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科便携式电光调Q激光皮肤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19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调Q激光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医科便携式电光调Q激光皮肤治疗仪,包括壳体和通过导线连接在壳体后侧的激光头,所述激光头的两侧处均安装有夹持机构,壳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机构。通过两组夹持机构可以将激光头夹持在壳体的后表面上,防止激光头在使用后随意丢弃导致遗失,影响后续使用,而且通过弹性夹持的方式,可以夹持不同宽度的激光头,适用范围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防止刚性夹持对激光头造成的损伤,通过支撑机构可以对壳体的底部进行稳固支撑,防止其在受力后出现晃动现象,影响实际观测,而且壳体在不慎掉落后,还可以对壳体的底部进行防护,降低壳体底部受损概率,并且拆卸和安装都较为方便,安装后不易松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科便携式电光调Q激光皮肤治疗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调Q激光器
,具体是一种医科便携式电光调Q激光皮肤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调Q技术又叫Q开关技术,是将一般输出的连续激光能量压缩到宽度极窄的脉冲中发射,从而使光源的峰值功率可提高几个数量级的一种技术,在医用皮肤治疗领域,调Q(Q值定义为在激光谐振腔内,储存的总能量与腔内单位时间损耗的能量之比)激光在纹身、斑、妊娠纹、太田斑等色素痣、青春痘疤痕、收缩毛孔、细小皮肤皱纹以及嫩肤等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并且在绝大多数的治疗中效果显著,目前业界主要采用激光器置于激光治疗手持件内的便携式(即台式)治疗。
[0003]然而现有的调Q激光器在使用时,一方面难以对其底部进行稳固支撑,受力后容易出现晃动现象,影响实际观测,另一方面当使用后,难以将激光头夹持在调Q激光器上,容易导致激光头遗失,影响后续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医科便携式电光调Q激光皮肤治疗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科便携式电光调Q激光皮肤治疗仪,通过两组夹持机构可以将激光头夹持在壳体的后表面上,防止激光头在使用后随意丢弃导致遗失,影响后续使用,而且通过弹性夹持的方式,可以夹持不同宽度的激光头,适用范围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防止刚性夹持对激光头造成的损伤,通过支撑机构可以对壳体的底部进行稳固支撑,防止其在受力后出现晃动现象,影响实际观测,而且壳体在不慎掉落后,还可以对壳体的底部进行防护,降低壳体底部受损概率,并且拆卸和安装都较为方便,安装后不易松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医科便携式电光调Q激光皮肤治疗仪,包括壳体和通过导线连接在壳体后侧的激光头,所述激光头的两侧处均安装有夹持机构,壳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机构;
[0007]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头、第二支板、弹簧、第二限位环、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限位环、圆柱杆和第一支板,所述夹持头上固接有第二支板和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一支板之间固接有圆柱杆,所述圆柱杆的外部由下而上依次活动套接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第一支板和第一限位环以及第二支板和第二限位环之间均连接有弹簧,第一限位环上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架,第二限位环上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壳体的后表面两侧边缘处均固接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内部固接有紧固杆,且安装座的内侧壁上纵向开设有限位槽,紧固杆的外部活动套接有第一锁套和第二锁套,第一锁套上固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二锁套上固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安装座之间以及第二固定板和安装座之间均固接有金属弹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连接有弹性绳;
[0008]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块、伺服电机、大齿轮、第一齿条、第一滑杆、第一
导向环、第二齿条、第二滑杆、第二导向环、第一钢板、第一衔接杆、第二钢板和第二衔接杆,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由前至后依次横向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且支撑座的前表面固接有控制器,支撑座的两侧均固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座的内部固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驱动端上连接有大齿轮,大齿轮的前侧处啮合有第一齿条,且大齿轮的后侧处啮合有第二齿条,第一齿条的一端上表面固接有第一滑杆,且第一齿条的一端下表面固接有第一导向环,第二齿条的一端上表面固接有第二滑杆,且第二齿条的一端下表面固接有第二导向环,第一滑杆的顶端固接有第一钢板,第一导向环的内部活动贯穿有第一衔接杆,第二滑杆的顶端固接有第二钢板,第二导向环的内部活动贯穿有第二衔接杆。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活动安装在限位槽的内部,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交点处活动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一端均延伸至安装座的内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持头分别活动扣合在激光头的两侧处,两个所述弹簧均活动套接在圆柱杆的外部。