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32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包括底板,底板为矩形结构,所述底板的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主盒,主盒为中空矩形结构,通过向外拉动主拉环,将主顶盖向外拉出,使得主弹簧可以将试剂条按压住,推动主拉环,使得主顶盖回到原位,当需要使用试剂条,向内按压卡柱,并向上拉动拉动板,推动推动条,推动条移动带动推动柱移动并带动主抵触器移动,将最下层的试剂条推出一段距离,此时旋转推动条,直到拨动器将升柱向上拨出,此时从压缩弹簧收缩,带动连接柱向内移动,从推动器推动刚刚最底部的试剂条并将试剂条从底侧槽内弹出,从而使拆封后的试剂条可以很好的被保护,避免被污染。染。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毒素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真菌毒素造成中毒的最早记载是11世纪欧洲的麦角中毒,这种中毒的临床症状曾在中世纪的圣像画中描述过。由于麦角菌的菌核中会形成有毒的生物碱,所以这种疾病至今仍称为麦角中毒。急性麦角中毒的症状是产生幻觉和肌肉痉挛,进而发展为四肢动脉的持续性变窄而发生坏死。目前粮食在储存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如小麦、大麦和玉米中常见的呕吐毒素、富马毒素、黄曲霉毒素等,均是由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此生代谢物。由粮食生产的饲料中也常见真菌毒素的产生。
[0003]而现有的试剂盒在使用时由于长时间的暴露,使得试剂盒会污染,不利于检测的准确性,并且一般的试剂盒只能放试剂条,不能集粉碎,溶解离心于一体,实用性较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使用时由于长时间的暴露,使得试剂盒会污染,不利于检测的准确性,并且传统的试剂盒只能放试剂条,不能集粉碎,溶解离心于一体,实用性较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包括底板,底板为矩形结构,所述底板的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主盒,主盒为中空矩形结构,所述主盒的内侧底部开设有底侧槽,底侧槽为矩形通槽,所述主盒的外侧后端顶部开设有主侧槽,主侧槽为矩形槽,所述主侧槽上活动套接有主顶盖,主顶盖为矩形结构,所述主顶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拉环,主拉环为环形结构,所述主盒的内侧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突出条,突出条为矩形结构,所述主盒的外侧底部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插孔,插孔为圆形通孔,左侧所述插孔设置有用于将试剂条推出的试剂条推动结构;右侧所述插孔上设置有用于将试剂条弹出的试剂条弹出结构;所述主盒的内侧设置有试剂条按压结构,用于将多层试剂条按压住;所述主盒的外侧前端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主盒的关闭卡合结构;所述底板的顶面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振荡溶液的振荡结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滑动器,滑动器的侧视图为凸形结构,所述滑动器上设置有用于粉碎搅拌毒素的粉碎搅拌结构。
[0007]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所述试剂条推动结构包括推管,推管为中空圆柱形结构,推管的一端为敞口,所述推管活动套接在左侧的插孔上,所述推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推动条,推动条为矩形结构,所述推管的外侧活动套接有主压缩弹簧,所述推管的另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拨动器,拨动器为矩形结构,所述推管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推动柱,推动柱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推动柱的外侧一端固定安装有卡块,卡块为矩形结构,所述卡块旋转卡接在推管内
的圆形弧槽上,所述推动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主抵触器。
[0008]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所述试剂条弹出结构包括固定器,固定器为一体成型的三面矩形条构成的整体,所述固定器固定安装于主盒的内侧,所述固定器的外侧两端分别开设有卡槽,卡槽为L形通槽,所述固定器的内侧前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活动套接有连接柱,连接柱为圆柱形结构,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从推动器,从推动器为矩形结构,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从拉环,从拉环为环形结构,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后端固定安装有升柱,升柱为圆柱形结构,所述连接柱的外侧活动套接有从压缩弹簧,所述从压缩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器的内侧前端抵在一起。
[0009]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所述试剂条按压结构包括内槽,内槽为矩形槽,所述内槽开设于主盒的内侧前端顶部,所述内槽上设置有转动条,转动条为矩形结构,所述转动条的一端底面固定连接有主弹簧。
[0010]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所述关闭卡合结构包括侧盖板,所述侧盖板固定安装于试剂盒的外侧前端,所述侧盖板的外侧两端分别开设有主侧孔,主侧孔为圆形通孔,所述侧盖板上卡合有拉动板,拉动板为矩形结构,所述拉动板的外侧两端分别开设有从侧孔,从侧孔为圆形孔,所述从侧孔的内部设置有从弹簧,所述从侧孔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卡柱,卡柱为圆柱形结构。
