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SSI器件的FPGA持续集成开发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74775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5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FPGA开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步骤100:接收输入的HDL源文件和用户约束文件,进行OOC综合,生成逻辑网表,并封装为DCP文件;步骤200:接收步骤100生成的DCP文件,调用跨SLR接口电路自动化生成脚本以生成跨SLR接口电路;步骤300:进行整体布局布线,将输出结果封装为DCP文件;步骤400:将步骤300生成的DCP文件生成比特流文件,配置FPGA设备,对FPGA设备进行运行与实时调试。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显著降低了大型逻辑设计在FPGA器件部署的难度,使得设计者不需要手动的方式进行繁琐的跨SLR设计迭代与局部布局布线的调整,有助于大型逻辑设计在SSI类型的FPGA云环境与本地环境上的映射实现与快速部署。本地环境上的映射实现与快速部署。本地环境上的映射实现与快速部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SSI器件的FPGA持续集成开发方法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FPGA设计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SSI器件的FPGA持续集成开发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在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芯片设计与制造水平的不断发展,FPGA的设计越来越复杂,设计人员对FPGA器件的各项片上逻辑资源量的要求也愈发提高。近几十年来,依靠摩尔定律,每一代新的芯片制造工艺都可提升几乎两倍的逻辑资源量,然而随着近期摩尔定律的放缓,新工艺节点的发布时间不断推迟,仅仅沿用早期的FPGA设计与制造思路难以满足业界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在芯片制造工程领域,随着芯片自身的尺寸越大,其良品率将急剧下降。大面积晶片生产难度的增长也带来了大型单晶片FPGA芯片成本的急剧攀升。由于可制造性与成本原因,很多逻辑设计不得不拆分至多片独立的FPGA上进行,而板卡级电路所固有的IO数量限制、PCB信号延迟与信号完整性难题也使得多片FPGA的板级配合很难高效地进行。
[0003]堆叠硅片互联(SSI,Stacked Silicon Interconnect)技术是目前FPGA的主流厂商为打破摩尔定律限制,提升片上逻辑资源量的同时兼顾芯片器件成本的一种新型FPGA芯片架构,例如Xilinx的Versal Premium系列、Virtex UltraScale+、Virtex UltraScale、Kintex UltraScale、和Virtex

7系列中均采用了SSI技术,可为FPGA开发人员提供广泛的资源与功能,充分满足各种前沿需求。如附图1所示,堆叠硅片互联这一技术使得FPGA厂商的产品可以基于小面积芯片制造成本的优势,同时借助硅片间互联技术与新型芯片封装技术,通过微凸块(Microbumps)和直通硅晶穿孔(Through

Silicon Vias),将多个易于制造的FPGA裸片Die(又称Super Logic Regions,SLR,超级逻辑区域)组合并封装为一个整体,从而在提供大型单晶片FPGA所具备的容量与带宽的同时,尽可能地提升芯片的可制造性,压缩批量制造成本和生产时间周期,进而满足愈发增长的FPGA市场需求。在Xilinx的Ultrascale+系列FPGA中,为提供更好的跨SLR设计资源,专门设置有SLL(Super Long Line,超长连接线路)与Laguna

