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单元及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67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百叶单元及建筑,该建筑包括外立面,该百叶单元用于安装于建筑的外立面,该百叶单元包括:百叶本体以及第一发光件。百叶本体上形成有安装槽,安装槽的至少部分槽壁形成为反射面,第一发光件安装于安装槽中,第一发光件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射向反射面,以经由反射面进行反射。通过使用百叶单元安装于建筑的外立面,能够实现隔挡以及遮阳的效果,同时,能够适用于形成平面状或曲面状的立面。使安装槽的至少部分槽壁形成为反射面,能够利用反射面反射第一发光件发出的光线,从而第一发光件的照明方向易于控制与调整,以适于满足用户的不同照明要求,且第一发光件发出的光线的有效利用率高,百叶单元的照明效果好。的照明效果好。的照明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百叶单元及建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百叶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百叶单元及建筑。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用户对建筑在功能上的越来越多样的要求,建筑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建筑的设计成本以及建造成本也越来越高,例如,为了满足用户的将建筑外立面设计为曲面以使建筑造型独特的需求,建筑的外立面需要使用异形结构(如三角形或表面成曲面的结构)组合而成,以使建筑的外立面在呈现出曲面的形状的同时,形成为一个实体结构,以实现外立面的遮阳、隔挡功能,该异形材料的价格高、适用范围小、生产制造工艺难度高。因此,如何在满足多样的使用需求的同时,简化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使建筑的外立面结构简单、紧凑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百叶单元及建筑,适用于形成平面或曲面形状的外立面,且具备遮阳、隔挡、泛光照明等多种功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百叶单元,应用于建筑,所述建筑包括外立面,所述百叶单元用于安装于所述建筑的外立面,包括:
[0005]百叶本体,所述百叶本体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至少部分槽壁形成为反射面;以及,
[0006]第一发光件,所述第一发光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第一发光件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射向所述反射面,以经由所述反射面进行反射。
[000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件用于朝向所述建筑的外立面出光。
[000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所述槽壁包括槽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槽底面的第一槽侧壁,所述第一槽侧壁相对所述槽底面倾斜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槽侧壁形成为所述反射面。
[000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百叶本体的形成有所述安装槽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槽侧壁沿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槽底面的方向逐渐倾斜,以使所述安装槽的槽宽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槽底面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百叶本体具有中空腔,所述百叶单元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中空腔内,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百叶本体,所述连接杆用于安装于所述建筑的所述外立面。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百叶本体包括骨架以及包覆件,所述骨架具有所述中空腔,所述骨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外周,所述包覆件包覆在所述骨架的至少部分表面,所述包覆件部分形成为所述安装槽。
[00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骨架被沿垂直于
所述骨架的延伸方向上的平面所截得的形状为椭圆形或梭形,以使所述骨架的厚度自所述骨架的中部向所述骨架的两边缘侧逐渐减小。
[00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骨架包括第一架体以及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之间形成所述中空腔。
[00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的厚度自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一侧向所述第一架体的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逐渐减小;
[0015]所述第二架体的厚度自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一侧向所述第二架体的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逐渐减小。
[00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包覆件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覆在所述骨架的用于背离所述外立面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分包覆在所述骨架的朝向所述外立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部分形成有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分体设置,或者,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形成为一体。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百叶本体还包括两个边缘装饰件,两个所述边缘装饰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骨架的两边缘侧,所述包覆件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边缘装饰件。
[00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百叶本体上设有多个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贯通于所述百叶本体,多个所述透光孔相间隔设置。
[001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百叶本体的背离所述第一发光件的两相对侧设有第二发光件,所述第二发光件用于朝向所述百叶单元的外部发光。
[002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百叶本体具有第一侧、第二侧以及两边缘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两所述边缘侧相对设置,所述百叶本体的所述第一侧形成有所述安装槽;
[0021]所述百叶本体的厚度方向为自所述第一侧向所述第二侧的方向,所述百叶本体的厚度自所述百叶本体的中部向所述百叶本体的两边缘侧逐渐减小。
[002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百叶本体的外表面为曲面。
[0023]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筑,所述建筑包括外立面以及多个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百叶单元,多个所述百叶单元间隔安装于所述外立面。
[002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百叶单元为多组,多组所述百叶单元沿所述外立面的高度方向排列,每一组所述百叶单元均包括多个所述百叶单元,同一组的多个所述百叶单元沿所述外立面的环绕方向排列;
[0025]同一组的相邻两个所述百叶单元中,其中一个所述百叶单元的形成有所述安装槽的一侧朝向另一个所述百叶单元的背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置,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百叶单元的所述第一发光件发出的光线直接发射至另一个所述百叶单元的表面,或经所述安装槽的所述反射面反射至另一个所述百叶单元的表面。
[002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同一组的多个所述百叶单元成曲线排列。
[002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建筑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建筑的外立面,所述百叶单元通过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建筑的外立面。
[002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多根第一支架以及多根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外立面的环绕方向延伸,多根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建筑的外立面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多根所述第二支架间隔阵列,各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各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外立面;
[0029]所述百叶单元连接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支架之间,连接于同一根所述第一支架上的两个相邻的百叶单元分别为第一百叶以及第二百叶,所述第一百叶的至少部分所述反射面朝向所述第二百叶的背离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表面设置,以使所述第一百叶的至少部分所述反射面将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百叶的表面。
[003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建筑还包括弱电桥架以及强电桥架,所述弱电桥架以及所述强电桥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百叶单元,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建筑,所述建筑包括外立面,所述百叶单元用于安装于所述建筑的外立面,包括:百叶本体,所述百叶本体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至少部分槽壁形成为反射面;以及,第一发光件,所述第一发光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第一发光件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射向所述反射面,以经由所述反射面进行反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件用于朝向所述建筑的外立面出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所述槽壁包括槽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槽底面的第一槽侧壁,所述第一槽侧壁相对所述槽底面倾斜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槽侧壁形成为所述反射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百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本体的形成有所述安装槽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槽侧壁沿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槽底面的方向逐渐倾斜,以使所述安装槽的槽宽自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槽底面的方向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百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本体具有中空腔,所述百叶单元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中空腔内,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百叶本体,所述连接杆用于安装于所述建筑的所述外立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百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本体包括骨架以及包覆件,所述骨架具有所述中空腔,所述骨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外周,所述包覆件包覆在所述骨架的至少部分表面,所述包覆件部分形成为所述安装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百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被沿垂直于所述骨架的延伸方向上的平面所截得的形状为椭圆形或梭形,以使所述骨架的厚度自所述骨架的中部向所述骨架的两边缘侧逐渐减小。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百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第一架体以及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之间形成所述中空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百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的厚度自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一侧向所述第一架体的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架体的厚度自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一侧向所述第二架体的背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逐渐减小。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百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件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覆在所述骨架的用于背离所述外立面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分包覆在所述骨架的朝向所述外立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部分形成有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分体设置,或者,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形成为一体。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百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本体还包括两个边缘装饰件,两个所述边缘装饰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骨架的两边缘侧,所述包覆件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边缘装饰件。12.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百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本体上设有多个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贯通于所述百叶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建民杨旭李优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