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英砂型重介质高效混凝澄清系统与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6704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2
一种石英砂型重介质高效混凝澄清系统与方法,包括高效混凝澄清单元和石英砂自动投加单元;高效混凝澄清单元包括混凝池、絮凝池以及澄清池;石英砂旋流回收单元包括石英砂旋流回收器、石英砂回流管和剩余污泥排放管;混凝池经絮凝池与澄清池相连,澄清池的顶部出口设置有出水管;澄清池底部设置有澄清池排泥管,澄清池排泥管经污泥回流泵与石英砂旋流回收器入口相连,石英砂旋流回收器顶部出口与剩余污泥排放管相连,石英砂旋流回收器底部出口与石英砂回流管相连,石英砂回流管与絮凝池相连;石英砂自动投加单元与絮凝池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及时将澄清池中污泥排出,保证出水水质,又可以控制合适的回流石英砂浓度,强化混凝澄清效果。清效果。清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英砂型重介质高效混凝澄清系统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英砂型重介质高效混凝澄清系统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混凝工艺存在固液分离速率慢、占地大、污泥量大且含水率高等问题,处理效率亟待提升,因此在传统混凝澄清工艺基础上进行多介质加载,可以有效提高絮体沉降速率,减少设备占地面积,提高混凝澄清效果。
[0003]石英砂由于密度较大、便宜易得、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得到广泛关注,可作为混凝澄清工艺的加载多介质使用。石英砂比重较大,是水比重的2倍以上,反应过程不易与水混合形成稳定的悬浮状态,目前的高效澄清池一般为絮凝池直接溢流进入澄清池,石英砂容易在絮凝池中沉积无法排出,从而出现絮凝池堵塞等问题,不利于提高混凝澄清效果;此外,高效混凝澄清装置投加使用石英砂,如果不进行石英砂的回收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资源浪费,系统排泥量增加,运行成本提高;而且石英砂初次投加和补充投加多采用人工操作,工作量较大,石英砂补充量主要依靠人工投加经验,误差较大,不利于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石英砂型重介质高效混凝澄清系统与方法,将高效混凝澄清单元的混凝池、絮凝池与澄清池相连,絮凝池底部设置澄清池排泥管,定期将池中沉积的石英砂输送至澄清池中,解决了石英砂在絮凝池中的堵塞问题;同时将石英砂与污泥进行分离后重新投加进入高效混凝澄清系统,通过设置石英砂自动投加单元,能够实现高效混凝澄清装置石英砂的投加与补充的自动化控制,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操作维护简单等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石英砂型重介质高效混凝澄清系统,包括高效混凝澄清单元、石英砂旋流回收单元和石英砂自动投加单元;
[0007]其中,高效混凝澄清单元包括混凝池、絮凝池以及澄清池;
[0008]石英砂旋流回收单元包括石英砂旋流回收器、石英砂回流管和剩余污泥排放管;
[0009]混凝池底部与絮凝池相连,混凝池和絮凝池设置在澄清池的上方,絮凝池与澄清池的分离区相连,澄清池的顶部出口设置有出水管;澄清池底部设置有澄清池排泥管,澄清池排泥管经污泥回流泵与石英砂旋流回收器入口相连,石英砂旋流回收器顶部出口与剩余污泥排放管相连,石英砂旋流回收器底部出口与石英砂回流管入口相连,石英砂回流管的出口与絮凝池相连;
[0010]石英砂自动投加单元与絮凝池相连。
[0011]进一步的,混凝池底部通过絮凝池进水管道与絮凝池相连,絮凝池通过絮凝池溢
流管和絮凝池排污管与澄清池的分离区相连;澄清池底部设置有澄清池排泥管,污泥回流泵经旋流器进泥管与石英砂旋流回收器入口相连。
[0012]进一步的,絮凝池内设置有导流筒,并且絮凝池内设置有搅拌器。
[0013]进一步的,澄清池排泥管上设置有澄清池排泥密度计。
[0014]进一步的,絮凝池排污管上设置有絮凝池排污阀;石英砂旋流回收器内部设置有加强导流装置。
[0015]进一步的,石英砂自动投加单元包括石英砂料斗、称重器、螺旋输送机和石英砂输送管;其中,石英砂料斗通过称重器、螺旋输送机与石英砂输送管入口相连,石英砂输送管的出口与絮凝池相连。
[0016]进一步的,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流量计和进水浊度计;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浊度计。
[0017]一种基于上述系统的澄清方法,通过石英砂自动投加单元投加石英砂,来水进入混凝池中,加入絮凝剂后,然后进入到絮凝池中,与石英砂混合,形成比重较大的絮体,絮体进入澄清池中进行沉降,上清液通过出水管排出;含有石英砂的污泥经污泥回流泵输送至石英砂旋流回收器,然后经石英砂回流管回收至絮凝池中,剩余污泥经剩余污泥排放管输送至污泥处理系统。
[0018]进一步的,石英砂的投加量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0019][0020]其中,z1—石英砂投加量;
[0021]q—系统处理量;
[0022]n(Ca
2+
)—处理前后钙离子摩尔浓度差值;
[0023]n(Mg
2+
)—处理前后镁离子摩尔浓度差值;
[0024]SS—原水中悬浮物浓度;
[0025]k1—进水悬浮物修正系数。
[0026]进一步的,污泥回流泵为进水流量与污泥回流比的乘积,其中,污泥回流比通过下式计算:
[0027]R=5%+(A/100)
×
10%
[0028]ꢀꢀꢀꢀꢀꢀꢀꢀꢀꢀꢀꢀꢀꢀꢀꢀꢀꢀꢀꢀꢀꢀꢀꢀꢀꢀ
(2)
[0029]其中,R—污泥回流比;
[0030]A—澄清池出水浊度值。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003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石英砂旋流回收单元,可以回收利用高效混凝澄清装置中投加的石英砂,减少系统石英砂补充量,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本专利技术设置有石英砂自动投加单元,通过计算石英砂投加量和补充量,实现了石英砂投加与补充的自动化,降低了人工操作强度。
[0033]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高效混凝澄清单元的混凝池和絮凝池设置在澄清池上部,絮凝池出水同时设置上部溢流管和下部排污管进入澄清池,絮凝池排污管上的絮凝池排污阀定期开启,将絮凝池中沉积的石英砂排至澄清池中,解决了石英砂在絮凝池中的堵
塞问题。
[0034]进一步的,石英砂旋流回收器通过设置加强导流装置,可以保证石英砂回收率达到95%以上,减少系统运行过程中石英砂的补充量。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石英砂型重介质高效混凝澄清系统示意图。
[0036]图2为系统运行监测期间系统进出水浊度图。
[0037]图中,1

