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空腔结构拼装定位调整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90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空腔结构拼装定位调整杆,包括:固定部,具有固定相连的左套筒和右套筒,两者相互平行且开口相反;左调节部,包括设置在左套筒内的左活动杆,其与左套筒通过左销轴相连;还包括与左活动杆相连的千斤顶;右调节部,包括设置在右套筒内的右活动杆,其与右套筒通过右销轴相连;还包括旋接设置在右活动杆内的丝杆;顶紧部,包括设置在活塞柱端部的左铰座和设置在丝杆端部的右铰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大幅提高薄壁空腔式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叠置时的装配精度;其次,可使薄壁空腔式钢筋混凝土构件快速达到同轴设置的状态,无需较多的人力物力,有效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提高了装配效率。提高了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空腔结构拼装定位调整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拼装调整工装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空腔结构拼装定位调整杆。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构件采用工厂预制、工业化批量生产,高效节能,是建筑行业实现碳达峰的重要举措,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市政领域、水利工程等。相对于较为成熟的制造工艺,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安装时费时费力,且装配精度不高。多数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构件单体尺寸大、重量大,在安装时,需要配套汽车起重机、履带吊、门机、专用起重机等专用起重设备,其次,还需要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功能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起吊、定位调整,才能完成就位安装。对于薄壁空腔式结构件,在进行上下叠置时,容易出现不同心的情况,由于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定位调整设备,只能常用千斤顶、顶丝等配合钢管、木枋等传统设备调整装配构件的位置,需要多人配合作业,操作极为不便,且装配精度经常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装配式空腔结构拼装定位调整杆,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配式空腔结构拼装定位调整杆,包括固定部,具有固定相连的左套筒和右套筒,所述左套筒和右套筒相互平行且开口相反;左调节部,包括左活动杆,设置在所述左套筒内,所述左活动杆与左套筒通过左销轴相连;千斤顶,包括底座和活塞柱,所述底座与左活动杆相连;右调节部,包括右活动杆,设置在所述右套筒内,所述右活动杆与右套筒通过右销轴相连;丝杆,旋接设置在右活动杆内;顶紧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柱端部的左铰座和设置在所述丝杆端部的右铰座。
[0004]所述左销轴与左插孔相适配,所述左插孔在左活动杆和左套筒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右销轴与右插孔相适配,所述右插孔在右活动杆和右套筒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
[0005]所述千斤顶为单节活塞柱结构。
[0006]所述左活动杆的端部设置有法兰板,所述千斤顶的底座上对应设置有螺栓孔,所述法兰板和螺栓孔内穿设有用于连接左活动杆和千斤顶的螺栓。
[0007]所述左铰座和螺旋调节杆、右铰座和丝杆均通过铰轴相连。
[0008]所述左套筒底部设置有与右套筒筒身焊接相连的第一连接板,所述右套筒底部设置有与左套筒筒身焊接相连的第二连接板。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空腔结构拼装定位调整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大幅提高薄壁空腔式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叠置时的装配精度,与传统施工工艺相比,可将装配误差精度由厘米级提高到毫米级;其次,使用本专利技术进行装配,可使薄壁空腔式钢筋混凝土构件快速达到同轴设置的状态,无需较多的人力物力,有效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1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配式空腔结构拼装定位调整杆,包括固定部和顶紧部、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左调节部和右调节部。
[0014]上述固定部包括左套筒101和右套筒102,两者通过第一连接板103和第二连接板104连接固定。进一步地,为了增大左套筒101和右套筒102的间距,在两者的叠合位置还设置有固定板105。左套筒101和右套筒102均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圆筒结构(或方筒结构),两者相互平行且开口相反;第一连接板103位于左套筒101底部同时与右套筒102筒身焊接相连,第二连接板104位于右套筒102底部同时与左套筒101筒身焊接相连,从而使固定部整体呈Z型结构。
[0015]左调节部包括插装在左套筒101内的左活动杆201,左活动杆201和左套筒101通过左销轴202固定相连。为了能够调节左活动杆201在左套筒101内的安装位置,在左活动杆201和左套筒101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与左销轴202相适配的左插孔。其次,在左活动杆201的左端安装有单节活塞柱结构的千斤顶203,具体地,千斤顶203的底座上开设有螺栓孔,左活动杆201端部焊接有法兰板204,两者通过螺栓205连接。
[0016]右调节部包括插装在右套筒102内的右活动杆301,右活动杆301和右套筒102通过右销轴302固定相连。为了能够调节右活动杆301在右套筒102内的安装位置,在右活动杆301和右套筒102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与右销轴302相适配的右插孔。其次,在右活动杆301的右端内腔中旋接安装有丝杆303。
[0017]顶紧部包括左铰座401和右铰座402,其中,左铰座401通过铰轴安装在千斤顶203的活塞柱左端,右铰座402通过铰轴安装在丝杆303的右端。
[0018]工作时,需将内径相同的上层薄壁空腔预制构件M1装配到下层薄壁空腔预制构件M2顶部。如图2所示,首先通过起重设备将上层薄壁空腔预制构件M1吊装到下层薄壁空腔预制构件M2上方10

20mm处,悬停上层薄壁空腔预制构件M1,此时,两者的中心轴通常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调整杆进行调整,使两者同轴设置。
[0019]具体地,将调整杆横向放置在装配件交界处,使左铰座401和右铰座402分别对应于下层薄壁空腔预制构件M2和上层薄壁空腔预制构件M1,上述调整杆经过下层薄壁空腔预
制构件M2的圆心。接着,根据上述预制构件的内径调节左活动杆201和右活动杆301的安装位置,将调整杆调整到合适的长度,使两端的左铰座401和右铰座402分别靠近预制构件内壁,完成一级调节;然后,调节千斤顶203并旋拧丝杆303,使左铰座401和右铰座402紧贴预制构件内壁,完成二级调节;最后,再次启动千斤顶203,使调整杆与预制构件内径等长,此时,在左铰座401和右铰座402的作用下,上层薄壁空腔预制构件M1自动调整到与下层薄壁空腔预制构件M2同轴的位置,完成调节定位工作。
[0020]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常需要两个以上进行联用。例如,在装配件交界处水平设置一X向过圆心的调整杆,然后,利用调整杆左右端的高度差,再沿Y向设置两根调整杆;进行长度调节时,X向调整杆与预制构件内径等长,Y向调整杆与所在位置处的设计值等长。上述X向调整杆和Y向调整杆同时完成调节,可使薄壁空腔预制构件的装配精度达到毫米级。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诸如“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空腔结构拼装定位调整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具有固定相连的左套筒和右套筒,所述左套筒和右套筒相互平行且开口相反;左调节部,包括左活动杆,设置在所述左套筒内,所述左活动杆与左套筒通过左销轴相连;千斤顶,包括底座和活塞柱,所述底座与左活动杆相连;右调节部,包括右活动杆,设置在所述右套筒内,所述右活动杆与右套筒通过右销轴相连;丝杆,旋接设置在右活动杆内;顶紧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柱端部的左铰座和设置在所述丝杆端部的右铰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空腔结构拼装定位调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销轴与左插孔相适配,所述左插孔在左活动杆和左套筒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右销轴与右插孔相适配,所述右插孔在右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太山马山玉张玉明杨长庚康鸣雷杨金平王建宝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