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侧竖缝式鱼道池室减淤结构、鱼道及其减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过鱼建筑物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侧竖缝式鱼道池室减淤结构、鱼道及其减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鱼道是在闸坝等水利工程或天然障碍物处为沟通鱼类洄游通道而设置的过鱼建筑物。鱼道工程的建设能一定程度上缓解障碍物的阻隔影响,对保护鱼类资源、维持河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鱼道类型主要包括仿自然式、竖缝式、池堰式、孔口式等,其中竖缝式鱼道因结构简单,能够适应较大的水位变化以及适合不同生活水层鱼类洄游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鱼道形式。竖缝式鱼道按结构形式又分为单侧竖缝式和双侧竖缝式。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双侧竖缝式鱼道,其池室内水流结构主要由左右两侧连接上下游竖缝的主流带及其中部的回流区构成(如图1所示)。对于多沙河流上的双侧竖缝式鱼道工程,因其特殊的池室流场结构,水流携带的泥沙很容易在中部的回流区产生淤积,进而影响其过鱼效果,同时对鱼道的后期维护造成不便。因此,如何防止鱼道池室内泥沙淤积一直是设计和科研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解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侧竖缝式鱼道池室减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淤结构包括纵向导流坎(1)和斜向导流导沙坎(2),所述纵向导流坎(1)和斜向导流导沙坎(2)均设置于鱼道池室(3)的底部;各所述鱼道池室(3)的所述纵向导流坎(1)依次分别交错布置于左右两侧底部;每个鱼道池室(3)内的所述斜向导流导沙坎(2)斜向设置,其走向与该鱼道池室(3)设置的所述纵向导流坎(1)一侧竖缝的水流流向相同;所述纵向导流坎(1)用于阻挡上级竖缝(4)的底流进入下级竖缝(4),将其导入淤沙区(5),并为鱼道池室(3)进行冲沙;所述斜向导流导沙坎(2)用于调整归顺由所述纵向导流坎(1)导入淤沙区(5)的水流,并引导泥沙进入鱼道池室(3)的主流区(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侧竖缝式鱼道池室减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鱼道池室(3)内的所述纵向导流坎(1)分别与上游导板(7)和下游隔板(8)相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侧竖缝式鱼道池室减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纵向导流坎(1)的宽度为10
‑
15cm,其高度为10
‑
15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侧竖缝式鱼道池室减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李君涛,冯小香,张智鹏,刘海英,王曦,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