果较好,避免了多种药物混合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揉捻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吮吸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
[0018]1‑
揉捻盒,101

盒体,102

底板,103

顶板,104

内螺纹,2

底壳,3

外螺纹,4

更换壳,5

第一把手,6

第二把手,7

内腔,8

盖体,9

奶嘴,10

通孔,11

空腔,12

吮吸器,121

阻挡板,122

凹槽,123

输药管,124

内壁,125

加重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002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生儿护理喂药器,包括揉捻盒1,底壳2,外螺纹3,更换壳4,第一把手5,第二把手6,内腔7,盖体8,奶嘴9,通孔10,空腔11 和吮吸器12,所述揉捻盒1的上侧面通过外螺纹3与底壳2相连,其中底壳2 的内侧面设置有内腔7;所述底壳2的上侧面通过外螺纹3安装有更换壳4,其中更换壳4的内部开设有内腔7;所述更换壳4的一侧面焊
接有第一把手5,其中更换壳4的另一侧面焊接有第二把手6;所述更换壳4的上侧面通过外螺纹3 安装有盖体8,其中盖体8和更换壳4之间设置有奶嘴9,该奶嘴9的上端开设有通孔10;所述奶嘴9的内侧面设置有空腔11,其中空腔11的内部放置有吮吸器12。
[0022]在使用的那时候,首先把药物颗粒放置在顶板103的上侧面,然后通过旋转底壳2,使底壳2的底端对药物进行揉捻,在当把药物颗粒揉捻成粉之后,把揉捻盒1取出,打开盖体8,把药物和水倒入内腔7的内部,然后把盖体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护理喂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揉捻盒(1),底壳(2),外螺纹(3),更换壳(4),第一把手(5),第二把手(6),内腔(7),盖体(8),奶嘴(9),通孔(10),空腔(11)和吮吸器(12),所述揉捻盒(1)的上侧面通过外螺纹(3)与底壳(2)相连,其中底壳(2)的内侧面设置有内腔(7);所述底壳(2)的上侧面通过外螺纹(3)安装有更换壳(4),其中更换壳(4)的内部开设有内腔(7);所述更换壳(4)的一侧面焊接有第一把手(5),其中更换壳(4)的另一侧面焊接有第二把手(6);所述更换壳(4)的上侧面通过外螺纹(3)安装有盖体(8),其中盖体(8)和更换壳(4)之间设置有奶嘴(9),该奶嘴(9)的上端开设有通孔(10);所述奶嘴(9)的内侧面设置有空腔(11),其中空腔(11)的内部放置有吮吸器(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护理喂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盒(1)包括盒体(101),底板(102),顶板(103)和内螺纹(104),所述盒体(101)的底端设置有底板(102),其中底板(102)的上侧面设置有顶板(103)该顶板的上侧面与底壳(2)的底端相接触;所述盒体(101)的内侧面设置有内螺纹(104),其中内螺纹(104)通过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利英周敏缪彩华张文英潘小芳庄翠莲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