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611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通过先将马尼拉陡胸茧蜂的蛹进行室内饲养获得第一代种蜂,再将第一代种蜂接入养虫笼,之后将接有寄主甜菜夜蛾幼虫的周转箱放入养虫笼中进行寄生蜂与寄主的共饲养;一段时间后,取出周转箱置于新的养虫笼中,原养虫笼更换新的寄主继续寄生,重复上述步骤至雌性寄生蜂全部死亡;收集寄生后的结茧发育到蛹期的寄生蜂茧,培养至羽化后作为种蜂用于下一代寄生蜂的繁殖。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以甜菜夜蛾幼虫为寄主,马尼拉陡胸茧蜂能寄生并产生大量后代,并且能以蛹的形式低温和常温贮存,实现了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规模化繁殖,为其在田间释放应用提供虫源,对夜蛾科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术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寄生蜂的繁殖
,具体涉及一种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
ü
bner)是一种发生范围非常广泛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蔬菜、烟草、棉花、玉米、大豆等35科108属138种作物,该科害虫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和茎秆,造成作物大量减产。目前,化学农药仍是防治甜菜夜的主要手段。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升,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大,化学防治的使用,使得植物农残超标、害虫抗药性增强、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等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防治手段中的天敌防治害虫是一种绿色安全的控害手段。寄生蜂是一类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寄生蜂将卵注射到寄主体内,依靠寄主使其子代得以生长发育,并最终导致寄主的死亡。天敌的人工繁育和田间释放,能够增加自然界中的天敌的数量,进而增加靶标害虫的寄生数量,从而达到控制害虫基数的目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0003]马尼拉陡胸茧蜂(Snellenius manilae Ashmead),属于膜翅目茧蜂科。该蜂为内寄生蜂,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该蜂对夜蛾科甜菜夜蛾幼虫和斜纹夜蛾幼虫有较高的寄生率,控害效果较好,为该蜂对夜蛾科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0004]目前,国内有关寄生蜂的应用主要是赤眼蜂,赤眼蜂的人工繁殖和释放应用来防治玉米螟的水平较高,国内外关于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少。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寄生蜂能够实现室内饲养,但是无法扩繁,然而利用寄生蜂防治害虫的关键技术在于能够人工大量繁殖,才能使该蜂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因子进行利用,因此,对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的研究较为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选用甜菜夜蛾作为寄主,实现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规模化繁殖,在寄生蜂化蛹后,可以进行低温保存和运输,用于田间释放时使用,为农业生产上大量应用马尼拉陡胸茧蜂提供虫源,对夜娥科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取马尼拉陡胸茧蜂的蛹进行室内饲养,待寄生蜂羽化后作为第一代种蜂;
[0009](2)向养虫笼中接入步骤(1)所述第一代种蜂,之后将接有寄主甜菜夜蛾幼虫的周转箱放入养虫笼中,置于人工气候室中进行寄生蜂与寄主的共饲养;所述第一代种蜂包括雌性寄生蜂成虫和雄性寄生蜂成虫;
[0010](3)寄生蜂与寄主共饲养一段时间后,取出周转箱置于新的养虫笼中,原养虫笼更换新的寄主继续寄生,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寄主,重复上述步骤至雌性寄生蜂全部死亡;
[0011](4)收集寄生后发育到蛹期的寄生蜂茧,置于人工气候室内培养至羽化,再将羽化后的寄生蜂作为种蜂用于下一代寄生蜂的繁殖。
[0012]步骤(1)中,室内饲养的温度为25
±
1℃,相对湿度为75