进水管;2

高效混凝澄清单元,2
‑1‑
混凝池,2
‑2‑
絮凝池,2
‑3‑
澄清池,2
‑4‑
絮凝池进水管道,2
‑5‑
絮凝池溢流管,2
‑6‑
絮凝池排污管,2
‑7‑
絮凝池排污阀;3

出水管;4

澄清池排泥管;5

污泥回流泵;6

旋流器进泥管;7

石英砂旋流回收器;8

石英砂回流管;9

剩余污泥排放管;10

石英砂料斗;11

称重器;12

螺旋输送器;13

石英砂输送管;14

进水流量计;15

进水浊度计;16

出水浊度计;17

澄清池排泥密度计;18

进水浊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系统作进一步详细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英砂型重介质高效混凝澄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效混凝澄清单元(2)、石英砂旋流回收单元和石英砂自动投加单元;其中,高效混凝澄清单元(2)包括混凝池(2

1)、絮凝池(2

2)以及澄清池(2

3);石英砂旋流回收单元包括石英砂旋流回收器(7)、石英砂回流管(8)和剩余污泥排放管(9);混凝池(2

1)底部与絮凝池(2

2)相连,混凝池(2

1)和絮凝池(2

2)设置在澄清池(2

3)的上方,絮凝池(2

2)与澄清池(2

3)的分离区相连,澄清池(2

3)的顶部出口设置有出水管(3);澄清池(2

3)底部设置有澄清池排泥管(4),澄清池排泥管(4)经污泥回流泵(5)与石英砂旋流回收器(7)入口相连,石英砂旋流回收器(7)顶部出口与剩余污泥排放管(9)相连,石英砂旋流回收器(7)底部出口与石英砂回流管(8)入口相连,石英砂回流管(8)的出口与絮凝池(2

2)相连;石英砂自动投加单元与絮凝池(2

2)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英砂型重介质高效混凝澄清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凝池(2

1)底部通过絮凝池进水管道(2

4)与絮凝池(2

2)相连,絮凝池(2

2)通过絮凝池溢流管(2

5)和絮凝池排污管(2

6)与澄清池(2

3)的分离区相连;澄清池(2

3)底部设置有澄清池排泥管(4),污泥回流泵(5)经旋流器进泥管(6)与石英砂旋流回收器(7)入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英砂型重介质高效混凝澄清系统,其特征在于,絮凝池(2

2)内设置有导流筒,并且絮凝池(2

2)内设置有搅拌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英砂型重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治安李海燕康少鑫周娜胡明睿郭鹏飞郗天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