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抵抗特大短路电流的单稳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610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抵抗特大短路电流的单稳态继电器,其包括包括辅助磁路部分,辅助磁路部分包括轭铁二、线圈架二、线圈二,所述衔铁尾部悬架在辅助磁路部分的轭铁二上,中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线圈二设置在线圈架二上并固定在轭铁二上;所述的接触部分包括常开静簧片组件、常闭静簧片组件、动簧片组件,所述衔铁通过动簧片组件选择性地连接常开静簧片组件、常闭静簧片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继电器在负载回路中串联一个辅助磁路部分,通过大电流时,辅助磁路部分里面的线圈二330产生一个很大的电磁力,通过回路中的轭铁二320拉住衔铁220尾部从而增加常闭触点间压力,使接触更可靠。从而保证产品在通过最高瞬时短路电流的可靠性。品在通过最高瞬时短路电流的可靠性。品在通过最高瞬时短路电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抵抗特大短路电流的单稳态继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
,特别是能够抵抗特大短路电流的单稳态继电器。主要用于光伏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没有能够抵抗特大短路电流的单稳态继电器。现有常规继电器主要包括线圈架、线圈、静簧片、动簧片、衔铁、轭铁,衔铁与轭铁通过动簧片连接在一起,此种结构抵抗短路电流只能靠簧片变形产生的反力,在产品小型化、低功耗的前提下,提供的压力有限,无法抵抗大短路电流下触点表面产生的斥力(霍姆力),霍姆力会使得触点断开并产生电弧,从而使继电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抵抗特大短路电流的单稳态继电器。主要用于光伏充电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能够抵抗特大短路电流的单稳态继电器,包括主磁路部分、辅助磁路部分、接触部分,所述主磁路部分包括衔铁、铁芯、轭铁一、线圈架一、线圈一,铁芯、轭铁一分别设置在线圈架一上,衔铁由动簧片组件固定在轭铁一上,衔铁的中间部分与轭铁一形成一个支点,所述单稳态继电器还包括辅助磁路部分,辅助磁路部分包括轭铁二、线圈架二、线圈二,所述衔铁尾部悬架在辅助磁路部分的轭铁二上,中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线圈二绕线在线圈架二上并固定在轭铁二上;所述的接触部分包括常开静簧片组件、常闭静簧片组件、动簧片组件,所述衔铁通过动簧片组件选择性地连接常开静簧片组件、常闭静簧片组件。
[0006]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磁路部分的磁力吸引衔铁尾部带动动簧片组件与常闭静簧片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线圈二的一端与动簧片组件电连接,另一端与引出脚电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衔铁的中间部分与轭铁的刀口面接触形成支点。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轭铁二固定在轭铁一的侧部。
[0010]进一步地,常开、常闭静簧组件固定在线圈架一上,动簧片组件固定在轭铁一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衔铁的上表面凸出设有凸起柱,动簧片组件上设有与凸起柱相适应的铆接孔。
[0012]本专利技术继电器与现有常规产品的不同之处:
[0013]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在负载回路中串联一个辅助磁路部分,通过大电流时,辅助磁路部分里面的线圈二330产生一个很大的电磁力,通过回路中的轭铁二320拉住衔铁220尾部从而增加常闭触点间压力,使接触更可靠。从而保证产品在通过最高瞬时短路电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210