Tiles(暂无权威的中文翻译,是一种FPGA片内专用于桥接不同SLR时的流水线D触发器集合,往往与SLL配合应用)以协助FPGA开发。近几年来,国内外的主流云计算服务商已经开始部署SSI类型的FPGA器件,例如AWS(Amazon Web Services,亚马逊云计算服务)目前已经部署的FPGA器件为Xilinx的ultrascale+VU9P系列型号,包含多个SLR区域,属于SSI类型。而Xilinx最新推出的大规模FPGA器件,基本也都采用了SSI技术,可以预见在未来的FPGA云市场中,采用SSI技术的FPGA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泛。
[0004]无论在云还是在本地的FPGA应用环境中,SSI技术都正在快速普及。尽管SSI技术的出现基本解决了难以兼顾逻辑资源总量与芯片成本的难题,但由于在SSI器件中,封装为一个整体的各个SLR区域仍然在时钟资源、数据时序路径等方面相对独立,因此对于大型逻辑网表映射到多个SLR上时,跨SLR的连接处仍然需要设计人员作精巧的微调处理,以获得
最佳的实现性能。然而,对于初中级FPGA开发人员,针对SSI器件的时序约束与布局布线调整优化设计仍然不便掌握,且极易出错。这些设计门槛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在国内外FPGA云环境与本地环境中SSI类型器件的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FPGA开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0006]步骤100:接收输入的HDL源文件和用户约束文件,进行OOC综合,生成逻辑网表,并封装为DCP文件;
[0007]步骤200:接收步骤100生成的DCP文件,调用跨SLR接口电路自动化生成脚本以生成跨SLR接口电路;
[0008]步骤300:进行整体布局布线,将输出结果封装为DCP文件;
[0009]步骤400:将步骤300生成的DCP文件生成比特流文件,配置FPGA设备,对FPGA设备进行运行与实时调试。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0中所述跨SLR接口电路自动化生成脚本包括:
[0011]根据用户逻辑工作时钟频率与SLL允许的最高时钟频率信息,确定传输倍频系数N,N为正整数;
[0012]生成跨SLR接口电路,所述电路用于将SLL线频率提升为用户逻辑频率的N倍,并进行SLR区域输入输出线到SLL线的N比1的串并转换;
[0013]确定跨SLR接口电路各个单元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
[0014]进行跨SLR接口电路逻辑和物理布线。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将步骤100至400中所生成的分析报告反馈至用户。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步骤400中还包括:向用户提供实测的片内逻辑波形数据报告。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生成的跨SLR接口电路包括时钟发生单元、SLL线、N相位选择控制器和选择器,其中
[0018]时钟发生单元用于生成用户逻辑的频率和用于SLL线的频率;
[0019]SLL线用于连接SLR模块;
[0020]N相位选择控制器用于控制选择器实施串并转换;
[0021]选择器用于串并转换,以将多条输出线上的并行信号转为一条SLL线上的串行信号,以及将一条SLL线上的串行信号转为多条输入线上的并行信号。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生成跨SLR接口电路还包括多个串行连接的D触发器和多个并行连接的D触发器,其中所述SLL线采用所述串行连接的D触发器增强线路信号。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0024]在步骤100中,使用VIVADO运行在云环境的容器中进行OOC综合,生成逻辑网表;
[0025]在步骤200中,RapidWright运行在云环境的容器中,接收步骤100生成的DCP文件并调用跨SLR接口电路自动化生成脚本;
[0026]在步骤300中,使用VIVADO运行在云环境的容器中进行整体布局布线;
[0027]在步骤400中,使用VIVADO运行在云环境的容器中将步骤300生成的DCP文件生成比特流文件。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利用持续集成工具,通过自动化脚本,检测设计仓库的代码文件变动情况,当云平台用户更改FPGA的逻辑设计代码或布局布线约束文件时,自动触发执行步骤100到40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FPGA开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步骤100:接收输入的HDL源文件和用户约束文件,进行OOC综合,生成逻辑网表,并封装为DCP文件;步骤200:接收步骤100生成的DCP文件,调用跨SLR接口电路自动化生成脚本以生成跨SLR接口电路;步骤300:进行整体布局布线,将输出结果封装为DCP文件;步骤400:将步骤300生成的DCP文件生成比特流文件,配置FPGA设备,对FPGA设备进行运行与实时调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200中所述跨SLR接口电路自动化生成脚本包括:根据用户逻辑工作时钟频率与SLL允许的最高时钟频率信息,确定传输倍频系数N,N为正整数;生成跨SLR接口电路,所述电路用于将SLL线频率提升为用户逻辑频率的N倍,并进行SLR区域输入输出线到SLL线的N比1的串并转换;确定跨SLR接口电路各个单元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进行跨SLR接口电路逻辑和物理布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步骤100至400中所生成的分析报告反馈至用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400中还包括:向用户提供实测的片内逻辑波形数据报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生成的跨SLR接口电路包括时钟发生单元、SLL线、N相位选择控制器和选择器,其中时钟发生单元用于生成用户逻辑的频率和用于SLL线的频率;SLL线用于连接SLR模块;N相位选择控制器用于控制选择器实施串并转换;选择器用于串并转换,以将多条输出线上的并行信号转为一条SL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科齐乐王泽霖赵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