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支撑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56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支撑钢结构该新型支撑钢结构包括左侧钢结构和右侧钢结构,左侧钢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上梁、第一下梁和第一侧梁,第一上梁的两个矩形槽的左端均向右下方固定设置有倾斜的第一连接梁,第一下梁的两个矩形槽之间的梁体的右端均向右上方固定设置有倾斜的第三连接梁;右侧钢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上梁、第二下梁和第二侧梁,第二上梁与第二下梁平行,上钢板的右端之间向左下方倾斜设置有第四连接梁,下钢板的右端向左上方倾斜设置有第二连接梁;第二上梁插入第一上梁的矩形槽之间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上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运输时能够减少占用空间,安装速度快,结构简单。结构简单。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支撑钢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
,尤其是一种新型支撑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承受横向弯曲的实腹式构件称作梁。梁作为一种支撑钢结构,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机械或装备中。现有的梁支撑结构大多为一体式结构,整体结构较大,运输过程中占用的空间较大,且结构设计复杂,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下扰。
[0003]为了解决现有梁支撑结构的不足,技术人员研究了新型的支撑钢结构,例如中国专利CN110565801B授权公告的一种新型支撑钢结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设置有顶部连接座,所述顶部连接座外侧安装有支撑斜杆,所述支撑斜杆顶部设置有顶部支撑架,所述顶部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位于顶部支撑架上方的位置开设有对接安装孔,所述顶部支撑架顶部设置有对接螺栓,所述对接螺栓贯穿对接安装孔延伸至支撑横梁上方,所述对接螺栓外侧位于支撑横梁上方的位置安装有挡板,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
该新型支撑钢结构,实现整个结构方便固定,构成多个三角形单元,有效提高了钢结构梁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并可有效预防钢梁弯曲下挠,并且在钢板之间的衔接处采用了螺栓连接,以便使用安装时更加安全便捷。
[0004]上述支撑钢结构使用性能较好,但是经过实践使用,仍存在运输占用的空间大、安装速度慢、结构复杂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支撑钢结构,克服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运输时能够减少占用空间,安装速度快,结构简单。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新型支撑钢结构,包括左侧钢结构和右侧钢结构,左侧钢结构和右侧钢结构连接形成框架为梯形的结构,其中:
[0008]所述左侧钢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上梁、第一下梁和第一侧梁,第一上梁与第一下梁平行,第一侧梁连接于第一上梁和第一下梁的左侧且第一侧梁由左下向右上倾斜,第一上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两条贯穿第一上梁的矩形槽,第一下梁上也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两条矩形槽,第一上梁的两个矩形槽的左端均向右下方固定设置有倾斜的第一连接梁,第一下梁的两个矩形槽之间的梁体的右端均向右上方固定设置有倾斜的第三连接梁;
[0009]所述右侧钢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上梁、第二下梁和第二侧梁,第二上梁与第二下梁平行,第二侧梁连接于第二上梁和第二下梁的右侧且第二侧梁由右下向左上倾斜,第二上梁由两块间隔设置的上钢板组成,上钢板的宽度等于第一上梁的矩形槽的宽度,两块上钢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上梁的两个矩形槽之间的间距,第二下梁由两块间隔设置的下钢板组成,下钢板的宽度等于第一下梁的矩形槽的宽度,两块下钢板之间的间距等于第
一下梁的两个矩形槽之间的间距,上钢板的右端之间向左下方倾斜设置有第四连接梁,下钢板的右端向左上方倾斜设置有第二连接梁;
[0010]所述第二上梁插入第一上梁的矩形槽之间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上梁连接,第二下梁插入第一下梁的矩形槽之间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下梁连接,此时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位于同一斜线上并对齐,第三连接梁和第四连接梁位于同一斜线上并对齐,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三连接梁和第四连接梁通过紧固件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支撑钢结构在运输时,松开第一上梁和第二上梁之间的紧固件,松开第一下梁和第二下梁之间的紧固件,松开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之间的紧固件,松开第三连接梁和第四连接梁之间的紧固件,将右侧钢结构推入左侧钢结构的内部,能够将支撑钢结构占用的空间缩减为原来的五分之三左右,减少了空间占用;在施工现场安装时,外拉右侧钢结构,将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对齐,第三连接梁与第四连接梁对齐,安装好相应的紧固件即可,不仅结构简单,且能够伸缩,还能够迅速安装,安装后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第三连接梁、第四连接链、第一上梁和第二上梁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第一侧梁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第三连接梁、第四连接梁和第二侧梁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结构稳固性极佳,不会产生下扰。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梁和第一下梁的矩形槽的位置相对应。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连接梁的左侧面设置有支撑板,第三连接梁和第四连接梁对准时,支撑板插入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的空隙之间,通过紧固件将第一连接梁与支撑板连接,通过紧固件将第二连接梁与支撑板连接,通过支撑板的设计,无需外加钢板即可通过紧固件迅速连接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且支撑板、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之间构成三角形结构,增强了结构的稳固性。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的右端均设置有固定板,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对齐时,前后两固定板将第三连接梁和第四连接梁加注,通过紧固件将第三连接梁和固定板连接,通过紧固件将第四连接梁和固定板连接,通过固定板的设计,无需外加钢板即可通过紧固件迅速连接第三连接梁和第四连接梁。
[0015]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槽的宽度为第一上梁或第一下梁宽度的0.25

