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冲洗管壁油污的分流器以及下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75015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暖配件领域,并公开一种辅助冲洗管壁油污的分流器,其包括输入端、输出端、柱体,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设置多个叶片,多个叶片以柱体的轴线为中心轴环形阵列分布,多个叶片远离中心轴的第一端部与柱体固定连接,多个叶片靠近中心轴的第二端部相互固定连接,叶片具有沿输入端向输出端方向螺旋倾斜的曲面,相邻叶片的曲面沿柱体的轴向方向相隔一定距离形成缺口,缺口与输出端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形成水流引导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分流器将输入的热水分成多股螺旋的高速热水,不仅通过螺旋流动增加热水流经的路程,还通过高速的螺旋热水冲刷管壁的油污,从而使大量油污快速脱离管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包括上述分流器的下水器。水器。水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冲洗管壁油污的分流器以及下水器


[0001]本技术属于水暖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冲洗管壁油污的分流器。

技术介绍

[0002]水槽作为厨房标配的设备之一,水槽下方的排水管道通过可翻转的挡板与下水管道隔离,以防止下水管道内的异味窜入厨房。当水槽排水时,挡板在水流的冲力作用下翻转并开启,将水槽内的水排入下水管道。水槽经过长期使用后,管道内难免附着大量的油污,特别是靠近挡板处的管道内壁会附着大量的油污,油污长期堆积后减少了管道的有效流通内径造成排水不畅。为了去除管道内壁附着的油污,传统的方法是在水槽内倒入热水,通过排放热水来溶解管道内壁附着的油污,热水器内的热水经热水龙头流入水槽内,再从水槽的排水口流入排水管道,最后热水顶开挡板进入下水管道,因此,热水的水流速度以及水流压力均下降,管道内的油污在低速低压的热水流的浸泡下溶解,再通过低速的热水流将溶解的油污带离管壁,所以这样的油污去除方式需要排放大量的热水以及花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流器,用于将输入的热水分成多股螺旋流动的高速热水流,通过螺旋的高速热水流快速去除管道内壁附着的油污,从而节约热水的使用量以及节约时间。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辅助冲洗管壁油污的分流器,其包括输入端、输出端、连接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柱体,所述柱体具有设置在其中的通道,通道联通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设置多个叶片,多个叶片以柱体的轴线为中心轴环形阵列分布,多个叶片远离中心轴的第一端部与柱体固定连接,多个叶片靠近中心轴的第二端部相互固定连接,叶片具有沿输入端向输出端方向螺旋倾斜的曲面,相邻叶片的曲面沿柱体的轴向方向相隔一定距离以形成联通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缺口,缺口与输出端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以形成水流引导段。
[000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水器,用于将输入的热水分成多股螺旋流动的高速热水流,通过螺旋的高速热水流快速去除管道内壁附着的油污,从而节约热水的使用量以及节约时间。
[0006]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下水器,其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管螺母、固定座、进水阀门、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以及挡板,第二管体通过管螺母与第一管体的第一端紧固连接,通过第一密封圈实现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的密封连接,挡板设置于第二管体的端部,通过开启或者关闭挡板实现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的第二端联通与封闭,第一管体设置与第二端同轴的第三端,第三端与第二端联通,第三端同轴插接分流器,固定座与第三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紧固,通过第二密封圈实现固定座与第一管体的密封连接,进水阀门的出水端与固定座通过螺纹连接方式紧固,进水阀门的进水端与热水器的热水端通过管道联通。所述分流器包括输入端、输出端、连接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柱体,柱体具有设置在其中的
通道,通道联通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设置多个叶片,多个叶片以柱体的轴线为中心轴环形阵列分布,多个叶片远离中心轴的第一端部与柱体固定连接,多个叶片靠近中心轴的第二端部相互固定连接,叶片具有沿输入端向输出端方向螺旋倾斜的曲面,相邻叶片的曲面沿柱体的轴向方向相隔一定距离以联通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同轴于柱体设置径向向外的凸缘,凸缘抵接第一管体的第三端的端面,分流器的叶片正对进水阀门的出水端,分流器在固定座的锁紧力作用下同轴紧固于第一管体的第三端内部。
[0007]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水槽,用于将输入的热水分成多股螺旋流动的高速热水流,通过螺旋的高速热水流快速去除管道内壁附着的油污,从而节约热水的使用量以及节约时间。
