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与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7494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防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与施工方法。所述防水卷材包括依次设置的树脂片材层、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层和界面结合层,其中,所述防水卷材的透光率≥45%。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视化的防水卷材,即光线可以穿过卷材透视垫片,当卷材的透光率≥45%时,对于橘色、红色等暖色垫片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可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与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防水
,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水卷材,以及该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和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隧道采用矿山法或新奥法施工以来,一般采用在喷混凝土层和二次衬砌之间设置防水层的方法来解决复合式衬砌的防水问题。构筑的防水层通常采用PVC、EVA、ECB、LDPE等防水板。这些传统的防水板表面光滑,无法与二衬混凝土形成有效咬合。一旦防水卷材破损,或焊接不牢靠,防水层和二衬混凝土之间就会出现“窜水”现象,进而透过混凝土裂纹、缝隙进入隧道内部。
[0003]近年来有些隧道采用自粘型高分子防水卷材,相对于单层高分子防水板而言,看似防水效果有所提升,其实不然。防水施工完毕要绑扎钢筋,台车移动的周期中,必须先撕掉自粘卷材表面的隔离膜,在此过程中卷材极易粘接到作业人员身体和衣服,并且,隧道爆破出渣土等过程的灰尘也会直接吸附在胶膜表面成为隔离层,失去和后浇混凝土的粘接能力;个别情境下,在浇筑混凝土时卷材的隔离膜没有被去除,则彻底失去和混凝土的粘接效果,与传统防水板面临同样问题。一旦出现“窜水”,很难锁定渗漏位置,使得后续查漏、修补等工作十分困难。
[0004]此外,在隧道中铺设防水板或卷材需要预先铺设垫片,以实现其与一衬混凝土的固定。对于PE、EVA防水板在隧道中铺设以垫片锚固焊接法为主,焊接的方法又分为热风焊、超声焊和电磁焊。目前的施工工艺中,均需从背面焊接以固定卷材。由于卷材尺寸较大,对于隧道拱顶来说,从卷材背面焊接的施工工艺非常复杂耗时,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较高。电磁焊可以支持在卷材正面操作以实现与垫片的焊接,比较方便工人操作。但正面操作需要求防水板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以便透过材料准确找到垫片的位置。然而现有的市售预铺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均为浅色甚至白色,不符合操作要求。特别是当现有白度值大于65%时,根本不可能在隧道光线条件下看到垫片。相关文献或专利报道的预铺防水材料也均未提及透光率和可视性,其关注重点都是反粘层如何起到隔离、反射以及与后浇混凝土反粘的实现。
[0005]因此,目前尚未有可以在隧道的光线环境下,透过卷材准确定位垫片,从而实现电磁焊机从正面焊接固定卷材和垫片的市售预铺产品或相关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在防水
的多年研究,发现将预铺反粘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取代传统的防水板,可以有效地解决防水层和二衬混凝土之间“窜水”问题。将其进一步设计为具有一定透明度的卷材,可透过卷材准确定位垫片,并通过电磁焊将片材与垫片热熔焊接,从而解决正面施工固定的问题。基于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视化的防水卷材,即光线
可以穿过卷材透视垫片,当卷材的透光率≥45%时,对于橘色、红色等暖色垫片具有良好的可视性。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包括依次设置的树脂片材层、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层和界面结合层,其中,所述防水卷材的透光率≥45%,优选透光率为60

70%;所述树脂片材层的厚度为0.2

2.0mm,其透光率≥55%。在优选范围内的卷材透光率可达到性能与便捷施工的最佳。
[0009]在满足上述透光率的前提下,各层优选满足下述条件,所述树脂片材层的厚度为0.5

1.5mm,其透光率≥70%。所述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层的厚度为0.1

1.0mm,优选为0.15

0.5mm,其透光率≥80%,例如为81%、82%、83%、84%、85%、86%、87%、88%、89%,优选≥90%,例如为91%、92%、93%、94%、95%。所述界面结合层的涂层重量为20

150g/m2,其透光率≥55%。以上厚度均为优选,在满足整体透光率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对相关组成的厚度进行调整。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树脂片材层由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制得,以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总重量计,所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0.05

2重量%的光稳剂、0.2

5重量%的抗氧剂、0.05

2重量%的紫外线吸收剂和95

99.7重量%的聚烯烃树脂;更优选地,以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总重量计,所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0.1