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一锁套上,第二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二锁套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为交叉分布。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金属弹片为弧形分布,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以紧固杆的中心点为基准呈对称分布。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滑杆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内部,第二滑杆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的内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分别位于壳体的两侧处,且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均位于支撑座的上方处。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衔接杆的一端固接在支撑座的内壁一侧处,第二衔接杆的一端固接在支撑座的内壁另一侧处,第一衔接杆和第二衔接杆均为横向分布。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互平行,第一导向环和第二导向环均为“回”字形结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通过两组夹持机构可以将激光头夹持在壳体的后表面上,防止激光头在使用后随意丢弃导致遗失,影响后续使用,而且通过弹性夹持的方式,可以夹持不同宽度的激光头,适用范围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防止刚性夹持对激光头造成的损伤;
[0019]2、通过支撑机构可以对壳体的底部进行稳固支撑,防止其在受力后出现晃动现象,影响实际观测,而且壳体在不慎掉落后,还可以对壳体的底部进行防护,降低壳体底部受损概率,并且拆卸和安装都较为方便,安装后不易松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种医科便携式电光调Q激光皮肤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一种医科便携式电光调Q激光皮肤治疗仪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一种医科便携式电光调Q激光皮肤治疗仪的局部俯视图;
[0023]图4为一种医科便携式电光调Q激光皮肤治疗仪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一种医科便携式电光调Q激光皮肤治疗仪中大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壳体;2、支撑机构;21、支撑座;211、控制器;212、第一滑槽;213、第二滑槽;214、支撑块;22、伺服电机;221、大齿轮;23、第一齿条;231、第一滑杆;232、第一导向环;24、第二齿条;241、第二滑杆;242、第二导向环;25、第一钢板;26、第一衔接杆;27、第二钢板;28、第二衔接杆;3、激光头;4、夹持机构;41、夹持头;42、第二支板;43、弹簧;44、第二限位环;45、第一支架;451、第一锁套;452、第一固定板;453、金属弹片;46、第二支架;461、第二锁套;462、第二固定板;47、第一限位环;48、圆柱杆;49、第一支板;5、安装座;51、紧固杆;52、弹性绳;53、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阅图2和图3,一种医科便携式电光调Q激光皮肤治疗仪,包括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科便携式电光调Q激光皮肤治疗仪,包括壳体(1)和通过导线连接在壳体(1)后侧的激光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头(3)的两侧处均安装有夹持机构(4),壳体(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机构(2);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夹持头(41)、第二支板(42)、弹簧(43)、第二限位环(44)、第一支架(45)、第二支架(46)、第一限位环(47)、圆柱杆(48)和第一支板(49),所述夹持头(41)上固接有第二支板(42)和第一支板(49),第二支板(42)和第一支板(49)之间固接有圆柱杆(48),所述圆柱杆(48)的外部由下而上依次活动套接有第一限位环(47)和第二限位环(44),第一支板(49)和第一限位环(47)以及第二支板(42)和第二限位环(44)之间均连接有弹簧(43),第一限位环(47)上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架(45),第二限位环(44)上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架(46),所述壳体(1)的后表面两侧边缘处均固接有安装座(5),安装座(5)的内部固接有紧固杆(51),且安装座(5)的内侧壁上纵向开设有限位槽(53),紧固杆(51)的外部活动套接有第一锁套(451)和第二锁套(461),第一锁套(451)上固接有第一固定板(452),第二锁套(461)上固接有第二固定板(462),第一固定板(452)和安装座(5)之间以及第二固定板(462)和安装座(5)之间均固接有金属弹片(453),第一固定板(452)和第二固定板(462)之间连接有弹性绳(52);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座(21)、支撑块(214)、伺服电机(22)、大齿轮(221)、第一齿条(23)、第一滑杆(231)、第一导向环(232)、第二齿条(24)、第二滑杆(241)、第二导向环(242)、第一钢板(25)、第一衔接杆(26)、第二钢板(27)和第二衔接杆(28),所述支撑座(21)的上表面由前至后依次横向开设有第一滑槽(212)和第二滑槽(213),且支撑座(21)的前表面固接有控制器(211),支撑座(21)的两侧均固接有支撑块(214),且支撑座(21)的内部固接有伺服电机(22),伺服电机(22)的驱动端上连接有大齿轮(221),大齿轮(221)的前侧处啮合有第一齿条(23),且大齿轮(221)的后侧处啮合有第二齿条(24),第一齿条(23)的一端上表面固接有第一滑杆(231),且第一齿条(23)的一端下表面固接有第一导向环(232),第二齿条(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翔余锋李波李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光燚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