[0011]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所述振荡结构包括振荡盒,振荡盒为矩形结构,所述振荡盒的顶面开设有顶槽,顶槽为矩形槽,所述顶槽的内侧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从侧槽,从侧槽为矩形槽,所述从侧槽上活动卡接有滑动器,所述顶槽的左端固定安装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轴上固定安装有旋转盘,旋转盘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旋转盘的一侧边缘处固定安装有旋转柱,旋转柱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旋转柱上旋转套接有连接条,连接条为矩形结构,所述连接条的一端于滑动器的左侧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2]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所述粉碎搅拌结构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安装于滑动器的顶面,所述旋转电机的轴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旋转桶,旋转桶为中空圆柱形结构,旋转桶的顶面为敞口,所述旋转桶的顶面设置有从顶盖,所述从顶盖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从电机,所述从电机的轴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粉碎棒。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准备好的样品放入旋转桶内,启动从电机,从电机转动带动粉碎棒转动,并将样品粉碎,关闭从电机,打开从顶盖,放入一定的纯净水,启动主电机,主电机转动带动旋转盘转动,进而带动旋转柱转动,并使得连接条横向往复移动,带动滑动器移动,使得旋转桶往复运动,一段时间后关闭主电机,启动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转动带动旋转桶转动,使得样品中毒素可以充分的溶解,关闭旋转电机,静置一会,将静置后的上层液提取纯化后放入试剂条上进行观察,从而使样品可以粉碎,振荡溶解和离心,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5]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向外拉动主拉环,将主顶盖向外拉出,将多层试剂条放入主盒中,并旋转转动条,使得主弹簧可以将试剂条按压住,推动主拉环,使得主顶盖回到原位,当需要使用试剂条,向内按压卡柱,并向上拉动拉动板,推动推动条,推动条移动带动推动柱移动并带动主抵触器移动,将最下层的试剂条推出一段距离,此时旋转推动条,直到拨动器将升柱向上拨出,此时从压缩弹簧收缩,带动连接柱向内移动,从推动器推动刚刚最底部的
试剂条并将试剂条从底侧槽内弹出,从而使拆封后的试剂条可以很好的被保护,避免被污染。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的拉动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的主抵触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的固定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的振荡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的旋转桶立体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主盒(7),所述主盒(7)的内侧底部开设有底侧槽(8),所述主盒(7)的外侧后端顶部开设有主侧槽(6),所述主侧槽(6)上活动套接有主顶盖(5),所述主顶盖(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拉环(4),所述主盒(7)的内侧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突出条(9),所述主盒(7)的外侧底部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插孔(3),左侧所述插孔(3)设置有用于将试剂条推出的试剂条推动结构;右侧所述插孔(3)上设置有用于将试剂条弹出的试剂条弹出结构;所述主盒(7)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将多层试剂条按压住的试剂条按压结构;所述主盒(7)的外侧前端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主盒(7)的关闭卡合结构;所述底板(1)的顶面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振荡溶液的振荡结构;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滑动器(34),所述滑动器(34)上设置有用于粉碎搅拌毒素的粉碎搅拌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条推动结构包括推管(20),所述推管(20)活动套接在左侧的插孔(3)上,所述推管(2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推动条(19),所述推管(20)的外侧活动套接有主压缩弹簧(25),所述推管(20)的另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拨动器(21),所述推管(20)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推动柱(22),所述推动柱(22)的外侧一端固定安装有卡块(24),所述卡块(24)旋转卡接在推管(20)内的圆形弧槽上,所述推动柱(2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主抵触器(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条弹出结构包括固定器(32),所述固定器(32)固定安装于主盒(7)的内侧,所述固定器(32)的外侧两端分别开设有卡槽(27),所述固定器(32)的内侧前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活动套接有连接柱(29),所述连接柱(2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从推动器(26),所述连接柱(29)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从拉环(3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成岗朱瑞瑜蔡海莺吴元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