线圈架一220

衔铁230

线圈一240

铁心260

轭铁一270

底板
[0019]280

动引出脚310

线圈架二320

轭铁二330

线圈二110

动簧片组件
[0020]120

常开静簧片组件130

常闭静簧片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下
[0022]如图1所示,所述主磁路部分包括衔铁220、轭铁一260,一般地,为了构成完整的磁回路,实现衔铁220的运动控制,主磁路部分还包括线圈一230和铁心240,所述衔铁220一端连接在所述轭铁一260的上端,所述衔铁220和所述轭铁260围成一个一端开口的框体;衔铁220一端与轭铁260的上端连接的方式可为活动连接,以使得衔铁220一端能够以轭铁260的上端处为支撑,受铁心240的电磁力作用实现上下运动;
[0023]如图1所示,所述接触部分组件包括常开静簧片组件120、常闭静簧片组件130、动簧片组件110,所述动簧片组件110铆接于所述衔铁220的上表面,具体地,衔铁220的上表面凸出设有凸起柱,动簧片组件110上则设有与凸起柱相适配的铆接孔,通过凸起柱与铆接孔的适配形成铆接,减少了铆钉的使用,结构整体性也更好,动簧片组件110可随衔铁220的运动同步活动,从而改变与常开静簧片组件120或者常闭静簧片组件130的接触状态,实现电路的切换;常开静簧片组件120和常闭静簧片组件130固定在线圈架一210上,用于实现与动簧片组件110的接通与断开;
[0024]如图3所示,所述辅助磁路部分包括轭铁二320,线圈架二310,线圈二330缠绕在线圈架二310上面,轭铁二320铆接于所述轭铁一260的外侧面,铆接方式可参考上文衔铁220与动簧片组件110的铆接方式,线圈架二310固定在轭铁二320的上面,线圈二330的一端固定在动引出脚280的上面,另一端固定在动簧片组件110上;
[0025]综合上述并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本实施例的能够抵抗特大短路电流的单稳态继电器线圈一230通电时产生磁吸力,磁吸力吸引可动衔铁220,以使所述可动衔铁220靠近所述固定铁心240,此时随着可动衔铁220的移动,动簧片组件110的前部触点与常开静簧片组件120上固定的触点闭合,等可动衔铁220与固定铁心240完全闭合,动簧片组件110的前部触点与常开静簧片组件120上固定的触点完全闭合,此时电流经常开静簧片组件120、动簧片组件110、线圈二330、引出脚280与负载连接。此过程中负载电流流过线圈二330,由于负载电流比较小,线圈二330的匝数少,产生的电磁吸力相比于线圈一230产生的电磁吸力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影响可动衔铁220的正常运动。当所述线圈一230断电时,磁吸力消失,可动衔铁220在动簧片组件110的反力带动下回到原位从而使所述动簧片组件110前部触点的另一面与常闭静簧片组件130上固定的触点闭合,当有大的短路电流通过时,电流经动引出脚280流入线圈二330,线圈二330产生较大的电磁吸力,电磁吸力通过回路中的轭铁
二320拉住可动衔铁220的尾部从而增大常闭静簧片组件130前端的触点压力,使其与动簧片组件110前部触点可靠接触,从而达到抗大的短路电流的目的。
[0026]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所述辅助磁路部分设与主磁路部分轭铁一260的外侧面,线圈二330的一端与动引出脚280相连,另一端与动簧片组件相连110相连,在没有大短路电流额定负载电流的情况下,产品可正常通断,当常闭端有大的短路电流通过时,能抵抗触点表面间产生的斥力(霍姆力)并使其不断开,使其能可靠接触,继电器不受损坏。这样使得产品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有增加,长和宽方向的尺寸无增加,满足结构紧凑,小型化的需求;
[0027]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抵抗特大短路电流的单稳态继电器,包括主磁路部分、辅助磁路部分、接触部分,所述主磁路部分包括衔铁、铁芯、轭铁一、线圈架一、线圈一,铁芯、轭铁一分别设置在线圈架一上,衔铁由动簧片组件固定在轭铁一上,其特征在于,衔铁的中间部分与轭铁一形成一个支点,所述单稳态继电器还包括辅助磁路部分,辅助磁路部分包括轭铁二、线圈架二、线圈二,所述衔铁尾部悬架在辅助磁路部分的轭铁二上,中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线圈二设置在线圈架二上并固定在轭铁二上;所述的接触部分包括常开静簧片组件、常闭静簧片组件、动簧片组件,所述衔铁通过动簧片组件选择性地连接常开静簧片组件、常闭静簧片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抵抗特大短路电流的单稳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磁路部分的磁力吸引衔铁尾部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锋马丁
申请(专利权)人:哈斯科继电器和电子元件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