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746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19
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安装有第一撑板,所述第一撑板左右侧分别设有可转动的转盘,所述第一撑板上端表面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可前后移动的脚踏座,所述第一撑板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与对应的脚踏板相配合的牵引杆,所述转盘转动时可构成对应的脚踏板向前移动时调节牵引力大小的结构;所述第一撑板后端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第二撑板,所述第二撑板下端表面安装有可转动的长转轴,所述第二撑板前端内壁安装有多个异形撬杆,所述长转轴转动时可构成多个异形撬杆边同步向内侧合拢或向外侧张开边左右移动边上下移动的结构;通过转动对应的转盘,可调节患者在锻炼时的牵引力大小。节患者在锻炼时的牵引力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共同组成,心脏将血液输送至全身动脉,经由毛细血管进行营养物质、氧气、代谢废物等交换,之后血液进入静脉,由全身静脉输送回心脏,从而形成心血管系统,毛细血管属于动静脉交换机构;当心脏和与之相连的血管出现病变,则称为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心脏血管疾病等,均可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与自身的生活锻炼有密切关系,心血管疾病和心脏息息相关,所以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就变得尤为重要,相对于不同的运动而言,有氧运动可以大大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加重,促进血液循环,有氧运动的活动量较为适中,病人也可以适应这个过程;患者由于长期的躺在病床上,会导致动脉硬化、背部压疮等症状,因此需要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来辅助患者心血管疾病治疗,但是现有的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只能单一的辅助患者锻炼,不能根据患者的自身需求调节牵引力的大小,锻炼效果不佳,且还不能缓解患者的背部压疮症状;为此设计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可根据患者的自身需求调节牵引力的大小,还可对患者的背部、肩部等部位进行按摩放松,全方位的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锻炼兴趣,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只能单一的辅助患者锻炼,不能根据患者的自身需求调节牵引力的大小,且还不能缓解患者的背部压疮症状等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安装有第一撑板,所述第一撑板左右侧分别设有可转动的转盘,所述第一撑板上端表面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可前后移动的脚踏座,所述第一撑板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与对应的脚踏板相配合的牵引杆,所述转盘转动时可构成对应的脚踏板向前移动时调节牵引力大小的结构;所述第一撑板后端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第二撑板,所述第二撑板下端表面安装有可转动的长转轴,所述第二撑板前端内壁安装有多个异形撬杆,所述长转轴转动时可构成多个异形撬杆边同步向内侧合拢或向外侧张开边左右移动边上下移动的结构;所述第二撑板后端内壁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二方板,所述第二方板前端表面下侧分别固接有第一方板,所述第二方板前端表面上侧分别安装有压板,所述第一方板内壁分别安装有可转动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转动时可构成压板先边向下移动边向下翻转后第二方板上下移动的结构。
[0006]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07]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患者通过坐在第一撑板上,背部躺在第二撑板上,双脚放置在
对应的脚踏座上,通过转动第一手柄,可控制第二撑板上下翻转,可调节患者的锻炼姿势,可辅助患者呈现躺、坐、半坐半躺式;患者通过用双腿驱动对应的脚踏座向前移动,可辅助患者锻炼腿部伸屈,加快血液流通,做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利于康复,且患者通过双手分别控制转动对应的转盘,可根据自身的状态调节腿部向前驱动牵引力的大小。
[0008]2、通过启动第一电机,会使对应的按摩球会间歇性边同步向内侧合拢或向外侧张开边间歇性圆周转动边左右移动边上下移动,可对患者的背部进行大面积的夹捏按摩,舒缓背部的皮肤,防止压疮。
[0009]3、当第二电机启动后,会使对应的两个压板会边向下移动边翻转,对患者的肩部进行夹持固定,且夹持固定后还会使第一方板、第二方板上下的不规则的震动运动,可带动患者的肩部上下晃动按摩,类似于耸肩动作,使患者放松,舒缓肩部疲劳,调节情绪,加快康复。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轴测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第二撑板剖视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脚踏座安装示意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外筒剖视图。
[001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第一滑板安装示意图。
[001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第二撑板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长转轴安装示意图。
[001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异形支撑座安装示意图。
[0018]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第二滑板安装示意图。
[0019]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摩擦筒安装示意图。
[0020]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第一曲柄安装示意图。
[0021]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摩擦轮安装示意图。
[0022]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异形齿条安装示意图。
[0023]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第二固定板安装示意图。
[0024]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套架安装示意图。
[0025]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第一方板安装示意图。
[0026]图1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压板安装示意图。
[0027]图1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安装盒安装示意图。
[0028]图1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不规则凸轮安装示意图。
[0029]图2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安装盒剖视图。
[0030]图2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的卡板安装示意图。
[0031]图中标号:1