1重量%的光稳剂、0.2

3重量%的抗氧剂、0.5

1重量%的紫外线吸收剂和95

99.2重量%的聚烯烃树脂。
[0011]其中,所述聚烯烃树脂的选择较为宽泛,可以为聚乙烯、乙烯基共聚物、聚丙烯、丙烯基共聚物、聚1

丁烯、聚4

甲基
‑1‑
戊烯、环烯烃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乙烯基共聚物优选为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

丙烯酸或丙烯酸酯共聚物。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聚烯烃树脂为聚乙烯;优选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中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混合物,以聚烯烃树脂的总重量计,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含量为35

75重量%,中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含量为25

65重量%。
[0013]更优选地,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密度为0.915

0.935g/cm3,优选密度为0.920

0.935g/cm3;熔体指数I
2.16
为0.1

8g/10min,优选熔体指数I
2.16
为0.2

3g/10min。上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可商购获得,例如,牌号:LLDPE

7042(齐鲁)、牌号:Dowlex 2045G。
[0014]更优选地,所述中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密度为0.938

0.968g/cm3,优选密度为0.938

0.948g/cm3;熔体指数I
2.16
为0.1

8g/10min,优选熔体指数I
2.16
为0.2

3g/10min。上述中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可商购获得,例如,牌号:ENABLE 4009MC、牌号:HDPE TR144。
[0015]由于运输、储存和施工是在可见光环境,因此需要短暂的暴露期,所述光稳剂优选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更优选为2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苄基)
‑2’‑
正丁基丙二酸双(1,2,2,6,6

五甲基
‑4‑
哌啶基)酯、双(1,2,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包括依次设置的树脂片材层、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层和界面结合层,其中,所述防水卷材的透光率≥45%,优选透光率为60

70%;所述树脂片材层的厚度为0.2

2.0mm,其透光率≥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卷材,其中,所述树脂片材层的厚度为0.5

1.5mm,其透光率≥70%;所述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层的厚度为0.1

1.0mm,优选为0.15

0.5mm,其透光率≥80%,优选≥90%;所述界面结合层的涂层重量为20

150g/m2,其透光率≥5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卷材,其中,所述树脂片材层由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制得,以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总重量计,所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0.05

2重量%的光稳剂、0.2

5重量%的抗氧剂、0.05

2重量%的紫外线吸收剂和95

99.7重量%的聚烯烃树脂;优选地,以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总重量计,所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0.1

1重量%的光稳剂、0.2

3重量%的抗氧剂、0.5

1重量%的紫外线吸收剂和95

99.2重量%的聚烯烃树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卷材,其中,所述聚烯烃树脂为聚乙烯、乙烯基共聚物、聚丙烯、丙烯基共聚物、聚1

丁烯、聚4

甲基
‑1‑
戊烯、环烯烃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乙烯基共聚物优选为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

丙烯酸或丙烯酸酯共聚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卷材,其中,所述聚烯烃树脂为聚乙烯;优选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中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混合物,以聚烯烃树脂的总重量计,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含量为35

75重量%,中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含量为25

65重量%;优选地,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密度为0.915

0.935g/cm3,优选密度为0.920

0.935g/cm3;熔体指数I
2.16
为0.1

8g/10min,优选熔体指数I
2.16
为0.2

3g/10min;优选地,所述中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的密度为0.938

0.968g/cm3,优选密度为0.938

0.948g/cm3;熔体指数I
2.16
为0.1

8g/10min,优选熔体指数I
2.16
为0.2

3g/10min。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卷材,其中,所述光稳剂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优选为2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苄基)
‑2’‑
正丁基丙二酸双(1,2,2,6,6

五甲基
‑4‑
哌啶基)酯、双(1,2,2,6,6

五甲基
‑4‑
哌啶基)癸二酸酯、四(2,2,6,6

四甲基
‑4‑
哌啶基)

1,2,3,4

丁烷四羧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抗氧剂选自四(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丙酸季戊四醇酯和/或1,3,5

三甲基

2,4,6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

苯基)苯;所述紫外线吸收剂选自羟基苯基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和/或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所述羟基苯基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为2,4

双(2,4

二甲基苯基)
‑6‑
(2

羟基
‑4‑
正辛基氧基苯基)

s

三嗪、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玉钦王超群陈楠李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