[0008]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水槽,其包括水槽、安装于水槽上方的水龙头、安装于水槽下方且与水槽的排水口连接的弯管以及与弯管连接的下水器。下水器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管螺母、固定座、进水阀门、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以及挡板,第二管体通过管螺母与第一管体的第一端紧固连接,通过第一密封圈实现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的密封连接,挡板设置于第二管体的端部,通过开启或者关闭挡板实现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的第二端联通与封闭,第一管体设置与第二端同轴的第三端,第三端与第二端联通,第三端同轴插接分流器,固定座与第三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紧固,通过第二密封圈实现固定座与第一管体的密封连接,进水阀门的出水端与固定座通过螺纹连接方式紧固,进水阀门的进水端与热水器的热水端通过管道联通。所述分流器包括输入端、输出端、连接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柱体,柱体具有设置在其中的通道,通道联通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设置多个叶片,多个叶片以柱体的轴线为中心轴环形阵列分布,多个叶片远离中心轴的第一端部与柱体固定连接,多个叶片靠近中心轴的第二端部相互固定连接,叶片具有沿输入端向输出端方向螺旋倾斜的曲面,相邻叶片的曲面沿柱体的轴向方向相隔一定距离以联通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同轴于柱体设置径向向外的凸缘,凸缘抵接第一管体的第三端的端面,分流器的叶片正对进水阀门的出水端,分流器在固定座的锁紧力作用下同轴紧固于第一管体的第三端内部。
[0009]有益效果
[0010]1. 由于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设置了多个叶片,相邻叶片之间具有缺口,而叶片与分流器的柱体是固定连接的,因此,从进水阀门释放的一股具有一定压力的热水冲刷叶片后,叶片不旋转,叶片之间的缺口形成压力释放点,热水经过叶片之间的缺口后被分成多股持续高速喷出的热水。
[0011]2. 由于分流器的叶片具有沿输入端向输出端方向螺旋倾斜的曲面,因此,热水顺着曲面从相邻叶片之间的缺口高速喷出,热水流的喷出方向与管体的轴线具有一定角度。
[0012]3. 由于缺口与输出端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此距离形成水流引导段,因此,从缺口以一定角度喷出的热水在引导段的内柱面的引导作用下热水贴合内柱面呈螺旋状高速流动并从分流器的输出端贴合管壁高速流出。由于热水是沿管壁流动的,而油污是附着于管壁上的,因此分流器实现了热水的高效利用。
[0013]4. 由于多个叶片靠近中心轴的第二端部通过立柱相互固定连接,立柱靠近输入端的一端同轴设置锥面,锥面的尖端朝向输入端,分流器的中央设置锥面可以减少从进水阀门输入的热水流向叶片的过程中的压力损耗。
[0014]5. 由于分流器的输入端同轴于柱体设置径向向外的凸缘,凸缘用于抵接安装管件的端面,凸缘在固定座的锁紧力作用下同轴紧固于第一管体的第三端内部,使得分流器在分割热水时保持固定而不发生自转。
[0015]6. 分流器将输入的热水分成多股螺旋的高速热水,通过螺旋流动增加热水流经的路程,使得热水可以与管壁上大量的油污发生接触并溶解油污,提高了热水的利用率。
[0016]7. 通过压力释放点喷出的高压高速热水在引导段的作用下形成高速的螺旋热水冲刷管壁的油污,使得大量的油污快速脱离管壁,提高了热水的油污清除效率。
[0017]8. 分流器通过提高热水的利用率以及热水的油污清除效率来降低热水的使用量以及降低油污清除的时间,从而节约热水以及节约时间。
[0018]9. 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冲洗管壁油污的分流器,其包括输入端(484)、输出端(483)、连接输入端(484)和输出端(483)的柱体(481),所述柱体(481)具有设置在其中的通道,通道联通输入端(484)和输出端(483),其特征在于,输入端(484)和输出端(483)之间设置多个叶片(482),多个叶片(482)以柱体(481)的轴线为中心轴环形阵列分布,多个叶片(482)远离中心轴的第一端(411)部与柱体(481)固定连接,多个叶片(482)靠近中心轴的第二端(412)部相互固定连接,叶片(482)具有沿输入端(484)向输出端(483)方向螺旋倾斜的曲面,相邻叶片(482)的曲面沿柱体(481)的轴向方向相隔一定距离以形成联通输入端(484)和输出端(483)的缺口(486),缺口(486)与输出端(483)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以形成水流引导段(48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冲洗管壁油污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482)靠近中心轴的第二端(412)部通过立柱相互固定连接,立柱靠近输入端(484)的一端同轴设置锥面,锥面的尖端朝向输入端(48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冲洗管壁油污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484)同轴于柱体(481)设置径向向外的凸缘(485),凸缘(485)用于抵接安装管件的端面。4.一种下水器,其包括第一管体(41)、第二管体(42)、管螺母、固定座(47)、进水阀门(46)、第一密封圈(63)、第二密封圈(61)以及挡板,第二管体(42)通过管螺母与第一管体(41)的第一端(411)紧固连接,通过第一密封圈(63)实现第二管体(42)与第一管体(41)的密封连接,挡板设置于第二管体(42)的端部,通过开启或者关闭挡板实现第二管体(42)与第一管体(41)的第二端(412)联通与封闭,第一管体(41)设置与第二端(412)同轴的第三端(413),第三端(413)与第二端(412)联通,第三端(413)同轴插接分流器(48),固定座(47)与第三端(413)通过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广平顾永华刘春彪
申请(专利权)人:木迅智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