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
[0003]神经内科患者在诊治后,如果配合一些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巩固治疗成果。针对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排便障碍,采取康复训练的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康复效率,但是现有的训练方式多为做操等人工训练,效率较低,且难以持久进行;而一些现有的训练设备不但调节性较差而且缺乏对手脚协调性的锻炼,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的康复训练时存在的人工锻炼效率低,设备锻炼调节性差、切法对手脚协调性锻炼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内部设置有一个可一次转动90
°
的训练主轴(13),所述训练主轴(13)左右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可调节左右位置的、用于驱动所述训练主轴(13)转动的训练轮(3);所述训练轮(3)外周均匀设置有四个训练踏板(4);所述底座(1)后侧设置有一个用于调节转动所述训练轮(3)所需力度的调节轮(24);所述底座(1)左右侧分别设置有扶手(2),所述底座(1)前侧设置有一个可调节前后位置的前后座(5),所述前后座(5)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可调节竖直位置的升降座(6),所述升降座(6)后侧设置有一个可调节前后倾角的角度座(7);所述角度座(7)顶部设置有一个训练柱(8),所述训练柱(8)顶部设置有左右两个可相对摆动的训练板(9),所述训练板(9)顶部分别设置有训练拉柄(10);所述角度座(7)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训练板(9)和训练柱(8)的棘齿条(56),所述训练主轴(13)转动90
°
形成所述棘齿条(56)移动且两个所述训练板(9)之间的夹角变为0
°
的结构;所述训练柱(8)下侧设置有一个用于调节拉动所述训练拉柄(10)所需力度的控制螺母(6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主轴(13)和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训练主轴(13)中部固定连接有一个训练方块(14);所述训练方块(14)的后方设置有一个可前后移动的训练挡板(16);所述训练挡板(16)后侧固定连接有多个训练导杆(21);所述底座(1)后侧转动连接有一个调节螺杆(23),所述调节螺杆(23)和所述调节轮(24)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杆(23)螺纹连接有一个调节挡板(69),所述调节挡板(69)左右侧分别滑动连接有调节导杆(25),所述调节导杆(25)均和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训练导杆(21)均和所述调节挡板(69)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挡板(69)前侧的训练导杆(21)外周均套装有训练弹簧(2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主轴(13)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训练棱柱轴(15),所述训练轮(3)分别滑动连接于对应侧的训练棱柱轴(15)外周;所述训练主轴(13)前方的底座(1)固定连接有一个分离导杆(28),所述分离导杆(28)滑动连接有左右两个分离导套(29),所述分离导套(29)分别固定连接有拨叉(27);所述训练轮(3)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导向轮(26),所述导向轮(26)外周开有环形凹陷,所述拨叉(27)位于所述导向轮(26)的环形凹陷内;所述底座(1)前侧转动连接有一个分离螺杆(32),所述分离螺杆(32)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分离轮(33);所述分离螺杆(32)螺纹连接有一个分离块(31),所述分离块(31)左右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个分离滑杆(34),所述分离滑杆(34)均和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分离块(31)铰接有两个分离撑杆(30),所述分离撑杆(30)末端分别和对应的分离导套(29)铰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侧固定连接有前后导板(11),所述前后导板(11)和所述前后座(5)滑动连接,所述前后座(5)底部固定连接有轮子(35);所述底座(1)侧端固定连接有齿条(12);所述前后侧侧端转动连接有一个蜗轮轴(37),所述蜗轮轴(37)同轴固定连接有前后齿轮(36),所述前后齿轮(36)和所述齿条(12)啮合连接;所述蜗轮轴(37)啮合连接有蜗杆(38),所述蜗杆(38)和所述前后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