0.4倍;所述第一连接梁的长度为第二连接梁长度的0.4

0.6倍,所述第三连接梁的长度为第四连接梁的长度的0.4

0.6倍,在上述宽度范围内左侧钢结构和右侧钢结构的自身强度均能够得到保障,整体结构稳定性更佳。
[0016]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螺栓和螺母。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支撑钢结构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将支撑钢结构占用的空间缩减为原来的五分之三左右,减少了空间占用;在施工现场安装时,外拉右侧钢结构,将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对齐,第三连接梁与第四连接梁对齐,安装好相应的紧固件即可,结构简单,安装迅速,结构稳定性极佳。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状态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左侧钢结构和右侧钢结构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左侧钢结构、101第一上梁、102第一下梁、103第一侧梁、104矩形槽、105第一连接梁、106第三连接梁、2右侧钢结构、201第二上梁、202第二下梁、203第二侧梁、204第四连接梁、205第二连接梁、206支撑板、207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3]如图1

3所示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支撑钢结构,包括左侧钢结构1和右侧钢结构2,左侧钢结构1和右侧钢结构2连接形成框架为梯形的结构,其中:
[0024]所述左侧钢结构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上梁101、第一下梁102和第一侧梁103,第一上梁101与第一下梁102平行,第一侧梁103连接于第一上梁101和第一下梁102的左侧且第一侧梁103由左下向右上倾斜,第一上梁101上沿其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支撑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钢结构和右侧钢结构,其中:所述左侧钢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上梁、第一下梁和第一侧梁,第一上梁与第一下梁平行,第一侧梁连接于第一上梁和第一下梁的左侧且第一侧梁由左下向右上倾斜,第一上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两条贯穿第一上梁的矩形槽,第一下梁上也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两条矩形槽,第一上梁的两个矩形槽的左端均向右下方固定设置有倾斜的第一连接梁,第一下梁的两个矩形槽之间的梁体的右端均向右上方固定设置有倾斜的第三连接梁;所述右侧钢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上梁、第二下梁和第二侧梁,第二上梁与第二下梁平行,第二侧梁连接于第二上梁和第二下梁的右侧且第二侧梁由右下向左上倾斜,第二上梁由两块间隔设置的上钢板组成,上钢板的宽度等于第一上梁的矩形槽的宽度,两块上钢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上梁的两个矩形槽之间的间距,第二下梁由两块间隔设置的下钢板组成,下钢板的宽度等于第一下梁的矩形槽的宽度,两块下钢板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一下梁的两个矩形槽之间的间距,上钢板的右端之间向左下方倾斜设置有第四连接梁,下钢板的右端向左上方倾斜设置有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二上梁插入第一上梁的矩形槽之间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上梁连接,第二下梁插入第一下梁的矩形槽之间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下梁连接,此时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位于同一斜线上并对齐,第三连接梁和第四连接梁位于同一斜线上并对齐,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三连接梁和第四连接梁通过紧固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撑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梁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顺李海霞汤国强郑新军屈丽娟汤洪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远东伟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