80%,光周期为L:D=14:10h。
[0013]步骤(2)中,所述第一代种蜂为羽化第2

3d的寄生蜂成虫,所述寄生蜂成虫的雌雄比例为1:1

8:1。
[0014]步骤(2)中,所述寄主甜菜夜蛾幼虫为寄主甜菜夜蛾1

3龄幼虫。
[0015]步骤(2)中,进行共饲养时,所述寄主甜菜夜蛾幼虫的头数与所述寄生蜂雌成虫的头数之比为1:1

10:1。
[0016]步骤(2)中,所述人工气候室中的条件为:温度为25
±
1℃,相对湿度为75

80%,光周期为L:D=14:10h。
[0017]步骤(3)中,所述寄生蜂与寄主共饲养的时间为12

48h,每隔12

48h更换一次寄主。
[0018]步骤(4)中,收集寄生后发育到蛹期的寄生蜂茧于指行管中,管口用海绵塞封住,继续在人工气候室中培养,待其羽化后,用含有20%的蜂蜜水或10%蔗糖水的棉球饲喂以供营养,羽化第3d后用于下一代寄生蜂的繁殖。
[0019]所述周转箱为塑料材质,长宽高为长32.00cm
×
宽24.30cm
×
高13.00cm,所述周转箱内放置1个长31.80cm
×
宽22.00cm
×
高8.50cm的长方形篓,所述长方形篓中种满豌豆苗,接有寄主甜菜夜蛾1

3龄幼虫,所述周转箱内加水没过豌豆苗根部,所述长方形篓与所述周转箱中有间隔且有水,有效防治甜菜夜蛾爬出。
[0020]所述周转箱为塑料材质,长宽高为长32.00cm
×
宽24.30cm
×
高13.00cm,所述周转箱内有营养配方土,所述营养配方土的组成为4.00kg土、80.00g珍珠岩和110.00g蛭石,之后在所述营养配方土内种植浸泡1d的豌豆100

150颗,待长出豌豆苗后,接入1

3龄甜菜夜蛾幼虫。
[0021]本专利技术方法扩繁得到的马尼拉陡胸茧蜂蛹,储存于4℃冰箱保存,使其滞育,以备在田间释放时使用,经试验表明,冰箱4℃保存该蜂的蛹14d时,羽化率75%以上。在室温25℃,湿度70%

80%时,贮存5

7d,羽化率在80%以上。
[0022]本专利技术具体如下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通过先将马尼拉陡胸茧蜂的蛹进行室内饲养获得第一代种蜂,再将第一代种蜂接入养虫笼,之后将接有寄主甜菜夜蛾幼虫的周转箱放入养虫笼中进行寄生蜂与寄主的共饲养;一段时间后,取出周转箱置于新的养虫笼中,原养虫笼更换新的寄主继续寄生,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寄主,重复上述步骤至雌性寄生蜂全部死亡;收集寄生后的结茧发育到蛹期的寄生蜂茧,培养至羽化后作为种蜂用于下一代寄生蜂的繁殖。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以甜菜夜蛾幼虫为寄主,马尼拉陡胸茧蜂能大量寄生并产生大量后代,并且能以蛹的形式低温和常温贮存,实现了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规模化繁殖,为其在田间释放应用提供虫源,对夜蛾科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
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病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马尼拉陡胸茧蜂的蛹进行室内饲养,待寄生蜂羽化后作为第一代种蜂;(2)向养虫笼中接入步骤(1)所述第一代种蜂,之后将接有寄主甜菜夜蛾幼虫的周转箱放入养虫笼中,置于人工气候室中进行寄生蜂与寄主的共饲养;所述第一代种蜂包括雌性寄生蜂成虫和雄性寄生蜂成虫;(3)寄生蜂与寄主共饲养一段时间后,取出周转箱置于新的养虫笼中,原养虫笼更换新的寄主继续寄生,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寄主,重复上述步骤至雌性寄生蜂全部死亡;(4)收集寄生后发育到蛹期的寄生蜂茧,置于人工气候室内培养至羽化,再将羽化后的寄生蜂作为种蜂用于下一代寄生蜂的繁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室内饲养的温度为25
±
1℃,相对湿度为75

80%,光周期为L:D=14:10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第一代种蜂为羽化2

3d的寄生蜂成虫,所述寄生蜂成虫的雌雄比例为1:1

8: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寄主甜菜夜蛾幼虫为寄主甜菜夜蛾1

3龄幼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进行共饲养时,所述寄主甜菜夜蛾幼虫的头数与所述寄生蜂雌成虫的头数之比为1:1

100: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尼拉陡胸茧蜂的室内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人工气候室中的条件为:温度为25
±
1℃,相对湿度为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蓓蓓曹春霞黄大野朱志刚张志刚李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