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嗜尸性麻蝇的收集和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612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法医昆虫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嗜尸性麻蝇的收集和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在野外收集嗜尸性麻蝇成虫;将所述野外收集嗜尸性麻蝇成虫采用麻蝇成虫饲料进行培养,繁殖获得幼虫,采用麻蝇幼虫饲料进行培养传代纯化,并在预设温度和光周期下培养并收集麻蝇成长各生命阶段的发育资料;将所述传代纯化几次后的麻蝇成虫与按照步骤S1搜集的野外收集嗜尸性成虫进行交配,增加蝇钟基因多样性。该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原料广泛易得,成本低廉,便于推广和使用,可以满足各大高校或者科研所实验室对嗜尸性麻蝇研究的需要,也为涉及嗜尸性麻蝇死亡时间推断的刑事案件调查提供了实践需要。践需要。践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嗜尸性麻蝇的收集和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法医昆虫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嗜尸性麻蝇的收集和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死亡时间(PMI)推断是刑事案件侦破的关键环节之一,但是对腐败尸体的PMI推断一直是法医学实践的难题。法医昆虫学是一门利用腐败尸体上昆虫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PMI推断的新型交叉型学科,其可以有效地推断出腐败尸体的PMI。
[0003]在法医昆虫学领域,作为双翅目的嗜尸性麻蝇对于推断腐败晚期死亡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科学研究和刑事案件调查,需要野外收集并在实验室对各种嗜尸性麻蝇进行传代饲养和观察,同时记录麻蝇各个生命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体长变化等资料。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标准的嗜尸性麻蝇的收集和实验室传代饲养方法,这严重限制了嗜尸性麻蝇在法医昆虫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首次总结并公开了一种嗜尸性麻蝇的收集和饲养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原料广泛易得,成本低廉,便于推广和使用,而且包含从麻蝇诱捕、饲养、传代、数据收集等一系列标准化法医昆虫学实验室操作,可以满足各大高校或者科研所实验室对嗜尸性麻蝇研究的需要,也为涉及嗜尸性麻蝇死亡时间推断的刑事案件调查提供了实践需要。
[0005]针对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嗜尸性麻蝇的收集和饲养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在野外收集嗜尸性麻蝇成虫;
[0007]S2:将所述野外收集嗜尸性麻蝇成虫采用麻蝇成虫饲料进行培养,繁殖获得幼虫,采用麻蝇幼虫饲料进行培养传代纯化,并在预设温度和光周期下培养并收集麻蝇成长各生命阶段的发育资料;
[0008]S3:将所述传代纯化几次后的麻蝇成虫与按照步骤S1搜集的野外收集嗜尸性成虫进行交配,增加蝇钟基因多样性。
[0009]进一步的,所述野外收集嗜尸性麻蝇成虫步骤具体包括:
[0010]在温度为25

35℃的天气晴朗的早上,将腐肉做诱饵置于草地或树林中,收集停留在诱饵上的麻蝇。
[0011]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麻蝇成虫饲料包括浸透猪血的棉花、豆奶粉和细白糖。
[0012]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麻蝇幼虫饲料主要通过肉类经打碎后与麸皮混合获得。
[0013]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麻蝇成虫和幼虫培养的环境为:
[0014]温度为:25℃,湿度为:75%,遮光或弱光环境。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在预设温度和光周期下培养并收集麻蝇成长各生命阶段的发育资料具体包括:
[0016]所述光周期为12D:12L;所述温度设置为:16℃、19℃、21℃、25℃、28℃、31℃、34℃;湿度为75%;
[0017]观测幼虫的后尾气门裂数确定幼虫的年龄,并记录各阶段幼虫的体长;
[0018]当存在大于50%的麻蝇离食,即进入离食期,并记录进入离食期所需时间;
[0019]当存在大于50%的离食期幼虫化蛹,即进入蛹期,并记录进入蛹期所需时间;
[0020]当存在大于50%进入成虫羽化时,记录进入羽化其所需时间。
[0021]进一步的,所述观测幼虫的后尾气门裂数确定幼虫的年龄,并记录各阶段幼虫的体长步骤具体包括:
[0022]将幼虫从成虫饲养笼中取出时记录时间为0h,每个8h取出5