第一撑板、2

底板、3

转盘、4

第一蜗杆、5

第一蜗轮、6

第一圆盘、7

第一连杆、8

第一滑板、9

第一支撑板、10

牵引杆、11

套环、12

脚踏座、13

长滑销、14

侧板、15

第一支撑座、16

套杆、17

外筒、18

第一拉簧、19

内杆、20

第一手柄、21

第一螺纹杆、22

第一螺纹块、23

第一导杆、24

第二连杆、25

第二撑板、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包括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上端安装有第一撑板(1),所述第一撑板(1)左右侧分别设有可转动的转盘(3),所述第一撑板(1)上端表面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可前后移动的脚踏座(12),所述第一撑板(1)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与对应的脚踏板相配合的牵引杆(10),所述转盘(3)转动时可构成对应的脚踏板向前移动时调节牵引力大小的结构;所述第一撑板(1)后端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第二撑板(25),所述第二撑板(25)下端表面安装有可转动的长转轴(29),所述第二撑板(25)前端内壁安装有多个异形撬杆(51),所述长转轴(29)转动时可构成多个异形撬杆(51)边同步向内侧合拢或向外侧张开边左右移动边上下移动的结构;所述第二撑板(25)后端内壁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二方板(71),所述第二方板(71)前端表面下侧分别固接有第一方板(70),所述第二方板(71)前端表面上侧分别安装有压板(72),所述第一方板(70)内壁分别安装有可转动的螺旋杆(73),所述螺旋杆(73)转动时可构成压板(72)先边向下移动边向下翻转后第二方板(71)上下移动的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3)下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蜗杆(4),所述第一蜗杆(4)内侧分别啮合有第一蜗轮(5),所述第一蜗轮(5)前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圆盘(6),所述第一圆盘(6)前端表面非圆心处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7),所述底板(2)上端表面中部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第一支撑板(9),所述第一支撑板(9)上端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8),所述第一连杆(7)另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第一滑板(8)上,所述牵引杆(10)分别固接在对应的第一滑板(8)前端表面,所述牵引杆(10)前端分别固接有套环(11),所述底板(2)上端表面前侧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座(15),所述第一支撑座(15)中部分别固接有与套环(11)相配合的套杆(16),所述脚踏座(12)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第一支撑座(15)上端,所述脚踏座(12)外侧分别固接有长滑销(13),所述第一撑板(1)上端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侧板(14),所述侧板(14)内侧表面分别开设有与对应的长滑销(13)相配合的斜滑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上端表面后侧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一螺纹杆(21),所述第一螺纹杆(21)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块(22),所述第一螺纹块(22)左右两端表面分别固接有第一导杆(23),所述第一导杆(23)外表面外侧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杆(24),所述第二连杆(24)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第二撑板(25)左右两端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撑板(25)下端表面后侧固接有第一电机(28),所述长转轴(29)固接在第一电机(28)前端,所述长转轴(29)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主动锥齿轮(30),所述主动锥齿轮(30)前端啮合有从动锥齿轮(31),所述从动锥齿轮(31)左端同轴固接有摩擦筒(32),所述第二撑板(25)下端表面前侧滑动连接有异形支撑座(34),所述摩擦筒(32)转动连接在异形支撑座(34)上,所述摩擦筒(32)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二蜗杆(33),所述第二蜗杆(33)后端啮合有第二蜗轮(35),所述第二蜗轮(35)下端同轴固接有第二圆盘(36),所述第二圆盘(36)下端表面非圆心处铰接有第三连杆(37),所述第三连杆(37)另一端铰接在第二撑板(25)下端表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支撑座(34)后端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38),所述第二滑板(38)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曲柄(58),所述第一曲柄(58)下端表面设有与摩擦筒(32)相配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阵陈冉周凤丽
申请(专利权)人:商丘市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