10条幼虫采用沸水杀死幼虫,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幼虫的后尾气门,根据后尾气门裂数获得幼虫的年龄;
[0023]将所述杀死的幼虫置于乙醇水溶液中保存24h后,晾干并采用原点性数显卡尺测量幼虫长度。
[0024]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嗜尸性麻蝇的搜集、饲养、传代方法,并在饲养条件下对麻蝇各生长阶段进行统计,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原料广泛易得,成本低廉便于推广和使用,且能够获得一系列标准化法医昆虫学实验室操作,可以满足各大高校或者科研所实验室对嗜尸性麻蝇研究的需要,也为涉及嗜尸性麻蝇死亡时间推断的刑事案件调查提供了实践需要。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酱亚麻蝇的生命周期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酱亚麻蝇在7个恒温条件下,幼虫的长度变化与发育时间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更加清楚阐述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予以详细说明,显然,所列举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显而易见地得出的其他技术方案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的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级的试剂,通过购买或现有方法制备获得。
[0030]实施例1
[0031]一种嗜尸性麻蝇(酱亚麻蝇)的野外收集和饲养在中南大学法医昆虫学野外基地和昆虫实验室进行。在9月份的一天早上,将提前准备好的腐肉、臭鱼等诱饵放置在中南大学法医昆虫学野外基地内一块草地麻蝇经常出没的地方,当发现疑似酱亚麻蝇的蝇种后,搜集麻蝇,然后将其带回实验室进一步饲养。
[0032]首先对收集到的嗜尸性麻蝇成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学物种鉴定,鉴定出的20只酱亚麻蝇成虫被放入35cm*35cm*35cm大小的昆虫饲养笼中饲养中,饲养笼里面放一个浸透清水棉花的培养皿,用来给成虫提供水分;放两个圆形塑料培养皿,一个培养明中盛有浸透猪血的棉花,一个培养明中盛有豆奶粉和细白糖(1:1混匀),用来给成虫提供蛋白质和糖,然后将昆虫饲养笼放置在恒温25℃,湿度为75%,遮光或者弱光的昆虫学人工气候箱中让酱
亚麻蝇成虫继续发育。结果发现酱亚麻蝇成虫可以很好地在提供的饲养环境中生长发育并完成传代饲养(如图1:酱亚麻蝇的生命周期图)。然后为了收集酱亚麻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数据和体长数据,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
[0033]当酱亚麻蝇成虫在饲养笼内生活了大概10天之后,观察到雌雄成虫发生了交尾现象,在性成熟之后的产幼高峰把装有幼虫饲料的塑料盒放入昆虫饲养笼中引诱雌性成虫产幼,从理论上认为这些幼虫为同一批幼虫,然后把幼虫从饲养笼中移出,分别放入若干个装有适量幼虫饲料的塑料养虫盒中进行饲养,同样的,将装有幼虫的塑料养虫盒分别放入另一饲养笼中防止幼虫乱爬,同时在塑料养虫盒侧面标明物种名称和时间,把这些装有幼虫的饲养笼分别放入相对湿度为75%,光周期为12D:12L,恒定温度为16℃、19℃、21℃、25℃、28℃、31℃、34℃的人工气候箱中。幼虫从成虫饲养笼中移出的时间被认为是一龄幼虫的起始时间,记为0h,然后每隔8h从每一个温度的养虫盒中随机挑选10条幼虫取样,用沸水不小于60秒杀死幼虫,然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幼虫的后尾气门,幼虫的年龄根据后尾气门裂数决定。当随机取样的10条幼虫中大于5条幼虫(>50%)到达二龄幼虫时,认为是一龄幼虫的发育截止时间,同时也是二龄幼虫的开始时间,当随机取样的10条幼虫中大于5条幼虫(>50%)到达三龄幼虫时,认为是二龄幼虫的发育截止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嗜尸性麻蝇的收集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在野外收集嗜尸性麻蝇成虫;S2:将所述野外收集嗜尸性麻蝇成虫采用麻蝇成虫饲料进行培养,繁殖获得幼虫,采用麻蝇幼虫饲料进行培养传代纯化,并在预设温度和光周期下培养并收集麻蝇成长各生命阶段的发育资料;S3:将所述传代纯化几次后的麻蝇成虫与按照步骤S1搜集的野外收集嗜尸性成虫进行交配,增加蝇种基因多样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嗜尸性麻蝇的收集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野外收集嗜尸性麻蝇成虫步骤具体包括:在温度为25

35℃的天气晴朗的早上,将腐肉做诱饵置于草地或树林中,收集停留在诱饵上的麻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嗜尸性麻蝇的收集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麻蝇成虫饲料包括浸透猪血的棉花、豆奶粉和细白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嗜尸性麻蝇的收集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麻蝇幼虫饲料主要通过肉类经打碎后与麸皮混合获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嗜尸性麻蝇的收集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麻蝇成虫和幼虫培养的环境为:温度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全尚艳杰刘逸姝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